2 姓氏歌
教學目标 |
1.通過兒歌誦讀,認識“姓、氏、李”等12個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個偏旁;會寫“姓、什、麼”等7個字。 2.正确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運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姓氏,對中國的姓氏文化産生興趣。 | |||
學前準備 |
學生預習 |
課前預習單 |
課時安排 |
2課時 |
教師備課 |
課件 |
1.認識“姓、氏、李、張、古、吳”6個生字和弓字旁1個偏旁,會寫“姓、什、麼、雙”4個字。
2.通過朗讀,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了解名字。
明确:我們每個人的名字由兩部分組成,即姓和名,一般前面是姓,後面是名。
2.遊戲激趣。
教師事先準備幾位學生的名字卡,如“趙雲飛、王詩雨”等。教師随意抽出一張名字卡并念出名字,叫該名字的學生起立。教師問:“你姓什麼?”該學生說出自己的姓。師生依此進行遊戲,還可以學生間進行。
3.(課件播放《百家姓》朗讀音頻)學生認真聽,再分組交流:你聽到了哪些姓氏?
4.闆書課題(闆書:姓氏歌),學習生字“姓、氏”,齊讀課題。
(1)指名讀。(提示:“姓”是後鼻音,“氏”是翹舌音)
(2)多種方法識記,如加一加、組詞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借助拼音自主拼讀,把課文讀正确,讀通順。
(2)和同桌合作讀要求會認的字,不會讀的幫一幫,會讀了誇一誇。
(3)和同桌合作讀課文,想一想:兒歌共有幾小節?(2小節。)每小節講了什麼?(用兩種方法介紹姓氏。)
2.交流反饋。
(1)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相機正音:“張、趙、周”是翹舌音,“孫”是平舌音,“李”的聲母是“I”,“氏”的音節是整體認讀音節。
(2)教師指導朗讀:本課節奏輕快,有問有答,有分有合,讀起來富有音韻美。第2小節由8個單姓和4個複姓組成,朗讀時要注意姓氏之間的停頓,以及單姓與複姓的節奏變化。姓氏之間不粘連,讀出節奏感。
(3)多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齊讀、拍手讀等。
三、趣味誦讀,讀中識字
1.(課件播放課文音頻)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看。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1小節,将兒歌中自己知道的姓氏塗上顔色。
3.同桌互讀第1小節,比一比誰讀得好。
4.指導學習第1~4行。
(1)指兩名學生采用問答形式朗讀前四行(可以找姓李和姓張的同學)。如:
生1:你姓什麼?——生2:我姓李。
生1:什麼李?——生2:木子李。
生1:他姓什麼?——生2:他姓張。
生1:什麼張?——生2:弓長張。
(2)多形式朗讀:師生問答讀、男女生問答讀、同桌問答讀、自問自答。
(3)指導識記生字“李”“張”。
①學生在文中圈出這兩個姓,再自主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兩個字的。
②加一加識記:“弓 長”組成“張”,認識弓字旁,知道含“弓”的字大多與弓箭類武器、絲弦類樂器有關;“木 子”組成“李”。
③讓班上姓李和姓張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姓。
5.指導學習第5、6行。
(1)(課件出示第5、6行)教師範讀,學生用橫線标出新出現的姓氏。
(2)學生自讀課文,再讀一讀這兩行兒歌中的姓氏。
“古”“胡”“吳”的韻母相同,聲母及聲調不同;“徐”“許”聲調不同,注意讀準字音。
(3)運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紹、認識生字。(師問生答)如:
師:什麼胡?——生:古月胡。
師:什麼吳?——生:口天吳。
師:什麼許?——生:言午許。
(4)(課件出示“徐”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介紹“徐”這個姓氏的方法和其他三個姓氏有何不同?(“徐”是通過“說偏旁”的方法來介紹的。)
(5)拓展練習。
①運用“說偏旁”或“加一加”的方法介紹下面的姓氏。
黃(草頭黃) 程(禾木程) 何(單人何)
劉(立刀劉) 章(立早章) 呂(雙口呂)
林(雙木林) 陳(耳東陳)
②同桌合作,仿照課文,用自己的姓氏來編姓氏歌。
四、背誦書寫,作業設計
1.指名讀第1小節,再全班齊讀,然後自由背誦、同桌互背、指名背。
2.書寫指導。
(1)(課件出示動漫筆順:姓、什、麼、雙)學生仔細觀察字的筆順及各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空間分布,同桌互動交流。
(2)教師利用課件及相關圖片講解書寫要領。
姓 左右結構。女字旁的橫要寫得短,注意避讓;右邊的“生”第一橫起筆于橫中線,最後一橫最長。
什 “十”的橫在靠近單人旁中豎的地方起筆,在橫中線上右行;豎靠豎中線右側,收筆處比單人旁底端略低。
麼 撇在豎中線上起筆,在橫中線上收筆。“ ”的折角不能太大,所以起筆的撇要傾斜一些,穿過田字格的中心,折筆處在左下格,略往上斜。
雙 第二筆是長點,第四筆是捺,第二個橫撇穿插到左下格。
(3)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書空練習,然後描紅、臨帖。教師巡視,糾正坐姿、握筆姿勢、書寫錯誤等。
(4)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議。
(5)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用會寫字和熟字組成常用詞語讀讀寫寫。如“姓王、什麼、多麼、雙手、雙人”等。
3.教師回顧課堂所學要點,做出小結。
4.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1.認識“趙、錢、孫、周、王、官”6個生字和走字旁、金字旁2個偏旁,會寫“國、王、方”3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中國有很多的姓氏,對中國的姓氏文化産生興趣。
3.選擇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姓氏。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玩遊戲,鞏固舊知。
教師将寫有班級學生姓氏的字卡背面朝上放在桌上,任意抽取一張給大家看,擁有這一姓氏的學生舉手示意,其他學生看看班上誰的反應有誤,如字卡上是“張”,結果有姓張的學生并未舉手,姓江的學生卻舉了手。反應有誤的學生來一段才藝展示。師生依此進行遊戲。
2.(課件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認讀,再搶讀。
3.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知道的姓氏,比一比誰知道的姓氏多。
二、研讀課文,随文識字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第2小節,讀準字音,用紅色塗單姓,用綠色塗複姓。
2.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1)指名讀第2小節,其他學生指出其在讀音上的錯誤,教師正音。
“趙”“周”是半包圍結構,都是翹舌音,“孫”是平舌音;“錢”“官”是前鼻音,“王”是後鼻音。
(2)(課件出示生字:趙、錢、孫、周、王、官)指名認讀。
3.教師重點指導識字。
(1)多種方法識記字形。
①加一加:钅
=錢 子 小=孫
一 土=王 走
=趙
②猜字謎:◇一加一(王)
◇兩口靠牆屋下站(官)
◇十一口人,擠歪門框(周)
③組詞識記。
錢(金錢)(錢财)(錢包)
孫(孫子)(子孫)(兒孫)
周(周圍)(四周)(周全)
(2)認識新偏旁。
①(課件出示:走字旁——
)引導學生了解含“
”的字大多和路程或走路有關。
②(課件出示:金字旁——钅)引導學生了解含“钅”的字大多和金屬有關,再讓學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金屬制品。多媒體出示項鍊、鐵鍋、銅錢、釘子、彎鈎的圖片及其名稱,學生觀察體會。
(3)鼓勵學生仿照課文,用“分解部件”或“組詞”方法識記“趙、錢、孫、周、王”等姓氏。
4.了解單姓和複姓
(1)引導學生發現文中的姓氏有何不同。(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是單姓,諸葛、東方、上官、歐陽是複姓。)
(2)教師聯系曆史或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如司馬光、諸葛亮、歐陽修等,幫助學生理解複姓,還可以補充更多的常用複姓,如慕容、端木、公孫、皇甫等。
(3)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姓氏,并說一說是怎麼記住這些姓氏的。
小結:中國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個字,這是單姓;也有兩個字的,如東方、歐陽、上官等,這樣的姓叫複姓。
5.學生自由朗讀第2小節,并試着背誦。
三、遊戲鞏固,拓展延伸
1.同桌合作做問答遊戲,可以邊拍手邊做。如:
生1:你姓什麼?——生2:我姓張。
生1:什麼張?——生2:弓長張。
2.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介紹自己姓氏的方法。(①分解部件;②說偏旁;③組詞。)
3.學生選擇恰當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姓氏。
4.統計班級同學的姓氏:分别有哪些姓氏,哪個姓氏人數最多,哪個姓氏人數最少。
5.讀一讀《百家姓》,找一找自己的姓氏,圈一圈自己熟悉的姓氏。
四、指導書寫,作業設計
1.(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字:國、王、方)指名認讀并口頭組詞。
2.指導書寫,掌握筆順。
(1)(課件出示會寫字的動漫筆順)學生觀察字的筆順及各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進行書空練習。
(2)教師解析書寫要點。
國 方框寫方正,上下等寬。“玉”的豎寫在豎中線上。
王 第二橫在橫中線上,豎在豎中線上。三橫間距相等,最後一橫最長。
方 點寫在豎中線上,橫長且向右上斜行,“”要注意筆勢的變化,末筆撇舒展。
(3)學生先描紅,再臨寫。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書寫中存在的問題。
(4)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書寫作品,師生共同評價,評價指向關鍵部件和關鍵筆畫。
(5)學生練寫,同桌互評。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1.趣味誦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問一答這種互動式的朗讀是低年級學生喜愛的朗讀形式。教學中,我運用師生問答、生生問答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在問答過程中感受到了本課的韻律與節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同時,既揭示了生字的識記方法,也為學生之後運用方法介紹自己的姓氏做好了鋪墊。在充分的誦讀中,我還解決了背誦任務,激發了學生了解中國姓氏文化的興趣。
2.歸納方法,聯系生活拓展運用。在學習課文之後,我引導學生歸納介紹姓氏的幾種方法,即分解部件法、說偏旁法、組詞法,然後進行拓展遷移,讓學生選擇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姓氏,将所學的方法加以鞏固,享受學有所得的樂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