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老人與海對海明威的影響

老人與海對海明威的影響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06:21:50

老人與海對海明威的影響?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擊敗——海明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老人與海對海明威的影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與海對海明威的影響(老人與海重讀海明威)1

老人與海對海明威的影響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擊敗。——海明威

作為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在寫作上主張“冰山理論”,也就是力求用最簡單簡潔的文字傳達出最為豐富複雜的内涵,他的幾乎很多作品都在傳達着一種英雄主義,因此海明威也被認為是當時美國精神的化身。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國芝加哥,曾為美國記者、作家,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也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

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1952年,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憑借《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别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

01《老人與海》的作品影響和評價

作家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傑作莫過于《老人與海》(1952),小說講述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一個古巴老漁夫在大西洋中同龐大的旗魚搏鬥。在這個以冒險故事為形式的小說中,人的命運徐徐鋪開,它贊頌了即使一無所獲也絕不屈服的鬥争精神,一種雖敗猶榮的高尚。故事一點點呈現在我們眼前,紮實的細節不斷積累,最終彙成宏大的時刻。

書中說:“人是不會被擊敗的。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擊敗。”

對于海明威的作品來說,傳遞的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很多人在談到文學時,總是不忘文學産生的本意應該是為了所在時代和社會發言呐喊,就連我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還曾說“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合為時而著”,意思就是作為作家和詩人,寫作的文章和詩詞要對社會起到改善的功能作用,作家要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

這也是為什麼經曆了這麼多年,海明威的作品仍然被人們奉為經典最主要的原因,換句話說就是作品傳遞出來的精神值得肯定。

海明威的作品與同時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較,更為簡短、明快,叙述上具體而直接,我們可以形容為平鋪直叙、質樸感人。有時海明威筆下的文體則完全由對話構成,這也使得他的作品的辨識度非常高,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作品倡導的勇敢、直率以及堅定的獨立精神。

1954年海明威憑借《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由瑞典學院常務秘書安德斯·厄斯特林格拟定,這段頒獎詞節選如下:

“當今時代,美國作家在文學面貌上留下的印記越發鮮明。特别是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過去幾十年間文學興趣的轉向,這不僅反映了市場的起伏,也代表了人們精神境界的轉變,其影響廣泛深遠。這些迅速嶄露頭角的美國作家,其名字已成為令人振奮的符号。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充分利用了與生俱來的美國色彩。歐洲讀者熱烈歡迎他們,并普遍希望美國作家寫出美國風格,以此對世界文壇的百花齊放做出獨有的貢獻。

……現在萬衆矚目的就是這樣一位先鋒人物。毫不誇張地說,和他的美國同僚相比,歐内斯特·海明威最能讓我們感覺到一個尚還年輕的國家正在摸索并逐漸形成恰當的表達方式。此外,和一般的文人不同,海明威的經曆充滿了戲劇性和鮮明棱角。在他身上,這種生命力恣意縱橫,見不到這個時代典型的悲觀和幻滅。”

可以說海明威以他獨特的叙事技巧,在字字珠玑、删繁就簡、樸素精煉的短篇中達到了文學藝術的制高點,同時将作品宣揚的藝術主題一下下釘進讀者的意識,每一筆都擲地有聲。

02《老人與海》的創作背景

海明威自己曾說:“一個真正的作家,每一本書都應該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去不斷嘗試無法企及的東西。”

他在寫作上崇尚和主張“冰山理論”,也就是用最簡潔的文字來傳達最複雜的内涵。當然這對于作家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顯然海明威自己做到了身體力行地推行和實踐着這種創作主張。他的所有作品都傳達着一種英雄主義,一度被認為是美國精神的代表。

海明威在1926年就發表了作品《永别了,武器》,已經獲得了較響的知名度,但是可以說直到1952年《老人與海》的問世,才算是真正奠定了海明威在文壇上的絕對影響力。海明威自己說《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裡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

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經常一起出海捕魚。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于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鲨魚襲擊,回來時隻剩下了一副骨架。

他在心裡對這個故事醞釀了很久,長達幾年的時間,他放不下這個故事,但是一直不知道以什麼方式寫出來才能表達出自己想要宣洩的那個精神,所以沒有動筆,一直等到7年之後,他忽然受到了啟發,決定用最為簡潔的類似記者采訪時的語言風格來進行創作,隻花了8周時間就将這個動人的故事寫成了很多人因為喜歡常年放置案頭的這卷《老人與海》,将一個老人的形象剛強地樹立在讀者面前,令讀者大為感動的同時,也忍不住回望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海明威真正想要達到的寫作目的。

而人們也沒有忽視這部感動無數人的佳作,1954年,海明威憑借《老人與海》毫無疑問地問鼎諾貝爾文學獎,憑借着這部作品成為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雙料作家。

03《老人與海》中的主要人物性格與形象的分析

1. 聖地亞哥

聖地亞哥,《老人與海》的主人公,題目中的“老人”,本應該是風燭殘年的老漁夫,可是他真正留給讀者的印象并不是老态龍鐘,而是一個真正的戰士。

他一直都是一個人,一個人出海、一個人捕魚,然後一個人回家。雖然中間有一個小男孩陪伴了他一段時間,但是後來因為他有很長一段時間打不上來魚,那個孩子還是被自己的父母給帶回到了家中,安排跟随别人的船出海。

享受過陪伴的聖地亞哥,還是又恢複到了一個人相處的時候。

聖地亞哥孤獨嗎?其實就是一個孤獨的人,但是貌似他也享受着這份孤獨,他不是因為沒有人陪伴,而是因為他骨子裡就是一個享受着這份孤獨感覺的人。

聖地亞哥執着、堅定,他的執着表現在他就算是長時間一無所獲也不放棄繼續出海打魚。他出海打魚了84天,但是一直都沒有捕到哪怕一條魚。他數着日子,沒有收獲的時候他也詛咒大海,詛咒天氣,但是他一如既往,每天按時按點地出海去。一個人可以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這是一種堅毅的表現。

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着奮鬥的精神,終于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體格巨大,力量驚人,拖着船往海裡走,老人隻有一個人,沒有絲毫畏懼,依然死拉着大魚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其他人幫助、沒有武器,左手抽筋了,他說:“你願意抽筋就抽筋吧。對你沒什麼好處的。”

盡管困難重重,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海上漂泊了兩天兩夜之後,他終于憑借一己之力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開始返航。但是海裡許多鲨魚聞到了血腥氣,立刻趕上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這條難得的大魚。

聖地亞哥繼續堅持着,對付着鲨魚們,将它們一一地殺死,到最後自己也隻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可想而知,他的大魚最終難逃被鲨魚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返航也隻是拖回一副巨大的魚骨頭架子。他精疲力竭卻仍硬撐着透支了體力的身體回到家躺在床上,心滿意足地進入夢鄉。

小說文本裡說聖地亞哥的眼睛像海水一樣藍,充滿着歡樂。這是聖地亞哥的一個精神面貌的體現。

可以說聖地亞哥就是作者海明威推崇的富有戰鬥精神、硬漢精神的代表人物。這個和大海相伴了許久的老人,一直孤獨生活的老人,不僅擁有着堅強無比的意志,也有着對真善美渴望向往的内心世界。

那個曾經陪伴了老人一陣子,給老人充當助手的小男孩馬諾林,是老人很喜歡的孩子,老人對小男孩的離開,在内心裡是依依不舍的,但是還是對馬諾林說要聽從父母的安排,跟着别的船去出海。

他沒有說自己已經習慣了小男孩的陪伴,但是在海上一個人戰勝那條巨大的馬林魚的過程裡,聖地亞哥不止一次地叫出了馬諾林的名字,似乎能在這叫的過程中給自己帶來力量,也帶來戰勝這條大魚的信心。

除了馬諾林在老人心裡的特殊的地位,老人和大海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他也習慣了每天漂在海上,似乎這大海才是他真正的家。他和大海說話,在他眼裡,複雜多變的大海好像是個仁慈的朋友,還有那些海鳥和海魚,在聖地亞哥心裡都是習慣了的存在。

當然最精彩的部分是捕到大魚的前前後後,已經是84天在海上一無所獲了,忽然間可以有這麼一條大魚,作為戰利品的話可以一雪前恥,既可以讓人們為他震驚,也可以賺回不少錢,老人一下子興奮起來。

大魚的不肯束手就擒,跟聖地亞哥之間的鬥智鬥勇、殊死搏鬥,都讓老人越來越欣賞自己的這個對手,他開始從興奮轉為對這條大魚的欣賞,欣賞它的智慧和毅力,兩個人勢均力敵、半斤八兩的這種對峙,也讓老人越來越感到大魚的聰慧,不知不覺間,似乎這條大魚也成為了一個擁有着智慧和生命的偉大的對手了。

他對大魚說:“魚呀,我喜歡你,也很敬佩你,但今晚天黑之前,我要宰了你。”再有一個精彩的地方就是和大魚的搏擊已經結束了之後,聖地亞哥和蜂擁而來的鲨魚的對抗。

黑格爾曾說:“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隻有借矛盾對立面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

聖地亞哥和鲨魚群的争鬥,曆盡了艱辛,他拿叉子、拿刀、拿船槳,拿一切可以給予鲨魚以打擊的物品去和鲨魚争奪自己的戰利品。但是鲨魚源源不斷,血腥的味道在大海傳播開去,鲨魚們層出不窮,聖地亞哥依然堅持着,他在心裡說:“隻要我有槳,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辦法去揍死它們”。

最後的最後,聖地亞哥的大魚還是被鲨魚群給被吃光了,但鲨魚也一直被他打得疲于應對,不是負傷逃竄就是死于和他的戰鬥中。聖地亞哥的性格和品質躍然紙上。

海明威用他精煉的語言、簡短的篇幅,為讀者塑造了一個在異常嚴峻的逆境中,不屈不撓、想方設法戰勝困難的偉大的品格的老人。

2. 馬諾林

已經陪伴了老人一段時間的那個孩子馬諾林,也值得我們來探究一下形象和意義。馬諾林大概從五歲起跟老人上船學習捕魚的,孩子的個性特征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老人的性格,似乎對聖地亞哥的“硬漢性格”是個很好的補充和說明。馬諾林從老人那裡學到了捕魚的本領,也學到了做人的精神。

他曾經在“走路還打瞌睡”時說“這算什麼,男子漢就得這樣。”這和老人一個人面對着海裡的鲨魚搏鬥時,精氣神不是一樣的嗎?“家裡人說起來,我才不管呢”。孩子要求回來幫聖地亞哥時,老人拒絕了是不想讓馬諾林面對家人為難。

可是對于一個人孤單慣了的聖地亞哥來說,雖然他沒有家人,但是他希望孩子好,也希望孩子和家人一起,不像自己這樣孤苦伶仃,所以他說你就跟着他(馬諾林家人為孩子安排的新的船主)吧,最近他的船運氣很好。

孩子心裡覺得聖地亞哥是個英雄,與衆不同,還是希望回到他的船上來。這一老一小,彼此之間互相依戀、互相欣賞、互相思念,馬諾林對于聖地亞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遇到困境時,總是在叫小男孩的名字。

馬諾林在這個故事中并不是可有可無的故事的點綴,而是帶有象征意義的依存,與老人的精神上互為傳承。

聖地亞哥後來意識到:“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這一點不承認可不行”,在與命運搏鬥中,幾次想到小孩馬諾林,叫着馬諾林的名字:“要是孩子在這兒多好啊!”

馬諾林可以看做這部作品中“硬漢精神”傳承的寄托和象征。

《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  ——瑞典文學院院士 霍爾斯陶穆

04與海明威“硬漢精神”形成鮮明對比的“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品《在路上》

在海明威寫作的同時代,被稱作“垮掉的一代”的文學創作也在以一種特立獨行的人生态度争取着讀者群,很多人推崇以傑克 · 凱魯亞克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作家風格,認為他們特立獨行,不遵從社會規定出來的清規戒律,真正自由地随心所欲地去生活,然而事實上,我們知道作為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你就必須體現一定的社會角色賦予你的責任感,不能夠随心所欲,不能夠任性妄為。

《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在涉及美國50年代重要作家時,也把傑克 · 凱魯亞克列入其中,評價他和他所代表的的作家群為“垮掉的一代”,說他們跟随着自己的心上路:

“(他們)驚世駭俗地反傳統文化,針對當時的美國社會思潮,表達了一種同社會準則及社會情勢相對立的疏遠異化意識(個人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學的,等等),而正是這種情勢削弱了語言的力量及其豐富性和感召力。”

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就是傑克 · 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應該說這本書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對于傑克 · 凱魯亞克在三個星期内匆匆寫就的這本對于過往五六年間的經曆做的一個自傳體的小說,很多普通的人,過着最四平八穩生活的人們應該是不太容易Get到他作品中的精髓,同時我們也不建議同學們在人生中過早地接觸這樣的文本。海明威《老人與海》是“硬漢精神”的彰顯之作,而相對應的《在路上》則是頹廢精神的具體表象的體現。(全文完,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