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考就是放肆,較真才會成“公”!
——147分前輩超強備考經驗,你同樣可以複制!
考公前的自審。在我準備考試的兩年時間,跟形形色色的同志交流過,有的人裸考一兩次就上岸;有的人認真準備卻功敗垂成;而大多數人都需要考很多次。對于考公的難易程度衆人也意見不一,說難的、說容易的、說憑運氣的都有。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對于有意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同志們,如果要想不那麼靠運氣考上的話,應該至少滿足下列三個條件之一:
一、具備公務員考試需要的相關知識結構與基本素質
公務員考試的試卷是為考核公職人員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設置的,因此,如果你具備這些基本素質或者知識結構的全部或者大部分,那麼這些試題就能搔到癢處,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這些素質和知識包括:政治素質(理解和掌握國家大政方針與政策)、基本科學素養、常識(文史哲法)、閱讀理解能力、語言功底、寫作能力(包括字迹,非常重要)、數理能力、邏輯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
這一條相當重要,常識、閱讀理解、申論寫作這些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沒有基礎僅憑短期訓練就突擊上去是很難的,相反有基礎的人裸考都可以拿個中上的成績,為什麼?因為公務員考試考察的素質他們本身就具備。雖說勤能補拙,但一個是平地起高樓,一個是錦上添花,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如何測試自己是否有這樣的素質,我建議去掐表做一到兩套真題試試,如果裸考行測能考60-65以上,應該說屬于基礎不錯的。
二、具備強烈的考公願望
強大的精神意志也是生産力,雖然公務員考試是衆人擠獨木橋,但有堅定考公信念并持續不懈奮鬥的人十有八九都能成公,但還是要說一下,不滿足第一條的話,這條路會比較難走,需要很大的付出。我認識的同志裡面有完全沒基礎考上的,過程很坎坷。
三、天賦
這一條不用多說,天資聰穎、過目不忘、聰敏過人的高智商天才做什麼事情都比普通人更容易。這樣的天才我不認識,但是聽說過。
正因為這三個條件的存在,才會有那麼多考生的浮生百态,滿足條件的,可能不用太多準備,一次兩次就輕松上岸;一條也不占的,就坎坷的多了。這些是考完之後的一些淺見,對于我來說,應該是比較符合第二條,略微符合第一條的,成為法檢系統的一員是我堅定不移的職業理想,為了這個目标我也的确付出了相當的努力,同時法學專業的學習也讓我具備了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
因此,這是我想對打算考公的讀者分享的一點心得,在決定參加公務員考試并開始準備前,花點時間思考思考自己是否适合這類考試,應該是有益處的。
報考準備篇——職位選擇
職位的選擇是一件很有講究的事情,常言道考的好不如報得好,想考出滿意的結果,不光是用功刻苦就夠了,還得把力氣用對地方。有些同志考的分數很高,完全能夠考上考上更好的職位,卻因為當初不敢報而失之交臂;有些是不幸跳進了萬人坑,其實換個待遇級别差不多的崗位也就能上岸了。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要避免遺憾,就需要重視職位報考,這裡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了解職位要求;
細看國考和省考的職位表,不同職位的職位要求各不相同,不外乎有以下種類:專業、學曆、年齡、基層工作經驗年限(有些對工作經曆還有限制,如要求法律工作經曆、财會工作經曆等)、政治面貌、戶籍、民族、應屆往屆、資格證書(外語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等等)、性别、身體條件、身份限制(特崗人員、志願者、村官、非在職公務員等等)、組織專業考試、其他要求與說明(文字功底、語言技能、最低服務年限、有無宿舍等等)。
二、選擇合适職位;
如何選到一個難度适中、自己滿意的職位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在充分了解職位要求和自身條件之後,我選擇職位是根據以下原則:
1、個人意願:這個應該放在首位,結合職位所在地區、待遇、發展前途、職位内容與個人興趣綜合考慮,如果考一個不能願意持續幹下去的崗位,那麼考上也沒有意義。因此招考公告出來之後,我會首先把符合條件的職位篩選出來,單獨做一個表格,然後把不符合自己意願的職位删除,那麼我最終報名職位就将從剩下的職位中選擇。
2、報考人數:報考人數與難度有直接關聯,這不用多說,現在報名階段都會實時公布報名人數,也是為了防止紮堆報考,除非你隻盯着那一個職位不考上不罷休,否則避開人數過多的崗位也是提高成公率的必要選擇。我自己的話,在滿足第一個條件的前提下,選擇的職位省考的人數限制在1:80以内,國考1:150以内,特别好的職位容易出高分,因此更要盡量選擇人數較少的。同樣的,報考人數太少的職位也要慎重,如果不是因為限制太多,那就可能是這個職位确實不咋樣,還是那句話:不要隻是為了一份工作就搞的沒有下限,隻撿人少的報而完全不看職位,那耽誤的是自己。比如我一個211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同學,畢業季裸考了某縣級國稅單位,結果分數出來考的很好是職位第一,面試也通過了,但是地方太差,最後還是決定放棄,去了深圳某公司,你說早知道這樣他當初何必要報名呢,或者報個好點的不就行了。另:某公培訓機構網站上面會有部分職位往年的人數與分數統計,報名的時候也可以去留意留意。
3、合理利用條件限制,注意潛在信息:同等報考人數下,限制應屆生和不限應屆生的職位,那個職位要容易?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也沒有權威的結論。但是,在意願範圍内應盡可能選擇限制條件多的職位,例如,同一個檢察院招聘,招助檢和偵查員兩種職位,其他條件一樣,隻是偵查員僅限男性,那麼如果想進這個檢察院的男同志,可以選擇去報偵查員職位,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報考人數和難度,而檢察院往往也隻是想多招男生所以設置的偵查員職位來卡掉一些女考生,考進去之後,多數檢察院都會根據情況分配職位的,你還是有機會做助檢(這情況也同樣适用于某些隻限女生報考的職位)。而像廣東某些地區寫明要懂粵語或者客家話的,聽說其實就是限制本地戶籍的變種,這種情況下外地人就不要盲目報考。
還有一點特别重要,那些早有志向考公務員的考生,應該及早去關注公考的條件,并早作準備,多滿足一個條件,就能多刷掉一部分競争對手,例如司考證、會計證、入黨、英語六級、計算機等級(我國考報紀委就是因為沒有計算機證書而被刷的)等等,都是刷人利器。證多不壓身,即使公務員考不上,其他地方也會有用。還有一個個人親身體驗,對于法律專業的考生來說,僅有一個A證往往是不夠的,法律專業考公比率大,而且法檢系統往往進面分數高,如果能讀研或者有兩年工作經驗的話是很有優勢的。14年深考中院的職位,一個職位要求研究生學曆 司考A證 2年工作經曆,滿足這個條件的一個職位報考人數是4:34,簡直是白送一樣;另一個同樣的職位隻需要本科 A證,報考人數4:400,兩下一比,難易立現。
總之,好的報名是成功的一半,我準備時候考試流的汗,有一部分就是當初胡亂報名時腦子進的水,哈哈。
筆試準備篇
“周密的計劃,良好的習慣,嚴格的執行”是我認為備考階段必備三要素。計劃可以增強主動性,減少盲目性;習慣造就自律,自律培養信心;而執行才能進步。三者結合,就是目标的實現。
廢話不多說,下面是準備過程。我的行測好于申論,行測我會多寫一點。
一、複習計劃
我的計劃就是按照3個月12周的時間來指定的。一共有四輪,
第二輪時長3周,重點提高階段,提升我第一輪複習中比較薄弱的地方;重點提升部分是通過第一輪學習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這一階段主要學習方法是聽視頻 做題相結合,視頻的話也是重點提高班或者高分班視頻,相比來說課時短了不少,做題量增加,把重要的知識點認真學習一遍,掌握做題技巧與方法,并通過一定量的習題訓練鞏固。
第三輪時長1周,糾錯階段,我有一個錯題本,在頭兩輪複習過程中做錯的和不會的典型例題我都記錄了下來,錯題後面對應的都是考點,因此通過錯題糾正以及練習同類題目的辦法,把薄弱的考點徹底掌握。
第四輪時長2周,沖刺階段,1到2天一套真題掐表訓練。這個基本就是1天按照考試時間掐表做真題,然後晚上糾錯,直到考前。
下面是我複習時的用的工具和一些技巧,親身體驗:
1、準備一個筆記本,一個錯題本。筆記本記錄知識點和心得,錯題本記錄做錯的典型例題。
2、用做題軟件做題,更新速度快,題量非常全。曆年各地的真題模拟題都有,而且分類詳盡。我第一階段做題都是在軟件上面做,好處是比買紙質的便宜,而且有錯題記錄、計時功能,效率還是不錯的,缺點是跟紙質的畢竟感覺不同,不利于培養感覺,所以沖刺階段我就不用這個了。
3、比較好的輔導教材:常規的就不說了,我說一些自己覺得不錯的:行測的有微魔塊(就是魔塊,沒有寫錯)系列書籍,是分類的,包括常識、數量關系、資料分析之類的,都是口袋書,随時拿出來翻翻。
4、YY語音和QQ群。考公期間,晚上有很多的免費培訓課程,一些上岸前輩和老師會講課和分享經驗,引領你學習,你也可以直接把你的問題提出來,會得到專業的回答。而且YY在面試準備期間也是神器。
5、很重要的一點,經常逛公務員吧!當然不是瞎逛,論壇上的最新資訊、考公經驗、做題技巧等資料非常豐富,還能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考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多接觸新鮮訊息,對于刺激大腦,激發活力也有幫助。當然,要控制時間,注意别灌太多水。
二、行測心得
1、常識—零敲碎打勤積累
常識都是瑣碎的記憶性的知識,而且政史地經法理化生醫農等等無所不包,确實讓人頭疼,考了這麼多次,我常識的準确率始終是在5-7成徘徊,也就是正常能夠答對10-15道題。以前嘗試過考前突擊來看,效果不明顯,很多時候你頭幾天突擊看的壓根就沒考,讓人很洩氣。但是常識二十道題目,不能隻吃老底。我的措施是零碎時間看 考前幾天突擊,在論壇上有很多常識的總結資料貼,我放到手機裡面休息的時候看一看,每天可能總共也看不超過二十分鐘,看的時候我沒有刻意去記,太多了也不可能都記住,就當十萬個為什麼來看了,零敲碎打的記住一些,這樣沒有占用大塊時間,也能大緻的看不少,追求的是廣度,不是深度,看得越多,遇到考點的概率就越大,考試都是選擇題,有一個選項能有點印象就有可能幫助你排除一個錯誤選項。同時考前一天我也會集中突擊看看,把能找到的常識資料都浏覽一遍。
同時,常識知識雖然碎,但是并非完全無迹可尋。對河南卷來說,熱點時政、黨史一般是必考的,例如嫦娥升空、十八大會議、基本政策、我黨曆史事件的時間排序,我每次考試都會遇到,頻率極高,所以,時間不夠的話,起碼應該多關注新聞和了解一下我黨曆史。總之,這一塊大家都差不多水平,你多做對一道就比别人多拿一道題的分數。
2、閱讀理解—端正認識,提高重視
閱讀理解題型很多,包括選詞填空、字音字形、主旨概括、意圖判斷、細節判斷、态度觀點、歧義錯句、詞句理解、标題選擇、詞句排序等等,一般會從中選擇幾種題型來考,題目差不多有35-40道題,題目數量多,閱讀量大,分值比重比較高,但是實際上來說,似乎閱讀理解并沒有像數量關系一樣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多同志認為這個題型不難,因為從小學語文開始都做過這類題目;或者認為練來練去正确率都提升不上去,因此就把備考重心轉移了。
這樣想的話,很可惜就會失去很好的一個提升競争力的機會。
事實上,閱讀理解是可以通過學習進行提升的,我裸考的時候一般來講閱讀理解會錯10題左右,也就是75%的準确率,這也是我看到很多同志估分時候的錯題數目,可以說很有代表性。準備之後,正确率到了85%以上,基本沒有錯到過5道題以上,一般是錯3-5道題,而且穩定在這個水平。提升正确率的同時,另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節約做題時間,我把做閱讀理解的時間從35分鐘左右縮短到了25-30分鐘,行測中時間的重要性應該說不言而喻。這裡面,除了我本身有一點語言功底以外,心理上的重視以及掌握相關做題技巧才是關鍵。因此,除非你已經有八成的正确率,否則千萬不要因為覺得簡單或者提升空間不大而放棄複習閱讀理解。
第二個問題是怎麼複習,這個在那些視頻或者教材上都有論述,針對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做題方法,例如我原來比較讨厭的排序題,給出一段話的首尾,中間的五六句話打亂,然後選擇正确順序,這種題型耗費時間而且難度系數比較高,針對這種題,一個快速且有效的辦法就是找連接詞或者代詞,“但”“而且”“這”“那”或者時間前後順序等等,快速的找出兩到三句的先後順序,然後對比選項進行排除,一般能排除一到兩個選項,剩下的兩個選項,往往就是隻有一兩個句子的順序有差異,這個時候再憑借前後語境和語感來選擇。
其他的題型也有不同辦法,主旨概括主要是找關鍵詞句,意圖推斷找帶有目的的句子,标題選擇找中心思想,等等,這些不一而論。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覺得舒适且有效的辦法,并通過練習把正确率提高,同時盡力提升做題速度。
3、數量關系—克服畏難心理
數量關系曾經是我非常頭疼的一塊,也是很多和我一樣的文科生畏懼的部分,我周圍的同學,做行測的時候,數量關系隻挑簡單的做一做,甚至直接把這一塊給放棄了,集中精力做好其他的題目,這樣下來,15道題可能做對5-8道,50%左右的正确率。
對于這種做法,我認為不合适:首先是分值大,數量關系一般是15-20道題目,據說一題一分左右,也就是差不多15分,每道題含金量很高;其次正因為數量關系普遍正确率都偏低,正是一個拉分的契機,數量關系隻有會與不會兩種,不會做隻能靠猜,會做的話就能得分。數量關系做好了,多考兩三分并不難,對于這種淘汰性的考試,多數人的薄弱點,正應該是自己的強點。
對于行測想考75分以上的同志,數量關系是絕對絕對不能放棄的。就如同高考時候的數學,文科生數學好的,往往都有優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數量關系并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做過真題的都知道,其實數量關系兩大類題目,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裡面的知識點大部分是初中的,可能有一點高中的知識,換句話說隻要受過九年義務教育,那麼裡面的知識點肯定是學過的,而且數量關系的運算非常簡單,考的隻是思路,多數題目是有技巧的,掌握技巧,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内做出來。覺得難隻不過因為多年沒接觸了,遇到一些特定的題型忘記了做法,同時考試時候時間也比較緊張。事實上,通過有計劃的學習與訓練,完全可以重新把知識拾起來。
我本人數學也不好,從大一開始也沒有數學課了。但是經過複習,數量關系基本能确保穩定在20分鐘,80%的正确率,一般15道題錯3題左右(1-2題不會做或者時間不夠,還有1題往往是計算錯誤,悲催)。
再次重申,數量關系其實隻是紙老虎,遠遠沒有看上去那麼可怕,如果把數量關系的每個知識點單列出來,你會發現都不難(我接下來會分解來說),于這一塊薄弱的考生尤其是文科考生,真正要克服的不過是心裡障礙,并且要充分意識到數量關系的重要性,放棄這一塊去做其他類型的題目是彌補不了的。同時,相比閱讀理解和常識,數量關系更容易在較短時間内提高并顯成效的。
接下來談一談我具體的複習心得。
數量關系分為兩類,一類是數字推理,一類是數學運算。數字推理在某些省考中已經消失了,數學運算是必考的。具體考與不考,要看考綱的要求。
數字推理,從趨勢上看各地也都在弱化對數字推理的考察。這一塊其實知識點比較單一,就是數字之間和、方、積、倍等的關系,核心要素就是在最短時間内找到數字之間的規律。比較新穎和有難度的題會考到三級數列、分式數列、幂次數列以及遞推等等,要記住這幾類新類型題目的做法。數推的知識點很簡單,掌握知識點,培養數字敏感度是最主要的。這裡有一個提示,要記住1-11的三次方數字,1-29的平方數,例如7的立方是343,11的立方是1331,這是一個常考點,直接考或者考變種都有可能,熟練之後對于數字敏感度就會上升,例如出一個217,342,513的數推你馬上能聯系到這和6的立方216,7的立方343,8的立方512很接近,一下子就找到了規律。
然後是數學運算,這是必考的。我統計的數學運算有三大類,二十餘種常見題型,五種常用速算技巧。
三大類包括,1、技巧型題目,即題目中有扣子的,例如含有倍數、餘數、特例關系,能通過特定技巧快速得出答案;2、公式原理型題目,需要數學公式進行計算的,如等差數列公式、排列組合公式、勾股定理等等。3、複雜題型,這是難題,既包含技巧也包含運算,一般不能直接求解得出來,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這種題目可能占15道題中的2-3題左右。
題型包括:計算問題、等差數列問題、平均數問題、星期問題、工程問題、濃度問題、鐘表問題、行程問題、幾何問題、容斥原理問題、排列組合問題、概率問題、抽屜原理問題、比賽問題、利潤問題、統籌問題、年齡問題、計數問題、方程不等式問題、牛吃草問題、周期問題等等。這是大的題型,其實還可以細分,例如濃度問題包括重複稀釋問題、混合溶液問題;行程問題包括追及問題、環形相遇問題、多次相遇問題等,這裡就不再一一展開。
速算技巧有:代入排除法、列方程法、賦值法、極端構造法、數字特性法。前四種應該很好理解,其中數字特性是通過确定最終結果應該滿足的數字特性,來排除錯誤選項的辦法,一般有奇偶特性、尾數特性、餘數特性、整除特性、因數特性、倍數特性等等。
把數學運算條分縷析、大卸八塊之後,其實複習框架一目了然。對于想拿80%以上分數的考生,各個題型的基本解法需要掌握,速算技巧必須掌握,基本的數學公式和原理應該掌握(例如面積體積等幾何公式、數列求和公式,集合公式等等);想再進一步以及時間更充裕的考生,需要掌握一些不常考而且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點,例如尾數特性、重複稀釋公式、二次相遇公式、等距離平均速度公式等等,這些知識點考到的概率低,但是總有一兩道難題可能就考這其中的幾個。這些學與不學,要看自己的複習時間和意願。
我的學習經過------以行程問題為例
為了進一步強調數量關系學習的可提升性與可操作性,我把我學習行程問題的過程作為例子說一下。
行程問題是必考題型,細分的題型多考點多,有難有易。我的辦法是先掌握公式,基本做題方法,然後對應考點的典型例題進行學習。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等距離平均速度公式(必掌握)
拓展公式:1差異距離=速度差*時間
2相向而行運動的迎面相遇公式,追及相遇公式;
3同向往返運動的迎面相遇公式,追及相遇公式;
4二次相遇公式:單邊型(題幹給出的兩次距離s1,s2都是距離同一個端點a的距離)S=(3S1 S2)/2
兩邊型(題幹給出的兩次距離s1是距離端點a的距離,s2是距離端點b的距離),S=3S1-S2
解題方法:公式法、畫圖法、比例法
題型與解題思路(思路需要短而清晰):
1、相遇追及;相遇距離=速度和*相遇時間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2、順流逆流:順流距離=船速水速和*順流時間
逆流距離=船速水速差*逆流時間
船速=(順水速度 逆水速度)/2
水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3、隊首隊尾:從隊尾到隊首,看做運動的人與隊首的追及過程;從隊首到隊尾,看做運動的人與隊尾的相遇過程,因此可以用畫圖法并結合相遇追及公式。難度較大。
4、火車過橋:将車頭或者車尾看做一個運動點,按相遇追及問題解決,注意火車本身的長度也是路程的一部分。
5、環形運動:同向運動,環形周長=速度差*追及時間
反向運動,環形周長=速度和*相遇時間
同向運動多次相遇,第一次相遇兩人的路程差是一個環形周長,以後每多一次相遇兩人的路程差就增加一個環形周長;反向運動的話,每次相遇兩人的路程之和就增加一個環形周長。要注意不是從一個點出發的情形。
6、往返相遇:适用拓展公式。難度較大。
7、等距離平均速度,适用公式。
8、二次相遇:适用公式。
9、複雜行程問題:加速運動,間歇運動,數車問題,屬于提升型題目,要結合前面的方法,綜合作答。
然後我會根據題型分類練習,然後總結錯題,直到掌握每種典型題型的解題方法并能在短時間内解答出來為止,行程問題是必考題目,通過一天兩天的學習,這樣1-2道題的分數就拿到手了。數量關系就是這樣,說難并不難,克服了心理關,靜下心來去做,你自然會積累信心,馬到功成。
4、判斷推理--難度不大分值不小
判斷推理包含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幾部分。大概有35-40題,占題目總量的30%左右,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部分考點數量不多并且固定,題目難度低,容易拿分,因此應該牢牢把判斷推理的分數拿到手。
判斷推理的難點在于閱讀量信息量總體較大,應該來說通過思考基本人人都能做對,但是如果第一次做的話會因為不熟悉而耽誤時間。這種題目我自己測試過,給我40分鐘的話,我可以有85的正确率,也就是40題錯6道題以内,如果30-35分鐘做完,那麼就可能錯8-10道題。因此提升辦法就是多練習,每個小題型都反複訓練,并且要掐時間,在确保正确率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速。至于具體的解題辦法,教材上面都已經非常成熟了,不再贅述。
5、資料分析--能全對就盡量全對
相比數量關系,資料分析反而是更需要計算的題型。這一塊一般是15-20題。資料分析的難點在于時間,這是試卷的最後一類題目,做到這個時候一般都隻剩30分鐘或更少的時間,這樣的話難免會心慌,或者讀題錯誤,掉進陷進,或者是計算錯誤甚至算出的數字跟答案不符合,那都常見。其實,靜下心來看,資料分析并不難,這一塊需要的複習時間很短,提升效果很明顯,優秀的考生,20分鐘以内,資料分析的正确率能達到90%甚至100%,也就是最多錯2道以内。
資料分析通常包括四類,文字類、圖形類、表格類以及綜合類。現在為了加大難度,往往都是考綜合類,也就是文字圖形表格都有。
資料分析,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1、掌握基本術語
例如:同比與環比;倍數、翻番;增長量與增長率;年均增長率;發展速度;基尼系數;恩格爾系數等等,包括這些屬于的含義,計算方式,之間的聯系都應該熟悉;這是為了确保你在閱讀材料和問題的時候,能夠清楚的掌握内容及問題要求,不至于答非所問。
2、掌握讀題技巧
資料分析時間緊,内容多,不可能讓你一字一句的讀完才做題,你必須在最短時間抓住有用信息,排除幹擾信息。我的辦法是:拿到題目後,先掃一眼,看主旨大意(标題),不要去看任何的數字曲線之類的數據,标出關鍵詞、句、字;然後從第一問開始看問題及選項,看完之後找對應的關鍵詞和字,然後再查找數據或者進行計算,這裡看選項很重要,選型縮小了你的查找範圍,切忌看完問題之後馬上去找或者計算,找到之後再去跟選項核對,這樣的話心裡沒譜,找起來範圍比較大。這個做題辦法對于非運算題目很有幫助,如果是運算題目的話,還要看下一個知識點。
3、掌握技巧
資料分析一般有10道以上都需要計算,而且小數點、百分數、大數字計算都是常見的,因此掌握運算技巧是提升速度的必要辦法。運算技巧包括:
1、重視選項,選項是能傳遞出來很多信息的,選項的大小,選項之間的差的大小,甚至有些選項通過常識、通過題幹直接就可以排除,因此要先看選項。
2、百分數或者小數盡量轉換成分數,例如16.7%=1/6,4.3%=1/7,37.5%=3/8,這樣的分數和小數的對應關系,記得越多越好。
3、多用估算,估算是節省時間的不二法門,但是估算時候的模糊程度要多大,這就要結合選項了,如果選項之間差異很大,那完全可以大膽去估,不用擔心結果會和兩個選項都近似。
4、掌握運算方法
常用的有直除法、差值法、化同法、差分法等等,這些方法是肯定能發揮作用的,應該全部掌握,并經過練習熟練運用。
三、申論---字迹很重要
我的行測是強項,但是申論卻是心頭之殇,一直在托我後腿,如果申論分數能達到平均分以上的話,我上岸的時間會提前一年。2012年四川省考的時候,我的行測82分,申論隻有50分,離面試線差了2分,而當時正常的申論水平都應該是60或者70分,行測考這麼高還是不能進面試,當然是很痛心的。不過人生沒有如果,所以也隻有這樣了。
但是我申論的問題并不完全在于寫作水平,更主要的是字迹,我的字不是一般的差,應該說申論考試的字迹能寫的清楚、整潔就可以滿足要求了,但是我的字甚至達不到這種水平,寫的慢而且潦草,我自己寫完都不願意再看,何況評卷人呢?任何這種需要寫大篇文章的考試,我都比較吃虧。
為此我也是痛下決心,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來練字,當然現在字迹還是不行,不過申論分數确實提升了一些。夠得上平均分了。說這個也是提醒同學們字迹的重要性,我所知道河南省申論曆來不高,大家寫得好不好分數都低,所以字迹的影響還小些;而四川、重慶、廣東考試申論的分數普遍都比較高,如果字不好,比别人低出10分都很正常,這樣的話就太可惜了。因此在這裡以我血淋淋的經驗告訴大家,字迹問題絕對應該引起重視。
其次,通過複習我的申論還是有進步的,2012年河南省考申論39.5分,2013年50分;2012年四川省考申論50分,2013年60分;2013年重慶申論70分;13年國考由于河南已經通過面試,行測和申論都沒有做足準備。因此,通過練字和複習,申論确實得到了提升。
申論材料閱讀
申論的材料七八千字,試卷上給出的建議閱讀時間一般是40分鐘。材料包括政策性材料、理論觀點性材料、事例性材料、複合性材料(夾叙夾議)幾類。原來政策性理論性材料較多的,現在偏向事例性材料,2013年國考是小鄒的故事,四川省考是地震中的小人物,原來那樣大段可以抄的材料是越來越少了,對歸納概括分析能力提升,對材料之外的積累的要求提高。
申論的題型
常見題型有:1、歸納概括題;2、綜合分析題3、提出對策題4、公文寫作題(報告、公開信、倡議書等);5、字詞句解釋題;5、論述題。還有例如編寫标語口号的、設計調查問卷等新型題目。
申論複習—重視客觀題,勤練習
申論的100分,60分仍然是客觀題,也就是這一部分是有參考答案,按要點打分的。在了解了題型之後,按照題型一個一個學習就可以了,而且命題人為了降低難題,申論的題目設置其實也是煞費苦心,前後呼應的,第一題一般都是概括題,概括問題、現象等等,也就是找出問題;概括出來之後,第二題進行分析,也就是分析問題;第三題對策,也就是提出問題。這裡面存在一個遞進關系,一步步引導考生來作答,現在雖然材料的選擇提高難度,減少了理論,但是問題設置還大緻如此。而例如詞句解釋類題目,就是将解釋、概括、總結、分析等等放在一起進行考察。對于客觀題來說,提升起來相對要容易,不管是平時做題還是看書看報,有意識的多思考,逐漸培養自己的思維習慣。而時間不夠的考生,還是以多動筆寫為主,并對照參考答案進行修正。
至于申論的論述題,大作文寫作,一般不限題材的話,盡量寫議論文,少寫策論文。議論文有分析,有觀點,有論證,說理充分,理論性強,文章飽滿,容易表現思想深度,更符合要求,自然更容易高分。所以盡量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如果要是考廣東省的,當我沒說,廣東申論難度偏低,年年策論文)。
同時,為了防止準備時間緊張的考友大作文開頭沒話說,結尾太倉促,我建議可以準備一些優秀的開頭和結尾,考試時候如果有應景的,略加修改直接用上,既可以消除緊張,幫助進入狀态,同時也能提升文采,博得閱卷人眼球。或者沒有段子的話,一些深刻的句子或者名人名言尤其是領導講話,如果寫作的時候能恰到好處的信手拈來,也能增色。當然這些出彩的地方盡量寫在開頭結尾,或者每段的頭兩句,避免被忽略。
最後,申論想考好,可以說難也不難,平時不準備,臨陣磨槍,那自然就難。多積累,多寫作,多思考,那麼自然胸中有物,下筆千言。
我推薦一些平時我積累素材的來源:
1、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這基本是每天必看的,重大新聞與評論包括領導人的講話還會做一些筆記,為了節約時間,新聞聯播一般前20分鐘就可以了(後面是國際新聞);
2、《半月談》(尤其是半月評論,篇篇都是滿分申論範文)、《理論熱點面對面》(寫的越來越好)、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
3、必須積累的政策理論知識:十七十八大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央一号文件等等,這是一定要精讀并将要點記在心中的。
避免考前失眠
我發揮最好的一次就是在河南省考的時候,而這是唯一一次我十點睡着六點半起床,其他幾次都到十二點以後,但是早上五六點就醒了,雖然我自我感覺每場考試都是全神貫注,但是身體決定精神,疲憊和困倦一定會分散注意力降低敏感度。因此,考試前一天晚上必須讓自己充分放松和休息。我考前的一天會做一套題,然後對對答案,翻翻筆記看看錯題和重要知識點,看一遍常識。為了确保十點鐘左右能入睡,考前晚上忌暴飲暴食,忌刺激性飲料,如果睡不着,我建議可以做一些無氧運動讓自己疲憊一點,例如沖個熱水澡(很有用),俯卧撐,仰卧起坐,蹲起,做的腿胳膊胸背都有疲勞感了,再躺下應該很快就能入睡。
行測注意順序,控制時間
這裡要再說一下做題順序問題。其實各人有各人的習慣,隻要自己覺得舒适就好。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時間(手表是必必必必備的)。我自己的做題順序和時間如下:
1、5分鐘常識;試卷一發下來,填完信息後(認真填,别出錯)我就翻開試卷看常識,這個監考一般管的不嚴,如果管得嚴我就當做檢查試卷快速翻頁,不管怎麼說要堅決的看試題,别耽誤。常識是要麼會要麼不會的,因此看了就能選,鈴聲一響,就馬上開始塗卡,運氣好的話,5分鐘都用不到常識就做完了(一般我是考場上翻頁最快的,就因為做常識從不猶豫,不會的立刻蒙)。
2、20-25分鐘資料分析;做完常識熱身之後,我做最後的資料分析,這裡是計算居多,放在最後做會因為心慌影響效率,考前的話我也會把資料分析的常用公式和技巧再默念一遍,趁着記得還清楚直接就把這個解決掉,因為資料分析常常會有陷阱題,這裡就要高度集中精神,眼明心亮。一般常識和資料分析加起來不會超過30分鐘。
3、30-35分鐘閱讀理解;這個沒啥說的,正常都能做完,選完之後可以用排除法檢驗一下,選詞填空的話,隻要一個詞不合适,不管其他的多合适都要排除這個選項。
4、20分鐘數量關系;我數學不好,差不多需要20分鐘,會的題目就計算出來,确實不會的就蒙,每道題最長不超過2分鐘。
5、35-40分鐘判斷推理;這裡要注意别在圖形推理上耽擱時間,30秒時間看圖,如果實在沒思路就跳到下一題,我遇到過确實思維凝滞卡住了的時候,但是考場上不是較勁的時候,勇敢放棄就是了。一般會有一道空間重構題,這種題目我都會帶塊橡皮,哈哈。剩下的題目認真做就行了,有時候剩下一兩題,時間不夠用,那也隻好蒙了。這裡的類比判斷盡量避免粗心,正常是不會丢分的。
6、剩下的時間可以再看一眼信息有無漏填,卡有沒有塗錯。我是邊做題邊塗卡,所以不留專門的塗卡時間。
申論--找關鍵詞做筆記,控制時間
申論有很多同志寫的很快,往往寫完還有半小時二十分鐘。我屬于寫的慢的類型。在讀資料的時候,第一遍略讀,在每段材料旁邊寫一兩句總結概括一下,劃下重點詞語;然後看題,看完之後再根據題目精讀相應片段。然後寫出來答題要點,整理之後再寫到試卷上(沒辦法,字不好,怕寫錯)。
一般寫到大作文的時候差不多還有1個小時10分鐘,這個時間還是挺緊張,不過我還是會寫一個提綱,然後打好開頭的草稿,以及每一段的第一句,如果能用到領導人講話等的就更好了。不過經常寫到結尾的時候,就隻有十來分鐘時間了,很緊張,考場上那時候都沒幾個人在寫了,這個速度一直提升不上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