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社交媒體上沒有太多朋友,那麼它可能意味着你隻是不那麼在意你在生活中擁有的物質财富。
credit:123RF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物質享樂主義者在社交媒體上的朋友比非物質享樂主義者要多,并且會把這些朋友當做實物來收藏。相比非物質主義享樂者,他們用在臉書上的時間也更長,更有可能将他們的生活與社交媒體上其他人的進行比較。
來自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Phillip Ozimek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他提出了一個新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即在線社交自我調節理論。
Ozimek表示:“享樂主義者使用臉書的頻率之所以更高,是因為他們傾向于将他們在臉書上的朋友物化,臉書上的朋友數量增加意味着他們的财産有所增加。臉書為社會比較提供了完美平台,上面有數百萬人的信息與資料。并且這樣的資料是免費的,享樂主義者喜歡這些不要錢的工具。”
研究作者們對531名臉書用戶進行了研究,他們将這些人分為兩組。第一組有242人,進行探索性研究;第二組旨在重複第一組的結果。
這兩組人均填寫過一份李克特量表問卷調查,以評估他們使用臉書的方式、他們将自己與其他人進行比較的頻率、物質主義程度、他們将臉書朋友視為所有物的頻率以及他們從臉書朋友那裡獲得了多少地位或其它好處。
參與者們可以選擇“贊同”或“反對”一些說法,比如“我欣賞那些有昂貴房子、車子和衣服的人”,“我經常比較我在交際上的次數”以及“有很多臉書朋友讓我的個人和職業生活均獲得了成功”。
他們還需要提供其臉書朋友的數目。
在試驗組和複制組中,該團隊均發現臉書朋友很多、物化這些朋友、用在臉書上的時間、将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以及物質主義之間存在聯系。
2014年的一項研究曾發現享樂主義者更有可能給樂隊頁面點贊,總結稱某樂隊的資深粉絲可能是最享樂主義者,在臉書上給樂隊頁面點贊部分體現了這一點。
研究人員們強調說享樂主義者使用社交網絡并沒有錯,也不會有不好的地方。相反,某些人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目标、過得快活。
Ozimek說道:“社交媒體平台與生活中的其它活動并無不同,它們是想要實現生活目标之人的享樂工具,某些工具可能會給人們或者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們在他們的研究中指出:“可能會有人質疑玩臉書是會讓人快樂還是給人帶來快樂的幻覺,這樣的問題應該在未來的研究中得到處理。”
先前的相關研究認為,将自己與社交媒體上的其他人比較會讓你非常痛苦,當然它也取決于你和誰聯系以及你一開始上網的原因。
該研究被發表在Heliyon期刊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肌肉桃 基于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