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曆史上著名的一次田忌賽馬故事,盡管史書有載,但不可信。如果看完本文,你會信嗎?
戰國時的齊國大将田忌,自恃騎馬本領高強,經常與齊王及宮廷貴族們押賭賽馬。盡管他在戰場上如何叱咤風雲,聲名遠揚,但是在戰場上他卻屢遭失敗。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删)
有一天,田忌賭場輸了,牽着馬兒垂頭喪氣往家裡走。迎面走來了他的好友孫膑,看他如此萎靡不振,便好奇地問:“老兄,你有什麼為難事?說與我聽聽。”
田忌搖了搖頭,歎息一聲說:“說與你聽也枉然,恐怕不是你一介書生解決得了的。”
孫膑呵呵一笑,說:“是嗎?說來聽聽何妨?”
他搖了搖頭,說:“我一時說不清,明天我要跟齊王賽馬,你到時觀看便知。”
第二天,孫膑跟田忌來到了賽馬場。當時的賽馬規則是:參賽者都要将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随着“哐”的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隻見齊王的馬如離弦之箭,眨眼間就把田忌的馬甩得老後。接着兩場比賽,也是以田忌的馬落後而告終。看到田忌将一大堆黃金拱手送給齊王,孫膑呵呵一笑,說:“老兄啊,你的錢不當輸的呀。”
田忌說:“這不是打仗,講的是韬略。這是比賽,比的是馬的力量。”
孫膑又是呵呵一笑說:“想不想把從前輸掉的赢回來?想的話,就照我說的做。”
田忌半信半疑地說:“你有把握?”
“你請求再比一次,把賭籌加大些。”
田忌一咬牙,拿出一千兩黃金,要求齊王再賭一次。
齊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着孫膑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看了看孫膑,一硬脖子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
說着,“嘩啦”一聲,田忌讓人把背着的一大堆錢倒在桌子上。齊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赢得的錢全部擡來,另外又加了二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
又是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孫膑吩咐先以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王站起來,呵呵一笑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膑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田忌也不滿地看了孫膑一眼,孫膑不去理他們。接着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膑再吩咐拿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第三局比賽,孫膑吩咐拿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比賽是三局兩勝,結果當然是田忌赢了齊王。這一下,田忌和齊王都目瞪口呆了。還是同樣的馬匹,由于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田忌賽馬不僅史書有記載,甚至還編進了教科書,被曆代人津津有味地傳頌,真讓人匪夷所思。當時雙方約定将各自的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比賽的規則是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如果孫膑用下馬對齊王的上馬,上馬對中馬、中馬對下馬這樣的戰術,這是明顯的犯規,齊王不是傻子,他會同意嗎?孫膑是曆史上最負盛名的思想家戰略家,據此推論,他也決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玩陰謀詭計毀自己的名聲。在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隻能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孫膑故意把最差的一匹馬稱作上馬,與齊王的上馬賽,故意輸掉一局,然後順理成章地赢下後面兩局。有人因此還吹捧孫膑足智多謀。這不是光明正大的行為,明擺着是陰謀詭計。因為這不是在戰場上的你死我活,而是在比較馬的實力,用這種欺騙手法取勝,隻能讓人嗤之以鼻。
再說,明眼人一看就能識破孫膑的計謀,假如再來一次賽馬,孫膑還有多少勝算?特别是現代社會,這種所謂從劣勢中找到優勢的欺騙玩法有用嗎?世界強國,靠的是科技進步。要取勝,就得拼硬件。讀者朋友們,田忌賽馬這種欺騙玩法,你說在今天還有什麼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