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特魯裡亞和古羅馬的藝術
公元前1世紀,羅馬是世界的強國,它的強大給藝術的興起和發展帶來了有利條件,羅馬藝術代替了希臘藝術,處于主導地位。羅馬帝國曾占據了希臘,但古羅馬十分重視希臘藝術,同時又保持和發展了自己的藝術特點。國王奧古斯都十分重視藝術,崇尚古雅典燦爛的文化,他想讓羅馬和雅典一樣輝煌,羅馬變成大理石的世界。在他以後的幾位國王也是藝術的提倡者,因而在曆史上形成了古羅馬藝術的繁榮時期。古羅馬人善仿造古董,他們便大規模地從希臘運來雕刻原作進行仿造。至今保留的古希臘雕刻中,有很多是羅馬時代的仿造品。
古羅馬雕塑中最有特色的是紀念性的肖像雕刻,是真正的古羅馬雕塑藝術。古羅馬人有保存死者肖像的傳統習慣。在貴族和富有的中等階級家庭裡都有專門用來供奉家族雕像的房間。可謂是“雕刻照片”的小博物館。當人剛死時,他們就在死人的面部塗上蠟制面具,以便為死者刻制雕像時用。在送葬的隊伍中,死者的面具被放在棺材的前面,一個男演員戴着死者的蠟面具扮演死者走在前頭,後面跟着跳舞的人和小醜。送葬隊伍到達廣場時,那個戴死者面具的人就代替死者開始說話。為了能夠長期保存雕像,就要制成青銅像和打成石雕像。這一傳統習俗使古羅馬雕塑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并具有高度寫實的特點。羅馬共和國時代,為了表彰軍事、政治首領和社會名流,就把他們的塑像擺在公共場所陳列。這種制度一直延用到帝國末期。當時還有用雕像送禮的風氣。這些都為紀念肖像雕刻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肖像雕刻也因此迅速增加。行會雕刻家給男女主顧做肖像雕刻。市鎮請雕刻家給音樂家、啞劇演員、運動員、競技明星做胸像。學者、劇作家、辯論家、名醫的青銅肖像都被安置在圖書館或廣場上。随着一位皇帝的登基,他的許多紀念像也建立起來。皇帝的雕像被放在廟宇内或其它場所受人崇拜,浮雕被挂在政府大樓和法庭的牆上。
羅馬的統治者、貴族認識到通過肖像的傳播可以炫耀個人的權威,制造個人崇拜,這是羅馬肖像雕塑發達的不可忽視的因素。羅馬雕塑藝術進入帝國時期以後,鮮明地成為歌頌君權、頌揚帝國武功的重要手段,從而使帝王貴族的肖像雕刻極為發達。神聖皇帝渥大維在自傳中寫過,在羅馬城中,為他樹立的(或站立或在馬背或在戰車上)銀質塑像約80座。
《奧古斯都全身像》是一尊有代表性的帝王全身肖像,約作于公元前19—13年,現藏羅馬梵蒂岡博物館。奧古斯都意即“神聖”,雕像是羅馬第一位大皇帝渥大維。渥大維是羅馬大獨裁者恺撒的外甥,并由他收養。恺撒遇刺身亡後,19歲的渥大維用計謀獲得一部分軍權,并不斷施計擊敗他的政敵而終于成為羅馬皇帝。這尊雕像着意美化這位大皇帝:身着羅馬式盔甲,左手持着象征無上權力的權杖,右手指引方向,有趣的是在右腿邊雕着一個小愛神,造成高矮的強烈對比。這種對比的含義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暗示古羅馬是愛神維納斯的後代,更多人認為可能是以愛神象征仁愛,以此表明奧古斯都不僅是偉大的軍事統帥,而且是仁愛之君。渥大維護胸的铠甲上裝飾浮雕,寓意着羅馬對全球的征服和統治。雕像的姿式和表情有明顯的理想化和神化的傾向,不過面容還是很像渥大維本人的,他那僧侶式的小平頭,清瘦嚴肅的面容,表現出他執政時仍然崇尚簡樸,目光中透現出足智多謀。
《奧古斯都全身像》
羅馬帝國時期,肖像雕刻中寫實風格流行,出現了具有強烈的個性和複雜的内心世界描寫的肖像。《卡拉卡拉像》表現了一個兇狠緊張而又冷酷無情的暴君面孔,緊皺的眉頭和空虛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的心情,扭轉的頭部強調了緊張和暴戾的性格。
《卡拉卡拉像》
羅馬浮雕具有記事、寫實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圖拉真紀念柱浮雕。它詳盡地叙述了圖拉真皇帝親自率軍征服達契亞人的全過程。這些事件和情節是當作史實來記載的,不論是人物服裝還是征服城市的過程都具有曆史的真實性。在這兩千多人物的長卷式浮雕中,藝術家采用了散點透視手法,出色地處理了情節繁瑣、層次複雜、人物衆多的構圖。
《圖拉真紀念柱浮雕》
藝術寶庫帶您進入藝術的神聖殿堂,領略藝術的美,生活的美!藝術寶庫是美術愛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藝術的集大成者,美術資料豐富全面,供藝術家們學習研究的交流平台。有需要請glail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