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日前,锂電池設備廠商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可科技)披露了招股說明書申報材料。杭可科技由成立于2011年11月的杭可有限變更設立而來,并于2016年12月發布公司接受上市輔導的公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在杭可科技披露其招股書申報材料之前,有多起涉及杭可科技的訴訟均撤訴,其中既有杭可科技作為原告的訴訟,也有作為被告的訴訟。杭可科技披露,其目前仍牽涉3起訴訟,這些訴訟是否會給杭可科技的IPO之路帶來影響呢?
杭可科技緻力于各類可充電電池,特别是锂離子電池生産線後處理系統的研發與産銷,并能提供锂離子電池生産線後處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杭可科技的主要産品為充放電設備。财務數據顯示,2015~2017年及2018年1~6月,杭可科技來源于充放電設備的收入分别為2.4億元、3.8億元、6.8億元和3.9億元。上述報告期内,充放電設備占杭可科技總營收的比例由92.63%逐步降低至78.16%。其中2017年及2018年1~6月,杭可科技“其他設備”的主營收入增長較多。對此,杭可科技稱是因自動化物流系統和上下料機增長較快所緻。
锂電池充放電設備是锂電池生産中常用的測試設備,例如新電池需要做配組時要進行一緻性篩選;電池包在設計定型過程中多個環節的測試需進行充放電;考察電池包性能進行工況測試時也需要充放電設備的輔助。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會長劉彥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锂電池在出廠時需要進行充放電并激活,充放電設備就是完成激活工作的設備。
2015~2017年及2018年1~6月,杭可科技存貨賬面價值分别為1.65億元、3.65億元、6億元和7.3億元,占杭可科技流動資産的比例分别為38.48%、32.44%、40.42%和40.83%,占杭可科技總資産的比例分别為34.73%、29.14%、32.95%和33.69%,占比較高。
對此,杭可科技稱,公司存貨主要為發出商品,發出商品金額較大系公司産品運達客戶後,需先進行安裝、調試和試生産,在能穩定滿足客戶生産需求後方能确認收入,而從發貨至驗收的時間間隔較長。
杭可科技表示,公司所處行業屬于锂電設備制造業,其下遊為锂離子電池生産行業。公司産品作為锂離子電池的生産設備,其需求總體上受锂離子電池行業的影響較大。
此前,锂電池行業受關注度較高,各路資本紛紛進入行業投資建廠或擴大産能。多位業内人士公開表示,目前锂電池行業存結構性産能過剩。
劉彥龍認為,雖然锂電池行業存在結構性過剩,但行業肯定是需要锂電生産設備的。不過,锂電設備廠能否獲得下遊锂電廠商的青睐那就看設備廠的技術含量,以及其是否具有某方面的優勢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去年以來,多宗涉及杭可科技的訴訟被撤訴。
中國裁判文書網信息顯示,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在審理原告蘇州協和金屬有限公司訴被告杭可科技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于2017年9月11日向本院提出撤訴申請;在審理原告杭可科技訴被告九江迅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于2018年1月31日向本院提出撤訴申請;在審理原告杭州德爾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訴被告杭可科技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于2018年3月1日向本院提出撤訴申請。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認為,具體的撤訴原因并不清楚,而如果拟上市企業涉及重大訴訟,則有披露的責任。
杭可科技招股書申報材料披露,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杭可科技還涉及3起訴訟。
其中一起訴訟為:2017年9月,杭可科技因銷售合同糾紛起訴中科泰能高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泰能),杭可科技請求法院判令中科泰能支付貨款381萬元。2017年12月,杭可科技撤訴。但2018年1月,中科泰能就同一合同糾紛起訴杭可科技,請求法院判令解除合同,杭可科技退還貨款477萬元及2018年1月16日起至該款付清為止逾期付款損失,并承擔違約金548萬元。2018年3月10日,杭可科技就上述案件向法院提起反訴。
部分訴訟撤訴是為什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日(9月4日)緻電杭可科技,公司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對于相關問題均表示“不清楚”。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