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問過我:「你是怎樣做讀書筆記的?」由于即時聊天的關系,我的回複都比較零散,現在我就梳理一遍。盡管說得相對簡單,但基本邏輯是完整的,你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讀書的實際情況發揮和完善。
注意這個字:做,而不是寫。寫讀書筆記,就是讀完一本書之後寫一篇一兩千字的文章了。而做筆記,指的是讀書時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不光難,方法不對還沒有效果,相當于白做了。
那麼,怎樣做讀書筆記才有用呢?
一、選擇合适的書來讀,才值得寫筆記。我一直有一個習慣,就是不亂讀書,我讀的那本書一定是某個主題裡的一本,我不管它是好書還是爛書,都用心寫筆記。而其他無關的書,即使認真讀完了也不做筆記。
比如我剛讀完的《很久很久以前》,它是我深入了解文化品牌的其中一本,在做筆記時我就知道從哪方面去寫,才能為這個主題積累有用的筆記。如果你沒有目的地讀書,東讀一本西讀一本,做筆記的用處就不大,因為你用上或重新看的概率很小。
二、不要在書上寫批注,筆記。雖然在書上寫讀書心得比較省事,但不方便回看和整理,而是要寫在卡片上或雲筆記裡。我的做法是,在讀到反常識、引起共鳴或不同意的段落時,用自己的話重寫筆記。
重寫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将來寫作時能夠複制粘貼過去,直接用上,而不需要二次整理。因為我已經在做筆記時消化了書上的内容,尋找資料和證據,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它足夠「原創」。
三、給筆記分類,标記。一般做出來的讀書筆記,都是根據一本書的章節先後順序來寫的,一旦讀得多了就容易混淆,用到時不方便查找。因此,我就需要給每一條筆記加上特定的标簽,比如神話原型、文化母體等。
現在有不少APP可以在設置好标簽之後,直接錄入讀書筆記,還可以讓各條筆記之間相互鍊接。不過在閱讀某一個主題書單時,标簽不必太多,基本上覆蓋到該主題的主要關鍵詞即可,這樣就方便做筆記時歸類和标記。
四、不止讀書,讀書評文章,網文和論文都要做筆記。還是回歸到我說的主題閱讀思維,因為你要全面了解一個領域,單靠讀十幾二十本書是不全面的,還需要讀書評和論文,甚至散落各處的相關網絡文章。
比如你也想了解超級品牌,讀完了20本書之後,延伸閱讀每一本書的5-10篇書評是必要的。再讀50篇論文、網文和相關案例,加起來差不多200篇。在做這些文章的讀書筆記時,還是按照第二步的方法消化、重寫,再分類保存。
這樣做讀書筆記,你才敢說對一個領域或方向有了基本的了解,也積累了不少經常加工和重寫的筆記。而這些筆記,不管你今後寫書、寫專欄文章還是與别人分享,都讓你有話可說。可見做讀書筆記,不是零散地寫幾句心得或者在書裡寫幾行批注,而是在理解書本的基礎上,用心重寫每一條讀書筆記,讓它們成為一件件有使用價值的半成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