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一縷青煙,一本詩經,遇見一個人。
《蒹葭》是一首寫追求心中思慕的人而不可得的詩。思慕的人是誰呢?曆來衆說紛纭。一說是思念賢才的,一說是招求隐士的,還有認為是想念朋友或追求情人的。這首詩寫景凄清優美,寫人虛無缈,全詩無一個"思"字、"愁"字、"求"字,但其中那企慕之情和惆怅之思卻表非常充分。可以說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詩歌佳作,也是詩歌愛好者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跻。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共三章,采用了重章疊句之法,反複吟詠,具有強烈的一唱三歎的藝術效果,三章之間句式相同,僅改變數字。但正是這變化的幾個字推動了詩情的發展。從寫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久;到"伊人"的空間的轉換;再到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抒情主人公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章重疊,各章各含四句: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渭河清秋圖:清秋之晨,渭河上秋水浩渺,河畔間蘆葦蒼蒼,晶瑩的露水凝結成霜。這是一幅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的渭河清秋圖。自古便有傷春悲秋之論,目睹斯情斯景,誰人心中能不頓浮凄涼之感。這一句既奠定了本詩的感情基調,又為詩情的展開提供了背景。三、四句是叙述。描寫的是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凝望河對岸的"伊人",一條渭河使"伊人"被阻隔。那"伊人"近在眼前,擡眼便可看見,但又遠在天邊,可望而不可及。抒情主人公雖望穿秋水、萬般煎熬卻不得相聚。詩中充滿了無可奈何的心緒和落寞惆怅的情緻。後四句是并列的兩個層次,分别是對可望而不可及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進一步描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是寫逆流追尋時遭遇的困境,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描畫順流而下追尋時的幻象。這兩層實則是表明無論使用什麼方法或途徑,那令人神亂情迷的"伊人"始終無法接近。
蒹葭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曆來為研究者所稱道。其藝術價值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字詞的妙用。首先,本詩多用疊詞,如"蒼蒼"、"凄凄"、"采采"這三對修飾蒹葭的詞。疊字的妙處在于加強所描寫景物的形象性和真實性,讀其詩如睹其物。其次,有的詞使用非常巧妙,如"所謂伊人"的"所謂"。"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着的。一個朝思暮想的人突然出現在眼前會帶給人怎樣的驚喜啊,可是這個人又千般追求卻不可得,就更增加了主人公的傷感。二、情與景的交融。情景交融是詩歌的一種高級境界,本詩堪稱這方面的代表。詩中開篇的景色描寫寫出了一種蒼茫感這種蒼茫感來源于對宇宙和生命的體悟。清冷的寒秋,總會給人帶來蕭瑟的感覺,會讓人感到歲月易逝,人生苦短,但是宇宙運行有常,不會因為人們不喜歡秋天就不讓秋天到來。這一種感觸和後文描述的令作者傾慕不已的意中人無論怎樣努力追求也不可得的感受是相似的,都是人們在不可改變的現實面前的惆怅和無奈,以及更深層次的痛苦。三、意象的空靈。本詩隻有一種具體的真實,那就是主人公對美好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與苦悶,其餘的東西都顯得很缥缈,很難一一落實,連主人公是男是女我們都很難找到依據。但是它的妙處也正在于意象的空靈,每個讀者可以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去填充它。
就我個人喜好來看,這首詩的美在于意境的打造,通過借助某一物象所展開的畫面以及無盡的想象。其中"在水一方",則集中凸顯了這一點,也是曆代文人所歌頌的。它所營造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既能理解為愛情的境遇,又可以是那種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常有的境遇,使得讀者能立馬産生共鳴感,辛棄疾那句,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是同樣的手法。往大的說,這個"伊人",可以是友人、愛人,可以是功名、理想,也可以是心中的聖地。
陌上佳人,叩我心門,粲然一笑,恍若星辰。
陌上佳人,叩我心門,嫣然一笑,風華傾城。
陌上佳人,叩我心門,莞爾一笑,何以此生。
印度佛教中講人生有六種苦,最後一個,也是人生最大的一種苦"求不得"。生命中有的東西是通過努力可以追求得到的,可是還有一些東西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卻也得不到。但是越是那些追求不到的,人們就越是想得到,比如絕對自由、百分之百純潔的愛情等等。生命的悲劇便因此而誕生,這種悲劇是也不可能改變的。可是也隻有這種悲劇才是最強烈、最持久的,同時也是最感人的。這種悲劇意識便是悲天憫人的終極關懷。這也許就是《蒹葭》這首詩歌觸動人心的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