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主要分為毛細管型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三種,位置較深的血管瘤應作體位移動試驗和穿刺來确定。對蔓狀血管瘤以及深層組織内海綿狀血管瘤,濟南血管瘤醫院專家表示:可以采用動脈造影以及瘤腔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來協助診斷,并為治療作參考。
1、毛細管型血管瘤:由大量錯雜交織的擴張毛細血管構成,多發于顔面部皮膚,呈鮮紅或紫紅色,與皮膚表面相平,周界清楚,外形不規則,大小不一,從小的斑點到數厘米。以手指壓迫腫瘤,表面顔色退去,解除壓力後,血液立即充滿,腫瘤恢複原有大小和色澤,這種類型的大面積者稱為葡萄酒斑狀血管瘤。另一類型為楊梅樣血管瘤,突出皮膚,高低不平,似楊梅狀。稱為楊梅樣血管瘤。
2、海綿狀血管瘤:由襯有内皮細胞的無數血窦所組成,血窦大小、形狀不一,如海綿狀。窦腔内充滿靜脈血,并且彼此交通。有時窦腔内血液凝固而形成血栓,血栓可鈣化為靜脈石。海綿狀血管瘤好發于頰、頸、眼睑、唇、舌或口底部,位置較深時,皮膚或粘膜顔色正常;腫瘤位置表淺時,則呈藍色或紫色。腫瘤邊界不清,扪診柔軟,可以被壓縮,有時可扪及靜脈石。腫塊體位移動實驗陽性,當頭低位時,腫瘤充血膨大;擡頭後,腫塊縮小而恢複原狀。腫瘤較大時,可引起顔面、唇、舌畸形及功能障礙。病員一般無自覺症狀,但繼發感染時,可引起疼痛、腫脹、潰瘍、出血。海綿狀血管瘤有時與毛細血管瘤并存。
3、蔓狀血管瘤:又成為葡萄狀血管瘤。是一種迂回彎曲、極不規則而有搏動性的血管瘤,蔓狀血管瘤多見于成年人,幼兒少見,常發生于颞淺動脈所在的颞部或頭皮下組織中。腫瘤高起呈念珠狀,表面溫度較高,扪診有震顫感,聽診有吹風樣雜音。将供血的動脈全部壓閉,腫瘤的搏動和雜音就會消失。腫瘤可侵蝕基底的骨質,也可突入皮膚,使其變薄,甚至壞死出血。蔓狀血管瘤可與毛細管型或海綿型血管瘤同時并存。
位置較深的血管瘤應作體位移動試驗和穿刺來确定。對蔓狀血管瘤以及深層組織内海綿狀血管瘤,可以采用動脈造影以及瘤腔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來協助診斷,并為治療作參考。
治療血管瘤應考慮血管瘤類型、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齡等因素。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療、低溫治療、激光治療、硬化劑注射等,一般采用綜合療法。對嬰幼兒的血管瘤可考慮暫時觀察,有少數病員能自行消失,如生長迅速時,應及時手術治療。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