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奶茶全國門店?廣州有娃哈哈奶茶店不新鮮,有直營店了,倒是個新聞況且,這還是娃哈哈在廣州開出了全國首個直營店,因此,值得去看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娃哈哈奶茶全國門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廣州有娃哈哈奶茶店不新鮮,有直營店了,倒是個新聞。況且,這還是娃哈哈在廣州開出了全國首個直營店,因此,值得去看看。
周日下午,開店邦記者乘地鐵來到廣州天河區五山商圈,在五山地鐵站附近找到了這家“全國唯一”的娃哈哈直營店。
說實話,初見這家直營店,給記者的第一感覺是:小。
從地鐵出來,附近有不少飲品店,比如益禾堂、coco、書亦莊燒仙草、1點點等。娃哈哈奶茶店在這些飲品店的中間,除了店門面寬一點,裡面并不大,一點沒有想象中直營店的氣派。
當然,正宗才是最主要的。在點飲料空隙,和店員聊了幾句,知道門店大部分飲品的原料來自娃哈哈的自有産品AD鈣奶、乳酸鈣奶等,在此基礎上添加水果、抹茶、芝士等食材制作而成,價位在12元至22元之間,主打飲品包括AD芒芒波波冰、草莓乳酸鈣奶等。
記者于是點了一杯荔枝乳酸鈣奶,找個空位坐下,細細觀察一下店裡的經營情況。
品牌還是很有優勢的
娃哈哈奶茶的店面設計風格較為明亮,總體色調為白色、灰色和原木色。門口一個憨憨的娃哈哈萌娃,手持一杯飲料,迎接着南來北往的帥哥靓女。
其實,娃哈哈加盟店一直在全國招商,目前為止,已經開出了370家,主要位于浙江、江蘇一帶。廣州這家直營店從2019年開始籌備,是全國第一家直營店,第二家直營店準備開在杭州。
開店邦記者以前也去過娃哈哈加盟店,對比兩者的飲品和門店設計,并未發現有明顯不同之處。門楣上的大幅燈箱标牌上,也隻是“娃哈哈”三個大字,沒發現有“直營店”字樣,店名右下角的四個小字是:天生營養,自然好茶。
但既然直營店開業的時候,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親自為之站台,也足以說明公司高層對這第一家直營店的重視程度。但有一件事記者覺得還是很蹊跷,說是直營店,但該項目并不由娃哈哈集團總部負責,操盤者另有他人:既然不是娃哈哈自己的項目,那不還是加盟店嗎?難道直營店隻是個噱頭?
不過,品牌就是有優勢,在記者飲用荔枝乳酸鈣奶的20分鐘裡,來來去去的消費者有五六十名。當然,店裡消費的人不多,一直保持在不到10人;大部分下班族都是打包帶走,回家去慢慢品味那份美好吧。
記者走出娃哈哈飲品店後,又順着街觀察了另外幾家飲品店,發現顧客很少,和娃哈哈飲品店中熙熙攘攘的人流差别有些大。
看來,品牌還是有優勢的。
奶茶市場面面觀
一組公開數據顯示,中國飲用奶茶人群裡,70.6%的消費者為女性,68.6%的消費者會選擇15元以上的奶茶飲品,35.5%的消費者最常選購奶蓋茶系列奶茶,未來多元化消費體驗或成提高奶茶品牌差異化與産品溢價關鍵。
中國奶茶市場的蓬勃發展,是在2004年之後。其中,最突出的幾個節點是:
2004年,CoCo都可奶茶進入中國瘋狂擴張;
2006年,快樂檸檬進駐上海手工制作鮮奶茶;
2007年,街客上海開店,珍珠奶茶爆紅;
2011年,1點點進駐,現煮奶茶推出,網紅奶茶開始布局;
2014年,貢茶入駐,奶蓋奶茶興起;
2015年,當紅網紅奶茶如喜茶、奈雪の茶、八波茶等入駐,奶茶行業品牌格局初立。
之後,中國奶茶賽道進入了群雄争鹿時代,知名品牌相繼入駐中國奶茶行業後,新中式茶飲興起。據2018年數據顯示,當年,中國現制飲品門店數已超45萬家,與此同時,新中式茶飲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張,2018年中國新中式茶飲市場規模超900億元。
也就是說,中國的奶茶行業經曆了四個發展階段,即,沖粉奶茶(2000-2003)、桶裝奶茶(2004-2006)、手搖茶(2007-2009)和現萃茶(2010至今)四個階段的演變,才形成了今天接近千億的市場規模。現在,奶茶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既然奶茶如此受歡迎,奶茶企業也迎來了集中融資階段。
2018年的奶茶投資基本都集中在現制茶飲,在一二級市場資金緊張的背景下,現制奶茶幾家明星品牌全年融資仍然超過了10億元,奈雪の茶更是以A 輪60億估值成為我國現制茶飲行業的第一個獨角獸企業,喜茶單輪融資額達到4億元,衆多成立于2014-2016年的現制茶飲品牌在2018年也迎來了集中融資風暴。
茶飲市場的2018年,注定被載入史冊。就是在被業界稱為“瘋狂”的這一年,中國奶茶市場在經曆了粉末時代、街頭時代後,正走向新式茶飲時代。
與此同時,中國網紅奶茶價格出現分層化的趨勢,其中,奈雪の茶以30.7元的平均客單價,成為奶茶中的“貴族”;而知名網紅奶茶1點點,平均客單價與奈雪の茶尚有差距,達13.5元。
業内人士預測,奶茶具有龐大的潛在消費者,根據中國人口、城鎮化率、奶茶價格等因素的綜合估算,預計我國奶茶市場容量能夠達到986億元,接近千億元。
未來奶茶賽道該提速還是減速?
毋庸諱言,2018年的大爆發,也為奶茶業的“貧富差距”埋下禍根。在瘋狂擴張的時候,大家都想掙錢,誰也沒想到會有意外發生。就像農民春天種田,撒下種子時,不會料到過後的幾個月是旱災還是澇災。而自然災害就是這麼任性,随便撒個歡,就把農民一年的收成化為泡影。
事實證明,茶飲業也是如此。
2019年新茶飲市場規模達到巅峰,為1405億元,看似是2018年的爆發在持續升溫。
但今年年初,一隻“黑天鵝”飛來,各行各業都受到沖擊,奶茶店自然也難幸免。數據顯示,目前茶飲門店現存48萬家,相比去年50萬家的數量,減少了2萬家。
其實,各行各業都像是爬山,在經曆了艱難的攀登,登高望遠的時候,還沒有享受攀頂的喜悅,可能有一部分人就要下山了。
報載,一位在東莞從事奶茶運營的店主對記者表示,一般而言,“一家奶茶店開個半年到8個月,堅持不到一年就會倒閉。但還是有人源源不斷加入到這個行業裡頭,一方面是抱着僥幸心理,同時,也不排除他們被茶飲快招公司等‘忽悠’的可能”。
這從一份娃哈哈加盟店的招商手冊就可以看出端倪。
在這份招商手冊上,清楚地顯示:加盟娃哈哈奶茶店的費用為25萬元(包括運營服務、技術培訓和運營培訓13萬元,店面機器設備以及收銀系統及供應鍊10萬元,以及合作保證金2萬元)。此外,如果是30-40平方的店面,預計裝修費用約8-10萬,首批原材料采購5萬元,再加上店鋪租金、轉讓費、日常運作備用金等10萬元等,預計整體投資金額至少需要50萬元。
記者喝着香甜的奶茶計算了一下,不加額外出現的費用,就按整體投資50萬元算,加上之後每月的房租5萬元,工人工資每月3萬元,平攤到一年中的每天,是4000元;按照一杯茶飲15元計算,需要266杯;按照一天營業10個小時計算,每小時需要賣出去27杯。
看似不多,但這是平均數。下班後客流較大,但上班時間能否做到,就很難說了。
這還沒有計算每杯原料的成本和其他不可知的費用。
可見,一個茶飲店要想掙錢,就必須開在周邊有高校、中學消費群體的地方;但這樣的地方不僅租金高,茶飲店的密度也大,走幾步就是一家茶飲店,龐大的客流都被分散了。再加上還有更多的外來資金躍躍欲試,如果選址不好,可能就會導緻投資失敗。
不過,做生意就是這樣,一樣投資,有發财的,也有失敗的,不能因為這些顧慮就躊躇不前。
據了解,未來5年内,娃哈哈奶茶将以廣東為主的華南地區為發展前線,在全國布局1萬家門店。
如此,國内奶茶行業的競争将會逐漸加大,不僅繼續向市場滲透,品牌競争也将升級;因此,随着消費檔次不斷提升,消費人群逐漸擴展,中國茶飲業将迎來真正的消費升級大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