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它,是它,是它,就是它”聽見這旋律是不是感覺一下子就唱了出來,不過今天要說的主角并非是哪吒,而是它,“非洲大蝸牛”!
你是否在家裡小區附近發現它們的蹤迹,如果是的話,證明這種大蝸牛逐漸泛濫成災了。
非洲大蝸牛原産于非洲的馬達加斯加,而後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在90年前就已經秘密潛入我國。
作為“最大“的蝸牛品種,經曆了一個“壞時代”,上世紀70年代,非洲部分地區正鬧饑荒,當人們看見了這種蝸牛,潛意識下認為這種蝸牛就是一道解饑的美食。
最後,以至于很多人都認為它是可以食用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廣東人不是什麼都敢吃,起碼不敢動非洲大蝸牛。
可是,廣東有的老一輩習慣性把它當成“東風螺”,還說小時候經常吃這種東西,還說隻有環境好的地方才有這種好食材。甚至流傳“吃它可滋補腎陰、益氣壯陽,治腎虛、陽痿”等。
這都是錯的!非洲大蝸牛不是“東風螺”,它迥異于陸生的所謂“東風螺”,不僅花紋不一樣,非洲大蝸牛的個頭也比東風螺的要大得多。
與東風螺相比,野生的非洲大蝸牛是名副其實的害蟲。這種蝸牛的破壞力較強,可危害500多種農作物,甚至連水泥都敢吃。
科學家研究發現,這些“蝸牛明星”同時也是寄生蟲的“宿主”,不僅身帶多種人畜寄生蟲與病原菌,是病原體與寄生蟲的病媒體,而且還會傳播疾病。
廣東省疾控中心:非洲大蝸牛會傳播廣州管圓線蟲病
這裡得說說什麼是“廣州管圓線蟲”。它是一種寄生蟲,能引起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它的終宿主是鼠,中間宿主可以是非洲大蝸牛。
人體經口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如果得不到治療會導緻死亡,而且起病較急,以疼痛特别是劇烈頭痛等為突出表現,可有神經根痛、痛覺過敏等症狀,或伴有發熱、惡心、嘔吐等。
廣州管圓線蟲感染人體後可在人體各器官間移行,侵襲人體各髒器,感染者最終可罹患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甚至是失明。
據相關文獻報道:
在廣州,非洲大蝸牛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螺;
在江門,非洲大蝸牛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41.3%,感染度為53.4條/螺;
在深圳,非洲大蝸牛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31.0%,感染度為介于89.2-154.2條/螺;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網絡上不少與非洲大蝸牛拍合照的主人公,喜歡把這種蝸牛放在手上玩弄,殊不知蝸牛身上的黏液“很毒”。
其中就有各種細菌,對于抵抗力弱的人,如老人小孩,接觸後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所以也建議家長教育孩子,不要把這種非洲大蝸牛當成玩具,更不要去接觸觸碰。
不過,人工養殖的蝸牛是可以食用的,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美味,因飼養的環境不同,食用材料不同,所以安全等級會高一些。
隻是,看見小區野生的這些非洲大蝸牛,最好還是不吃了。
如果是你,還敢吃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