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總覺得煩惱,隻是庸人自擾,這都是主觀心态的問題。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總是在生活中覺得焦慮,不管是因為生活還是因為工作,或者是因為感情的事情。總是讓自己覺得痛苦不安,特别的焦慮,很多人之所以有痛苦懊惱的這些情感體會,并不是因為它的實質生活真的是這樣的。
或許很多人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因為生活中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讓自己覺得痛苦和懊悔等等。這就是因為我們人有七情六欲。
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這些東西也并不是實質上的問題,也不是客觀的問題,而是我們主觀情緒的問題。
老子在《道德經》中第十章長而不宰這一章中就說了這樣一個事情: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緻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以知乎?
這一句就是道德經中第四章所甄選出來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形神合二為一能不分離嗎?聚集精氣,達到柔和,能像嬰兒一樣純真嗎?清除私心雜念,能心如明鏡一樣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不用智慧自然而為嗎?
我們人是很多生物中最高級的一種動物,主要是因為我們有獨立的思考意識,擁有一個精神和意志的意思,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對于情感事物的一個判斷。這樣是一個有優勢的一個事情,但是在我們人生中,這反而會成為一個負擔。
正是因為我們可以對于很多事物作出獨立和思考和判斷,所以很多人容易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受情緒的自控,而錯判一個事物的本質。
我曾經在很多時候都強調過這樣一句話,事情的本質未必是糟糕的,之所以糟糕,隻是你情緒産生的錯覺而已。很多人特别容易在生活中因為自己的情緒而誤判了事物的本質,大部分事情都是你自己想的太多而已。和事物的本質本來是沒有任何關系的,我們的主觀意識在這個場合就發揮了它的一個作用。
很多人就是通過這種主觀對于客觀的一個思考,改變世界的一個環境本質。我們的靈魂和意識所發揮出來的作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所以難免會思考和主觀判斷錯誤,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我們為此懊惱痛苦,擁有情感體驗,就是我們區别于其他生物的一個優點和标志,也正是因為這些優點,我們産生了痛苦和煩惱。
永遠記住那句話,事物的本質未必是這樣,大多都是因為情緒使然,總會因為情緒而錯誤判斷了事物的本質。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人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做: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為什麼理想和現實總會有差距,就是因為自己的理想就是自己的主觀判斷,而現實就是一個客觀因素存在。
在更多的時候很多人在,客觀因素沒有到達那一個程度的時候,主觀上面就已經想象的非常完美。而在這個時候,現實的主觀因素沒有達到這一個層面,這樣就造成了很多人認為的現實和理想之間出現差距的這一個心态問題。
我們在這個時候就是應該收一下自己的主觀思想,多認清現實,多看透事物的本質。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這種理想和現實有很大差距的事情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