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典故事,很多都有故事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用成年人職場的眼光細細品讀一下“負荊請罪”故事背後的故事。蔺相如在“渑池之會”中使趙王免受秦王的屈辱,趙王大為感激。回國以後,趙王就封他為上卿,這樣一來,蔺相如的官位就比廉頗還高了。這下廉頗心裡就不服氣了:他說:“如果讓我碰見蔺相如,我一定要好好地羞辱他一番。”蔺相如聽說了這件事,便刻意避免和廉頗見面。每到上朝時,蔺相如就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争高低。有一次,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的車馬,就叫自己的車子繞道躲開了。廉頗見蔺相如如此避讓自己,心中十分得意。
蔺相如的這個做法讓他的門客們為他打抱不平—您的地位可在那廉頗之上啊,為何要怕他呢?蔺相如聽完哈哈大笑,對門客們說道你們來說秦王和廉頗比,哪個更厲害呢?,門客們紛紛回複當然是秦王厲害啊!沒想到蔺相如卻說,我連秦王我都不怕,我又怎麼會害怕廉頗将軍呢?但是如果我和廉頗将軍鬥,趙國必然受到波及,甚至是出現内亂,那到時候獲益最大的豈不是秦王嗎?而蔺相如的這段話被有心之人,複述到了廉頗那裡,于是他命的手下取來荊條,背上荊條,到蔺相如的府上去請罪了。
負荊請罪的故事講完了,接着我們來細細分析故事背後的故事。中國人的表達習慣比較委婉,真正的核心道理不能說出來,隻能你去品,細品,說出來可能就要被批判為“hou黑學”了。蔺相如為什麼要多次忍讓廉頗的過分行為,是不是如他自己的表述?
第一種可能,用他自己的話講,那是為了趙國的利益,和廉頗将軍必須将相和。但這個理由比較像外交上的官方發言,沒有講出來的才是重點。更何況忍讓就能求得團結嗎?我們偉人就講過:“團結是求不來的,要以鬥争求團結”。人首先是動物性,然後才是社會性,隻有動物性遇阻,才會思考社會性,什麼意思呢?如果打你沒有任何後果,沒有誰願意跟你講道理,打人是動物的攻擊性,講道理是社會性。任何人面對攻擊,首先想到的就是反擊,蔺相如内心就真的沒想過,當他聽到廉頗要羞辱他的傳言時,把名聲看的比生命都重要的蔺相如一定就有了自己的方案,隻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二種可能,蔺相如真的怕廉頗,這種“怕”和他不“怕”秦王不是同一種“怕”。他和秦王鬥,後面站着的是整個趙國,赢了榮歸故裡,死了流芳百世,子孫後代還能高官厚祿。面對一介武夫的廉頗,那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他和廉頗鬥,那就是個人恩怨,個人恩怨憑借個人實力,蔺相如是沒有勝算的。外交講規則,吵架講蠻橫,有人台上演講很精彩,但台下吵架吵不過。聰明人最怕和這種不計後果、不怕影響的莽夫糾纏。原先搞不清為什麼宋江喜歡帶着李逵,劉備會和脾氣暴躁的張飛結拜,後來突然理解到其中的妙處。宋江和劉備都是很有修養的人、很講道理的人,至少他們一直在打造這樣的人設。帶個李逵、張飛這種莽夫在身邊,就像帶了兩隻惡犬一般,誰危害到他的主人,就瘋狂地撕咬對方,然後劉備和宋江再說:“不能如此無禮”(實則心理樂開了花),通過這種襯托更加體現出劉備和宋江愛人才、講道理,如果領導真的讨厭你,還會經常帶你這種“如此無禮”的人在身邊嗎?
第三種可能,蔺相如對廉頗的忍讓,是充分分析了趙王對他和廉頗産生沖突後的立場和他忍讓廉頗後趙王的立場,而作出的抉擇。蔺相如的能力主要是體現在外交上(治理國家的能力,史書沒有過多記載),也就是說沒有外交使命,他的能力就體現不出來,而廉頗是戰國五大名将之一,廉頗就是趙國的定海神針。如果你是趙王,面對将相間的沖突,你會怎麼處理?假如廉頗打了蔺相如一個耳光,趙王也就叫廉頗道個歉就是了,最多再扣點獎金。即使蔺相如被廉頗殺了,趙王也也沒辦法動廉頗,戰國時代,名将就是一個國家的定海神針,更何況秦國虎視眈眈着趙國的領土。對廉頗的忍讓,幾乎是唯一選擇,當然也是最優選擇。蔺相如忍讓廉頗,會讓廉頗更加驕橫,而蔺相如的官職是趙王給的,對蔺相如的挑釁就是對趙王王權的挑釁,從廉頗最後悲慘的結局就知道挑戰王權的代價。通過再三忍讓之後,時機已然成熟,蔺相如再開展他的輿論攻勢,如果廉頗不道歉就是說,“廉頗你比秦王還厲害,而且你正在羞辱一個對趙國和趙王有大恩的人”,這種感覺如泰山壓頂,負荊請罪成為廉頗冷靜下來的唯一選擇。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