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最關鍵的就是清心寡欲。能做到清心寡欲,做聖人的功夫也就完成了。
欲望少,心自然就清明,清心寡欲并不是要舍棄人事而隐居獨處來求得安甯。而是存養此心純粹為天理,沒有一絲一毫的私欲。
但要在這方面下功夫,私欲一旦産生,就在私欲的地方去克服,既然病根存在,就難免這邊的私欲消滅了,那邊的私欲就又生出來了。
如果想在私欲還沒有萌發之前就鏟除殆盡,又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反而使這個心不清明。
而且,想到在私欲還沒萌發的時候就去搜尋剔除它,就好比把狗引進屋子再把它趕出去,這就更做不到了。”
一定要使此心沒有絲毫的私欲,而純粹為天理,這就是做聖人的功夫。
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私欲還沒有産生之前就加以防範它,并在私欲剛剛萌發時就克制它,這正是《中庸》裡“戒慎恐懼”的功夫,也是《大學》裡“格物緻知”的功夫。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功夫。
所謂的私欲此消彼長,先引進狗後驅趕的情況,這都是由于自私自利、刻意追求所造成的,并不是由克制滌蕩引起的。現在說養生的關鍵就是清心寡欲,這養生二字就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的根源。
心裡有這個病根在,就會産生私欲此消彼長,先引進狗後驅趕的毛病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