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餘額寶收益率下滑
2013年6月,餘額寶橫空出世,馬雲實現了“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諾言。
當然,餘額寶初期的高收益率的确給了普羅大衆實惠。不過,這樣的收益率沒能長期持續,近些年,餘額寶收益率和淨資産總額持續下滑。
2020年1月13日,餘額寶收益率為2.4160%(七日年化收益率)。
大家可以查看自己的餘額寶賬戶,近一年來收益率都不高,基本都在3%以下(七日年化收益率)。回顧曆史,我們才能感受到餘額寶當年的高收益率。
2014年6月6日,餘額寶收益率曾高達6.7260%(七日年化收益率)。
收益率下滑後,餘額寶淨資産的增長也受到了挑戰,特别是在2018年後,不僅增長率下滑,且開始出現負增長。
餘額寶各期淨資産規模:
2013年9月30日,556.53億元(成立初期)
2018年3月31日,16,891.85億元(峰值)
2019年9月30日,10,548.22億元
如今,餘額寶淨資産規模相對高峰期,下跌了37.55%,收益率也早已跌破3%。
正因如此,不少人發出疑問,餘額寶還可以投嗎?
二、餘額寶的本質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探尋餘額寶的本質。
大林覺得,有一位網友對此有深刻的理解:
銀行對老百姓基本執行的是基準利率,但是對大客戶都是協議利率,餘額寶的作用,我想應該是讓老百姓享受了大客戶的待遇。
原本,我們普通人隻能拿到零售價的“存款利率”,現在餘額寶集合衆人的力量,可以拿到了批發價的“存款利率”。
你可能有疑問,利率還有批發價麼?
當然,利率問題比較複雜,但有兩個例子很能說明。
舉例一:城鄉居民及單位存款利率(年化)
1、活期存款:0.30%
2、定期存款:三個月1.35%,六個月1.55%,一年1.75%。
舉例二:銀行間拆借利率
我們個人與銀行談利率,自然是錢少力弱,而銀行間談利率,地位則相對平等,因為談的都是大生意,大筆資金流動,利率自然是好商量。
在2020年1月13日,若甲銀行向乙銀行借錢:
1、隔夜:2.0590%
2、1周:2.5220%
3、1月:2.5100%
……
一般而言,銀行間借錢,時間越長利率越高。
前文已經提到,2020年1月13日,餘額寶收益率為2.4160%(七日年化收益率)。
餘額寶的收益率與銀行間拆借利率的1周利率比較接近。
在謀求高利率這件事上,餘額寶已經盡力了!況且,餘額寶開啟了個人理财的大門,其他金融機構後續也推出了各種XX寶,收益率不比餘額寶低,無形中分流了客戶和資金。
三、安穩收益的幻覺
大林發現,隻要能獲得安穩的高收益,衆人都會“瘋狂”。
早年,大林非常不能理解父輩們對于存錢的執着,特别是定期存款。各位讀者若詢問家裡的老人,應該能獲知相應的信息。
很少人知道,我們銀行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曾超過10%,1989年2月1日(11.34%)、1990年4月15日(10.08%)和1993年7月11日(10.98%)。
不過,這樣的利率狂歡不能長期維持,2000後存款利率已經大幅下滑,2012年7月6日已經降至3.00%(一年定存基準利率),如今僅為1.50%。
在存錢賺高額利息這件事上,餘額寶更像是“回光返照”!
有人可能不服,憑什麼我們普通人就不能賺“高收益”。
一般來說,我們把錢存到銀行,銀行把錢借給企業,企業賺錢後償還貸款。實體企業沒能賺取高額收益,金融機構自然難以獲得高額的資金收益率,我們的存款也就分不到高利息。
在25個主要行業中,隻有銀行業以35.88%的利潤率跑赢了貨币M2的增速,僅有公共事業、食品飲料、傳媒、非銀金融、房地産、醫療生物和計算機超過GDP年均增速,其他17個行業利潤率均低于8.87%
四、既要安穩,又要高收益,這很難
比餘額寶收益率高的理财方式很多,但在探索比餘額寶更好的理财方式的時候,很多人吃過血淋淋的虧。其中,P2P最為典型。
2019年12月30日,大林查看P2P行業數據,發現成交量排名靠前的P2P平台平均收益率在7%-12%區間,平均9.41%。
為什麼高收益的理财産品如此難得呢?
這裡有一個概念叫“投資不可能三角”,即任何投資策略,不可能同時實現收益率、風險和規模的最優。
幾乎每個投資人的理想策略都是收益率極高、風險幾乎沒有、随時可以開放。但是很遺憾,這種策略是不存在的。一旦有這樣的策略存在,大量資金一定會湧入該策略,從而造成收益率大幅下滑,或者市場容量大幅度降低。
以前,民間高利貸利息也不低,但是整體規模不大。
例如當年轟動一時的吳X案,也不過2.7億,但是整個P2P行業規模超過幾萬億的時候,實體經濟哪來這麼多的利潤來填補呢?
P2P給我們上了最生動的一堂理财産品課程,希望依附某款理财産品發财緻富,而不想學習是行不通的。
五、餘額寶要投,還是不投
有人可能問:“既然收益率已經下降,餘額寶要投,還是不投?”
答案是可以繼續投。
我們普通人都要存錢,因為需要應急資金,可以馬上取出使用,而餘額寶功能類似,且收益率高于一年期基準存款利率,但希望從餘額寶獲取高額收益,這就不切合實際了。
當我們把餘額寶視為一種低風險,靈活存取的投資方式後,心态自然擺得正。
真正能賺取高收益的方式是資産膨脹。
司機老何的故事:
他在2006年,手頭曾積攢了近40萬元。當時,他有兩個選擇,一是在深圳掏錢給首付,貸款買房,二是回湖南老家農村蓋三層小洋樓。司機老何怕月供負擔重,選擇了後者。後面的事已為大家熟知,2006年深圳房屋均價是9055元/平方米,2019年9月均價是54097元/平方米。
司機老趙的故事:
1995年,另一個來深圳打拼的司機老趙,他在深圳龍華買了一塊120平米的土地,花了5萬元。如今,這位買地的司機老趙已經蓋起了七層小樓成了包租公。
這兩個例子生動的展現了,資産價格膨脹的力量。當然,深圳發展比較快,土地快速升值,因而反差比較明顯。
我們從高淨值家庭的職業構成也可以獲知其中的奧妙。胡潤的數據顯示,資産超千萬和破億的家庭,他們的職業構成是這樣的。
真正的富裕家庭,職業為企業主的占了大頭,資産超千萬家庭比例為60%,資産破億比例為80%。也就是說,資産破億的人,100個人中有80個是企業主,20個是金領,10個是專業炒房戶,5個是職業股民。
除了土地,股權也是一種價值快速膨脹的資産。
我們要賺取高收益,真正的着力點應該在投資理财的能力,具備駕馭資産的能力,而這需要長期學習和實踐。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小白讀财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