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文化博大精深,民間流傳的俗語有時很難理解。因為俗語是人們通過一代代的口傳續而來的,所以也就有了誤傳誤解的說法。
像這句俗語“五不蓋房,六不搬家,七不出門”,有很多人解釋成初五不蓋房,初六不搬家,初七不出門。其實這也是種誤傳誤解。
民間俗語都很簡練,這句話的五、六、七,并不是指的時間,而是指的年齡。五就是五十歲,六就是六十歲,七就是七十歲。
“五不蓋房”,就是說五十歲的人就不要再考慮蓋房的事了。一般情況下,五十歲已步入了老年階段,家庭也基本上已經穩固下來,到了五十歲已經不是奮鬥打拼的年齡了,經曆了半生的風風雨雨,攀比的心理已不在強烈,過好當下才是更重要的。
在古代科技醫學都很落後,五十歲的人也已經是老人了。當然,随着社會的進步,經濟條件的改善,人活到五十歲看都很年輕,還正是奮鬥的好時候,五十歲的人不蓋房已不太适合現在。
“六不搬家”,都是說人到六十歲以後,就不要再考慮搬家的問題了,這和五十不蓋房的意思差不多。人到了這個年齡段,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已禁不起這樣那樣的折騰了。如果突然之間換了一個新的環境,也需要用一段時間去适應。所以到了一定年齡的人更不願意搬離自己賴以生存的地方。
現在農村為什麼有很多的留守老人,不是子女不接,而是他們不願離開熟悉的地方,也不願給子女添麻煩。不管處于什麼原因,六十歲不搬家也有一定的道理,這句話适合以前,也适合現在。
“七不出門”,不是說七十歲的人不可以出門,意思是不易出遠門。
常言道:“人活十古來稀”。民間傳說秦始皇的時代曾經有六十活埋的說法,很顯然在古代,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很少很少。
現代雖然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很先進,但活到七十歲這個年齡,已基本上接近了我國壽命的平均年齡。如果出遠門有個不慎就得不償失了。
出門次數多,危險系數就高,如果出門一定要有人跟随照顧,近距離走走還好,但是路途較遠的話,還是需要注意的。
其實,俗語就是俗語,也不是沒有道理,總之,老人們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人到了年齡一定要量力而為,活好當下,才是更為重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