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嫁女》圖
清末民初,在四川綿竹有一幅名為《老鼠嫁女》鬥方,流傳甚廣,高54厘米,寬40厘米,被收錄進了《中國民間年畫百圖》。而這幅看似單純的年畫傳說故事的原産地遠在印度,它沿着蜀身毒道,一路向北傳播到中國的四川各地,這可以說是古南方絲綢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
一幅年畫《老鼠嫁女》流傳頗廣
在《老鼠嫁女》的畫面中央,四隻尖嘴細腿的老鼠擡着一乘大紅花轎,轎内坐着身着紅衣的新娘。在畫面左上方,有一個頭戴禮帽,手拿折扇,騎跨青蛙(或者癞蛤蟆)的老鼠,它雙眼緊盯着新娘,它就是迎親的老鼠新郎。而這幅年畫的一個奇妙之處在于左下角,一隻貓咪口中含着一隻老鼠,爪下踩着另一隻老鼠。
四川文化學者江玉祥認為,這一隻貓咪顯然不是此畫原作者安排的,而是半路殺出、攻擊迎親隊伍的“殺手”形象。“從畫面結構來看,這幅畫應該是由老鼠嫁女和貓咬老鼠兩部分組成,”江玉祥說,因此四川綿竹的這幅《老鼠嫁女》與一般省外流傳的故事還有些不同。
傳說,有一隻耗子的女兒長大了。耗子(媽媽)想給女兒找個有本事的丈夫,她找到高高在上的太陽提親。太陽一聽,皺起眉頭說:“我不行,要是雲一來,就把我遮住了。”耗子又找到雲朵,雲說:“我不行,風一來就把我吹散了。”耗子又去找到風,風不安地說:“我不行,要是遇到牆,我就被擋住了。”耗子又找到一堵牆,牆卻說:“遇到耗子,要把我鑽垮。”後來耗子(媽媽)突然明白,還是自己的同類本事大,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了另一隻耗子。
故事原型在印度,不遠千裡傳中國
“國内外學界普遍認為,老鼠嫁女的故事原産地應該是在印度。”江玉祥指出,在古印度梵語文學作品《五卷書》中第3卷講了一個故事:一苦行者在恒河洗澡。有一隻小老鼠從鷹嘴裡掉下來,正好落在他手掌上,于是他利用自己苦行的力量,把小老鼠變成了一個女孩子,帶回淨修院去,交給老婆撫養。女孩長大後,這位苦行者想把她許配給一個門第相當的人。于是他叫來太陽神娑昆怛利,要他娶自己的女兒。太陽神說:“雲比我厲害,他會遮住我。”苦行者又把雲彩喊來,雲說:“風比我強。”苦行者又去找到風,要把女兒嫁給他,風說:“山比我強。”苦行者又把山喊來,山卻說:“老鼠比我強。”苦行者叫來一隻老鼠,把它指給女兒看,女兒渾身樂得直打顫,甘願嫁給老鼠。苦行者就用他的苦行神力将女兒複原為老鼠,嫁給了它。
印度流傳的這則故事,與四川民間的《老鼠嫁女》如出一轍。季羨林曾研究指出,《五卷書》編纂于公元一世紀至十二世紀,相當于中國古代東漢初年至南宋末年。這一時期,古南方絲綢之路早已貫通,那些風塵仆仆、奔波跋涉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賈和僧侶,就給中國西南地區的人們帶來了這些有趣的民間故事。 華西都市報記者 肖茹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