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陳以平
專家小傳:
陳以平,我國中西醫結合腎髒病學科奠基人之一、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終身教授
我國腎病發病率達10.8%,意味着中國有近1.5億腎病患者。腎病既是常見病,又是疑難病。當西醫的激素免疫抑制劑療效有限時,很多病人找到中醫醫院,最後試試機會。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我和我的團隊用一個個成功病例告訴大家,治療腎病,先要懂腎。
慢性腎髒病可歸屬于祖國醫學“水腫病”範疇,其病位在腎,但受全身髒腑功能影響。根據50多年臨床經驗看,“三焦”及其所屬髒腑功能失司(失調)、氣化失常是誘發腎病的病因。
“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将軀幹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内髒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内髒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臍以下内髒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三焦”在人體發揮哪些作用?中醫古籍早有論述,《黃帝内經·素問》曰:“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難經》稱“三焦”為“原氣之别使”“水谷之道路,氣之所始終也”。故“三焦”主要生理功能可概括為:通行元氣、運行水液、傳化水谷。水液代謝雖由脾、肺、腎、膀胱等髒腑共同協作而完成,但人體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環流,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實現。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與否,不僅影響水液運行的遲速,也必然影響有關髒腑對水液的輸布與排洩功能。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則脾、肺、腎等髒腑調節水液的功能将難以實現,引起水液代謝失常,水液輸布與排洩障礙,産生痰飲、水腫等病變。正如《類經·藏象類》所說:“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
為何說老年人護腎,尤當重視三焦的養護?老年人年老體弱,脾腎始虛,三焦最易不通。老年腎病患者腎失固攝,精微下洩而見泡沫尿;腰為腎府,腎虧失養故見乏力腰酸;脾虛運化失司,腎虧氣化無力,終緻水濕不能運化,二便出現問題。老年人三焦不通,三焦氣化失司,使氣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不暢,五髒得不到滋養而出現功能衰退。 另一方面,三焦氣化失司,通道不暢,則見氣血壅滞,内生濕、熱、痰、瘀等病理産物壅堵在體内,從而三焦脈絡不通,疾病内生,加重機體衰老和腎病進展。老年腎病後期,重則可見邪濁充斥三焦,造成上焦水邪淩心犯肺,出現心衰、胸痛;中焦脾胃虛弱納滞,出現納差、惡心、嘔吐;下焦閉塞不通出現尿少、隆閉(尿液點滴而出)或便秘梗阻等。
因此,老年腎病患者抗衰保腎,除了常規補腎填精的傳統治療方法,還要學會“斡旋三焦”治療腎病。
“斡旋”指調解,采用補瀉同施、辛苦通降、分消走洩等方法,把失控的局面扭轉過來。具體如何操作?即“疏肝和解少陽”“補中氣實三焦”“活血通絡利水”。
疏肝和解少陽:中焦肝膽少陽是一身氣液代謝樞紐,是三焦氣機升降的關鍵,應注重疏肝養肝、疏利少陽,常用藥物有柴胡、黃芩、白芍、郁金。
補中氣實三焦:《珍珠囊》稱“黃芪為補氣入三焦的主藥”,臨證中我也喜歡用黃芪,如遇脾胃虛寒、氣虛者,黃芪用量可達60克,效果不錯。黃芪藥味平和,易于吸收,對老年腎病患者非常有益。
活血通絡利水:傳統中醫認為,“久病入絡”,腎為絡脈聚集之所,癥瘕(音為zhēngjiǎ,指腹内結塊,或脹或痛)積聚導緻腎絡受損,使腎病遷延難愈,故遇到“瘀血水腫”老年病患,推崇蟲類藥物化瘀消癥散結。這個方法應貫徹病程始終,可緩解老年腎病患者高凝高脂狀态,改善腎髒微循環,減少栓塞并發症。
除了規範辨證治療,平日養腎,我也有一點心得,分享給大家。第一,保持精神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态是養生的第一要訣。第二,适當鍛煉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法寶,隻要天氣允許,我每天都會在家附近的公園散步,打上一段八段錦,調暢呼吸、吐故納新。鍛煉不僅限于體力上,腦力運動也是獲得長壽的秘訣。很多著名大學的老教授都很長壽,他們到老還在著書立說,做深度思考,這也是抗衰老的法寶。因此,雖已年過耄耋,但我仍堅持每周四個半天門診工作,每日午後時光,還會查閱文獻與專業書籍,了解學術最新研究進展。第三,老年人要注重營養,豐富的營養、合理的膳食搭配是維持健康的基本保障。老年人飲食應種類豐富,尤其是優質蛋白,雞蛋、牛奶、瘦肉、魚等,一定要補夠。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