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姐:
最近到期末,很多同學留言需要關于生物實驗的知識點,生物姐周末就給大家準備了一份生物實驗大全,期末考試希望大家用得上。如果你考完了,也沒有關系,可以收藏了進行預習和複習喔!
一、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1.實驗原理
(1)放大倍數的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2)放大倍數的實質:放大倍數是指放大的長度或寬度,不是指面積或體積。
(3)高倍顯微鏡的作用:可以将細胞放大,更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的形态、結構,有利于區别不同的細胞。
2.操作步驟
[深度思考]
(1)如何區分目鏡與物鏡,其長短與放大倍數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提示 目鏡無螺紋,物鏡有螺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
(2)為什麼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後,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再換高倍物鏡觀察?
提示 低倍鏡下視野範圍大,而高倍鏡下視野範圍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鏡觀察,往往由于觀察的物像不在視野範圍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再換高倍物鏡觀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提示 物像在視野中偏向哪個方向,裝片就向哪個方向移動,簡稱“偏哪移哪”。
(4)若視野中出現一半亮一半暗;觀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現上述兩種情況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麼?
提示 前者可能是反光鏡的調節角度不對;後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勻造成的。
(5)若所觀察視野中有“污物”,應如何判斷“污物”位置?
提示
[方法技巧]
1.關注顯微鏡使用的“4”個易錯點
(1)必須先用低倍物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然後再換用高倍物鏡。
(2)換用高倍物鏡後,不能再轉動粗準焦螺旋,隻能用細準焦螺旋來調節。
(3)換用高倍物鏡後,若視野太暗,應先調節遮光器(換大光圈)或反光鏡(用凹面反光鏡)使視野明亮,再調節細準焦螺旋。
(4)觀察顔色深的材料,視野應适當調亮,反之則應适當調暗。
2.顯微鏡下細胞數目的兩種計算方法
若視野中的細胞為單行,計算時隻考慮長度和寬度;若視野中充滿細胞,計算時則要考慮面積的變化。
(1)若視野中為一行細胞,高倍鏡下細胞數量與低倍鏡下細胞數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數之比的倒數。
(2)若視野中充滿細胞,則高倍鏡下細胞數量與低倍鏡下細胞數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數之比的倒數的平方。
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實驗原理
2.實驗步驟
[深度思考]
(1)上述實驗選材的标準是什麼?
提示 ①被檢測物質含量豐富;②材料接近無色;③易取材,易操作等。
(2)實驗中,在加相應試劑之前為何要留出部分組織樣液?
提示 作為對照,以便與鑒定後的樣液顔色作對比,增強實驗的說服力。
(3)鑒定還原糖時使用的斐林試劑為何要現配現用?
提示 因為斐林試劑很不穩定,容易産生藍色的Cu(OH)2沉澱,所以應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時現配現用。
(4)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後呈現什麼顔色?
提示 蔗糖屬于非還原糖,不與斐林試劑發生顔色反應。觀察到的現象不是無色,而是藍色[Cu(OH)2的顔色]。
(5)在使用雙縮脲試劑時,為什麼要先加入試劑A,後加入試劑B?
提示 先加入試劑A,造成堿性環境,隻有在堿性環境中,蛋白質才容易與Cu2+發生顔色反應。
(6)鑒定蛋白質時,加入試劑B後,如果沒有産生紫色反應,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提示 可能加入的雙縮脲試劑B過量,CuSO4在堿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藍色Cu(OH)2絮狀沉澱,會遮蔽實驗中所産生的紫色,影響觀察結果。
(7)脂肪鑒定實驗中為什麼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而不用清水?
提示 因為蘇丹Ⅲ或蘇丹Ⅳ易溶于有機溶劑酒精中,而不溶于清水中。
[技法提煉]
1.利用“一同三不同”區分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
“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兩種成分,且NaOH溶液的質量濃度都為0.1 g/mL。
“三不同”分别指:(1)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試劑的實質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雙縮脲試劑的實質是堿性環境中的Cu2+。
(2)使用方法不同。鑒定還原糖時将甲、乙兩液等量混勻後立即使用;鑒定蛋白質時先加A液1 mL搖勻,然後加B液4滴,振蕩搖勻。
(3)CuSO4溶液的濃度不同。斐林試劑中CuSO4溶液的質量濃度為0.05 g/mL,雙縮脲試劑中CuSO4溶液的質量濃度為0.01 g/mL。
2.三類有機物檢測在操作步驟上的差異
(1)唯一需要加熱——還原糖檢測,且必須水浴加熱,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若不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澱出現。
(2)唯一需要顯微鏡——脂肪檢測。
(3)混合後加入——斐林試劑;分别加入——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後加B液,且B液不能過量)。
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1.實驗原理
(1)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DNA→綠色;吡羅紅+RNA→紅色。
(2)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可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和染色劑結合。
2.實驗步驟
[深度思考]
(1)實驗選材時,為何不選用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或葉肉細胞?
提示 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含紫色液泡,葉肉細胞含葉綠體,易對實驗結果造成顔色幹擾。
(2)不能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觀察DNA和RNA分布的原因是什麼?
提示 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沒有DNA。
(3)制片時,為何滴加0.9%的NaCl溶液?
提示 0.9%的NaCl溶液可以保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态。
(4)水解之前,為何用酒精燈烘幹載玻片?
提示 烘幹可迅速殺死并固定細胞,否則細胞内的溶酶體會對核酸造成破壞。
(5)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中,用緩水流沖洗載玻片的目的是什麼?
提示 防止細胞被水流沖走。
(6)由上述實驗得到的實驗結論是什麼?
提示 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易錯警示]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注意事項
(1)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混合使用,且現用現配。
(2)DNA和RNA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均有分布,隻是量不同,故結構中強調“主要”而不能說“隻”存在于細胞核或細胞質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