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擁有6個“葫蘆娃”的長城汽車,又要推出第7個子品牌了,而且這次殺入的是不被看好的氫燃料乘用車賽道。
5月25日,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長城汽車燃料電池乘用車品牌及産品内部已準備就緒,原計劃今年二季度推出,但疫情因素估計要推遲到年底。”目前,長城汽車已完成對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産品規劃,并計劃以獨立品牌推出,定位高端。
受此消息影響,長城汽車當日收漲7.94%,每股報價37.10元,也是長城汽車股價年内少有的單日大幅上漲。年初至今,長城汽車股價累計跌幅已達23.42%。
以獨立品牌推出,意味着繼哈弗、WEY、歐拉、坦克、長城皮卡、沙龍之後,長城汽車将成立第7個子品牌。沙龍此前也公布了“氫電并舉”的技術路線,意味着兩個子品牌的技術路線存在重合。
另一方面,除坦克品牌以外,4月哈弗、WEY、歐拉、長城皮卡銷量均出現大幅下滑。長城新能源銷量僅為3870輛,低于比亞迪和吉利新能源銷量。
現階段,傳統燃油車企向清潔能源轉型是汽車産業發展的趨勢,BBA、大衆、豐田、本田等傳統燃油車巨頭已加速研發純電車型。憑借車海戰術搶占國内中低端SUV市場的長城也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氫燃料能否成為長城新的業績增長點?
至少從目前的産業趨勢來看,這個賽道并不樂觀。近年來,全球汽車巨頭已經紛紛放棄或推遲了氫燃料乘用車計劃,隻有在重型貨運領域,氫燃料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優勢。已經在電動車領域表現不佳的長城,想靠氫燃料彎道超車恐怕任重道遠。
長城氫能“三步走”
根據長城汽車規劃,長城氫能戰略分三步走:第一階段(2021至2025年),開啟氫時代,聚焦氫示範;第二階段(2025至2035年),發展氫經濟,開放氫生态;第三階段(2035至2050年),建成氫社會,貢獻碳中和。
具體方案為上遊制氫,新一代鈣钛礦太陽能光伏技術,實現20.01%光電轉換效率;中遊儲氫,氫 電儲能系統,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存儲解決方案;下遊核心産品,長城的氫能核心動力系統零部件,可供應公交/大巴 重卡/物流 乘用車三大應用平台。
梳理長城汽車氫能産業布局的時間線可以發現,其押注氫能賽道由來已久。2015年,長城就開始研究氫能産業,謀求商業化可行路徑。2018年,長城成立氫能技術中心,并從儲能電池廠商猛獅科技收購上燃動力51%股權完成對上燃動力的全資控股,長城共支付6000萬元的轉讓價格以及1.697億元債務清償。2019年,長城整合旗下氫能資源,成立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未勢能源”)。
2021年,長城氫能産業開始發力。3月,長城未勢能源發布車規級“氫動力系統”全場景解決方案“氫檸技術”。8月,未勢能源100輛49噸氫能重卡項目的落地投運。11月,長城上燃動力發布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超越—神州200”。
據上燃動力方面介紹,該發動機額定功率達到200kW,質量功率密度760W/kg,最高效率達到60%,壽命超15000小時。相比于單泵方案,其“混動”氫循環技術實現1%-100%全線拉滿功率範圍,續航提升10%。
長城汽車董秘在答投資者問時表示,長城自主研發的70MPa IV型瓶、70MPa高壓瓶閥、高性能膜電極等,均為國内氫能行業需要突破的卡脖子的核心技術。
目前來看,長城汽車在燃料電池取得一定研發成果,但在電動車賽道,長城汽車掉了隊。
Stellantis CEO唐唯實認為,推動氫燃料電池車的,大部分都是在電動汽車比拼中遲到的企業。
錯失電動賽道
乘聯會數據顯示,長城汽車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756輛,同比下降49.2%;1-4月新能源累計銷量3.79萬輛,同比減少0.5%。
橫向對比另外兩家民營車企,比亞迪4月新能源銷量10.55萬輛,同比增長313.6%;1-4月累計銷量39.21萬輛,同比增長387.1%。吉利4月新能源銷量1.3萬輛,同比增長339.5%;1-4月累計銷量5.6萬輛,同比增長441.2%。長城在月銷量、累計銷量以及銷量增速上,均落後于比亞迪和吉利。
同時,長城汽車新能源銷量也低于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車、廣汽埃安、長安汽車、一汽大衆、東風風神等品牌。
長城汽車新能源銷量表現不佳,一定程度上是在新能源賽道失去先發優勢。2016年,魏建軍表示,“現在不是上電動汽車的好時候,長城隻做新能源行業的追随者。”
正如魏建軍所言,長城扮演的是追随者的角色。長城混動系統和比亞迪dmi結構差異并不大,甚至在高速巡航、超車等場景表現優于比亞迪。但當長城入場時,市場已是紅海一片。相較于比亞迪,長城對标車型配置相近,平均價格卻高出1-2萬元。錯失先機,價格又缺乏誠意,長城丢失了混動市場。
2020年,長城汽車成立歐拉品牌,主打女性消費市場。銷量稍有起勢的歐拉成立不到一年又曝出“芯片門”,有消費者發現,歐拉好貓并未裝配宣傳中的高通八核芯片,存在虛假宣傳,雙方甚至對簿公堂。
最終,歐拉承認好貓智能駕駛芯片用的是英特爾,通訊模塊用的是高通MDM9628芯片。在車主看來,這是歐拉變相承認偷換芯片的事實。歐拉總經理董玉東親自出面道歉,并提供補償方案。但在歐拉兩次的補償方案中,均未正面回應芯片的具體解決方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拉近期又因為芯片、電池的成本問題,不得不停止關閉黑貓和白貓兩款車型的訂單窗口。
不隻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長城汽車整體銷量也出現下滑。産銷快報顯示,哈弗、WEY、長城皮卡、歐拉4月銷量同比減少47.06%、36.13%、34.62%、58.69%。而一季度長城共實現銷量28.35萬輛,同比下滑16.32%,僅完成年初銷量目标190萬輛的15%。
銷量滑坡也影響到财報數據,一季度長城汽車實現營業收入336.19億元,同比增長8.04%;歸母淨利潤16.34億元,同比下降0.34%;扣非淨利潤為13.03億元,同比下滑2.41%;其中,僅政府補貼就達8億元,約為歸母淨利潤的一半。
最終也反映在股價上,長城股價一路下跌,相較于去年曆史最高點位,市值已腰斬,和比亞迪市值差距也進一步拉大。
對于長城而言,氫能産業能否快速推進商業化,扭轉銷量頹勢?
氫燃料商業化難點
氫能作為清潔能源,也是國家鼓勵的燃料電池路線。今年月,國家發改委已經正式公布《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規劃中首次明确提及氫能将成為中國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制氫是主要發展方向。
不過,全球著名期刊《Nature》日前發布一篇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不可能在可持續道路運輸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論文,對氫燃料電池車的商業前景并不看好。
該文作者海德堡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Patrick Plötz指出,一是氫燃料電池商業化速度太慢,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遠遠不及電動汽車,将進一步拉大兩者之間的發展差距;二是長途運輸,一貫被認為是氫燃料電池的優勢領域,卻正在随着锂電續航裡程的提升而消失;三是即使在最有利于發揮氫能優勢的領域,即偏遠地區的重型運輸或超大型和超重型貨物運輸,氫燃料電池仍然有可能因為市場太小,不足以發揮出規模優勢。
Patrick Plötz表示,“氫技術不太可能在可持續道路運輸中發揮重要作用。随着電動汽車和快速充電技術的發展,很快就會使氫燃料車在公路運輸中變得多餘。”
事實上,不少傳統車企正在退出氫能賽道。2018年6月,日産宣布,公司暫停與戴姆勒、福特合作開發燃料電池車的計劃,将集中發力于電動汽車發展,成為第一家推出氫能賽道的車企。2020年,戴姆勒也宣布退出氫燃料電池的乘用車研發計劃。2021年,本田宣布關閉日本狹山工廠,終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生産。去年年底,現代也表示,由于燃料電池研發進度遠遜于最初的目标,暫停原本計劃于 2025 年上市的氫能汽車項目 Genesis。
氫能産業經曆數十年的研發,全球量産氫能源乘用車車型僅有3款,分别為豐田Mirai、現代NEXO以及寶馬iX5 Hydrogen。
氫能源商業化進程緩慢,究其原因還是離不開成本二字。目前,氫燃料電池的技術路線為電池電堆中的氫氣與氧氣發生電化學反應,從而産生電能驅動。據美國能源局的統計,在燃料電池車的動力系統中,燃料電池堆的成本占比超過50%。
以主流電池質子膜燃料電池為例,其構成由膜電極組件、雙極闆和密封圈三部分組成。其中,膜電極組件又分為質子交換膜、催化劑和擴散層三部分,約占電堆成本的8成。膜電極組件的催化劑主要為稀有金屬鉑金,其每克價格超過200元人民币。質子交換膜則因為工藝問題,生産成本居高不下。
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告訴觀察者網,除了車輛制造成本,制氫、儲氫、運氫的每一個環節的工藝很複雜,就算是加氫環節也比充電、換電、加油對加氫設備安全性要求更高。
同時,加氫站成本也遠高于電動車充換電站設備建設。據韓國政府透露,建設一座加氫站的成本約為30億韓元(約合人民币1590萬元),還不考慮後期人員運維以及土地成本。
受制于加氫站基礎設施少以及單車成本價格影響,氫能乘用車銷量表現并不好。以豐田為例,其氫燃料車型Mirai售價約為40萬元人民币,2021年全球銷量僅為5918輛。乘用車市場推行不利,不看好锂電池的豐田章男最終選擇向市場妥協,2021年年底豐田一口氣推出15款電動車型,涵蓋轎車、SUV、MPV、跑車、皮卡以及K-Car各類車型。豐田方面表示,到2030年豐田将推出30款電動汽車(純電動、插電式混動、氫燃料以及普通混合動力),雷克薩斯将轉型為一個純電品牌。
回到問題本身,氫燃料電池商業化前景在哪?答案之一是商用車重卡市場。Patrick Plötz表示,有些交通應用具有非常高的能源需求或低成本敏感性,例如偏遠地區的重型運輸或超大型和超重型貨物的運輸。這些場景,往往以完成運輸任務為剛需,運營成本在其次。
相比于純電重卡自身較大自重,氫燃料電池卡車可以勝任更長的續航和更大的載重負荷。一些國家發展氫燃料電池的思路已經向重卡傾斜,比如2020年,我國财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提出,重點支持燃料電池商用車示範應用,推動中遠途、中重型商用車示範應用,将其作為純電動汽車的有益補充。同時,探索有效的商業運營模式,提升燃料電池汽車經濟性。降低氫氣制、儲、運及加注等環節成本。
曹鶴預計,未來3到5年,氫燃料電池有望大規模商業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