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兩年超火的運動項目,非“跳繩”莫屬。
也許有的年輕人不禁納悶:跳繩還要學習?
面對這種疑惑,老母親隻能淺淺一笑:年輕人呐,閱曆太淺,缺個正在上小學和幼兒園的娃。
據說,當今有三大摧毀親子關系的活動,可謂當代家長的三大酷刑——
陪讀、陪練琴和陪跳繩。
前兩項還算文陪,父母忍忍尚能動口不動手。
可跳繩,既講究方法又要求體能,既要動口又要動手,讓父母們苦不堪言。
絲毫不誇張,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好容易搞定了娃的語數外,卻在跳繩上遭遇了重大意外。
1
翻過英語的山,淌過數學的河
卻遇到跳繩這個小惡魔
據線人爆料,最近各大小區裡都有小孩子在練習跳繩,家長則負責在一旁掐表計數為孩子加油。
他們的身影主要遍布在小區樓道、電梯口、樓下空地等公共空間,而家裡的客廳和陽台,也能成為他們的習“繩”之地。
到底為何小小跳繩會引得全家出動?為何小學生父母會為了一根跳繩大喊大叫?為何每晚8點你家樓上都會傳來有規律的地闆震動聲?
歡迎繼續觀看本期《走近熊孩子小學生之跳繩篇》。
要問跳繩有多難,能讓父母們累得翻白眼。
剛把一年級娃的拼音扶上正軌,老母親還沒來得及咧開喜悅的嘴,就從老師那裡聽到一個“晴天霹靂”:
體育馬上要測試,熟練跳繩是硬指标!
老母親趕緊把跳繩塞娃手裡,拽下樓去檢查他的體能。
娃剛掄起跳繩,就差點把絕望的老母親送走:
人家一分鐘要跳3位數,可自己的娃隻能單個單個地蹦。
真是讓人懷疑人生:
班兒裡就那麼幾個不會跳的,就有自己娃一份兒!
你說這誰能不着急,誰能不上火,誰還能無動于衷靜靜在家中坐?
會跳繩的娃,輕輕松松稍微練習幾下,走個過場,就能傲視群雄,輕而易舉達标。
不會跳繩的娃,吭哧癟肚地白天黑夜地練,廢寝忘食,可一分鐘還是隻能蹦跶那麼幾個。
各有各的體能差,各有各的不協調,各有各的很搞笑。
有一跳繩繩就卡住腦袋型;
有繩子扔不過頭型;
有蹿得挺高,可繩子就是掄不起來型;
有繩兒是掄過去了,可腿怎麼也擡不起來型;
……
真是型型氣人,款款急人,各個恨鐵不成鋼。
我就不明白了:
想當年老母親在體育上也是優秀一枝花,怎麼就生出了一個體育渣子?
有時媽媽們一起帶娃紮堆兒練跳繩,看着一個個笨拙如鴕鳥的娃,不僅紛紛感慨:
我們小時候人人無師自通的體育項目,現在咋就成了一種負累?
這到底是基因的逆轉、進化的退步,還是對80、90後父母的某種神秘的報複?
2
跳繩陪練,老母親的劫難
大多數中年媽媽都有一種倔強:
自己的娃自己教,自己的坑自己填。
豁出一身五花膘,也要把娃的跳繩教!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小短袖換成老羽絨服,古代師傅教徒弟練武也就這勁頭了。
為了向娃證明跳繩真的很簡單,唯有親身示範才有說服力。
可老母親跳起第一個繩,就感覺:
中年太膩,人生艱難,面對體育,我們真的不再擁有實力。
一頓操作猛如虎,咬牙跳了二十五。
龇牙咧嘴腳踝崴,上樓梯都得人扶。
在四周陌生人的衆目睽睽之下,跳繩讓老母親徹底失去優雅。
媽媽教跳繩費勁的不行,那麼爸爸頂上可以嗎?
都說男人運動機能好,教起娃的體育肯定是得心應手,發揮強項。
可千算萬算,沒算到爸爸教起跳繩來,也是事故連連。
老胳膊、老腿兒和一身年久失修的老零件,被跳繩虐得沒眼看下去。
剛教了兩天,爸爸們就腰酸腿疼背抽筋兒,裝病躲進沙發與手機,管它春夏與秋冬。
跳繩這回事兒,看着不起眼。
可寸了那個勁兒,真是能要這幫老中年的命哇!
在親子關系被陪讀碾過一輪輪後,又被跳繩這個小惡魔扒掉一層層皮。
3
跳繩入門三步走
難道就沒有幫孩子破解跳繩魔咒的方法了嗎?
并不是!實踐證明,讓孩子學會正确的方法,他們跳起來可以一點不差。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跳繩入門教程,3步帶孩子快速入門。
1、準備工作:選跳繩
很多孩子在入門階段,因為繩子選的不對,導緻學得慢。
跳繩有多種,不同的跳繩适合不同的人群和階段。
剛剛起步學習跳繩的孩子,建議使用珠節繩。一是打地有聲音,便于初學者掌握跳繩節奏;二是不易打卷,不容易磕絆。
有一定基礎後,可以選擇膠繩。膠繩的繩體輕盈,适合提速訓練。
跳繩選好後,跳繩的長度該如何調節呢?
将繩對折,單腳踩住繩的中點,繩柄末端朝正上方,在腋下和肩膀的頂端之間,繩子的長度就剛剛好。
這些都是跳繩前準備工作中的關鍵點,做好了這些,能讓跳繩事半功倍。
2、跳繩階段:握繩和搖繩的正确姿勢
握繩
手腕
大臂
下肢
想要短時間内提速,可以采用雙腳輪換跳。
經過科學與實踐檢驗,雙腳輪換跳是最快的跳繩姿勢。
3、孩子自己練習,需要注意什麼?
自己練習,首先要做準備運動,預防運動損傷。
要做腿部拉伸,腰部拉伸,手臂拉伸。如果不拉伸的話,長期下去,肌肉就會沒有彈性。
第二個就是身體的姿态,手、腳、身體姿态要是直立的。胳膊肘以上靠着身體,運用手腕的力量,并且跳躍起來要是輕松的。
教娃跳繩這件事,其實沒啥捷徑可走。
堅信隻要敏而好學,就一定能讓娃盡早掌握跳繩達标的精髓。
#您家孩子在學習跳繩或體育鍛煉方面,有哪些好玩有趣的故事,或經驗總結?
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