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媽媽躺在地上

媽媽躺在地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7:43:09

媽媽躺在地上(這個躺平的母親)1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1978/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265天

01

前幾天,有一個浏覽量超14萬的話題上了熱搜:媽媽從不給我任何壓力。

有位師範生樓主發帖說,自己畢業後給六七所學校投了簡曆,卻遲遲等不到錄用通知,于是和媽媽發生了以下對話:

樓主:如果沒有學校要我,怎麼辦?

媽媽:那你可以嘗試其他工作啊,又不非得做老師。

樓主:如果我打兩年零工,并且沉澱自己準備讀博呢?

媽媽:隻要這是你想要的,媽媽全力支持。

樓主:那如果别人說,不是說你女兒很優秀嗎?怎麼也考不上編制?

媽媽:我女兒讀了那麼多年書,休息兩年怎麼了,那麼多人沒有編制照樣活得好。

媽媽躺在地上(這個躺平的母親)2

評論區裡,網友對樓主的羨慕,幾乎要溢出屏幕。

畢竟這樣的媽媽,在這個焦慮内卷的時代,并不多見。

前幾天,我在朋友群裡還看到了這樣的幾張聊天記錄截圖。

媽媽躺在地上(這個躺平的母親)3

聊天内容來自一個小學家長群,朋友就在這個群裡。

她的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結果開學還不到一星期,群裡的家長就開始跟風購買課外練習,這讓她大為不解:

“就一個一年級,還分什麼基礎,提高……況且老師本來就有布置作業了。”

媽媽躺在地上(這個躺平的母親)4

雞娃,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它折射出來的,是一種教育焦慮。

這個時代的許多孩子,就是在父母的這種焦慮下成長起來的。

有孩子扛過了心理壓力,收獲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也有孩子不勝壓力,出現種種心理問題。

比如,微博上的另一組母女對話截圖:

媽媽躺在地上(這個躺平的母親)5

媽媽躺在地上(這個躺平的母親)6

據說,對話中的媽媽是一名老師,帶的學生是某優秀中學的尖子班。

“可能是因為見過最好的,所以也想要自己的女兒變得優秀,給她的壓力太大了(導緻女兒有些抑郁)。談起溝通,還是無從下手。她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回複她……”

從曬出的聊天記錄截圖來看,媽媽似乎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小心翼翼地試探、積極配合女兒的喜好,但局外人看到的,仍然是滿滿的控制欲。

媽媽躺在地上(這個躺平的母親)7

在這個焦慮的時代下,大多數父母,其實和上面這位母親一樣,多多少少都帶點“控制欲”。

因為他們太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優秀,害怕孩子走彎路了。

以至于給孩子套上了太多的枷鎖,反而限制了他們變優秀。

02

說實話,雞娃父母的行為,我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在這個競争激烈的時代,稍有不慎走偏了,前途就可能受影響。

一朝走錯路,十年難回頭。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沒有那麼多的試錯機會。

但比起“雞娃”父母,我更佩服那些内心強大的“躺平族”。

豆瓣作者@一簇發裡蓋就在一篇帖子裡,提到她的“躺平”父母。

上幼兒園時,博主字寫不好,作業完成度差,經常焦慮地大哭。

正常的父母,都是坐在旁邊悉心教導。

博主的父母則帶着水果和微笑去找老師,談的是“您别讓我們家孩子寫作業了,她在這裡高興就行”。

讀小學時,博主膽怯,上課不敢舉手發言,就算成績遙遙領先,也還是會在老師提問時躲起來。

老師對博主的表現發愁,并希望博主媽媽多培養一下孩子的膽量。

一般的父母,要麼不停說教,要麼簡單粗暴地直接批評。

但母親卻對他說,沒事沒事,那我們就在老師提問的時候躲得更低一點就好啦。

這樣的教育方式一直延續到博主讀大學。

“大三參加了支教隊,一直反複要試講,我每次都沒辦法把一節課講好,我媽說,沒事,我們以後可以不當老師嘛。

大四統計學學不會,打電話給我媽,她說抄抄作業,能别補考就行,如果沒辦法,挂科也不怕(也給我找了很多資料,但不強求我看)。”

當博主發現自己不喜歡大學的專業,并認為自己适合當個匠人時,母親也會支持他去嘗試,直到博主發現自己還是适合讀書,重回大學。

表面上看,這個母親沒什麼主見,總是在無底線地遷就孩子,但其實這恰恰是她的智慧所在。

母親在做的,一直是給博主打造寬松的家庭氛圍,讓他毫無負擔地成長。

比如,第一年考研沒考上,又恰逢家裡生意上出現危機和爺爺癌症晚期,博主正在猶豫是要二戰還是出來找工作時,他的母親是這樣對他說的:

“如果你想繼續讀書就二戰,我預估現在的情況還不用你馬上出來賺錢貼補家用,如果我們需要你賺錢一定會如實告訴你,我相信你也會很願意幫助家庭。

那麼現在沒有這個情況,我們不用演相濡以沫的苦情劇,你大膽去備考,該花的錢找我商量,互相透明,多溝通,不要道德負擔。”

“想做什麼就去做,家裡全力支持,但如果能力有限做不到,也絕不勉強。”

父母一直以來營造的輕松氛圍,像是給博主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不但擁有不斷進步的野心,也有随時可以抽身而退的野性。

從帖子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博主的學習成績從小就名列前茅,目前也已讀到研究生。

雖然工作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他文字可以看出,他活得不錯,知足且幸福。

因為活得快樂,是博主父母對他的唯一要求。

這個要求,讓我想到三個字:松弛感

03

事實上,松弛,并不等于躺平

就像那位豆瓣博主的父母,表面“躺平”,實際上也一直在提升自己,積極參加成人高考,天天上網課學習。

槽植公号對松弛二字的解釋我很認同,即擁有“允許一切發生”的勇氣

當你擁有了這樣的勇氣,真正放開了緊繃的神經,反而會獲得更多的能量,找到困境的突破口。

《快樂競争力》一書提到:

“幾乎在我們生活的所有領域,包括婚姻、健康、友誼、團體活動、創造力,尤其是我們的工作和事業中,快樂都會帶來成功。

當我們快樂時,我們的心态和情緒是積極的,我們會更加聰明,更有動力,也更加成功。

快樂才是中心,成功圍着它轉。”

松弛感給人營造的,就是這種快樂的感覺,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成功概率。

孟晚舟在最新的演講中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二十多年前,華為俄羅斯數學研究所有個年輕小夥,從事算法研究。

他是華為早期高薪聘請的為數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加入華為之後,他不喜與人來往,做的最多的就是擺弄擺弄電腦,打打遊戲,偶爾做些數學方面的研究。

看上去,他似乎碌碌無為,沒有什麼科研成果。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怪異”天才,十年後攻破了從2G到3G的算法難題,華為也基于這項成果,推出了一款針對歐洲市場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了競争對手。

所謂松弛,其實就是在聚焦目标的同時,打開思維的天花闆,用多元的方式得到答案。

人生本就沒有固定的成功模式,也找不到唯一的制勝思路。

焦慮的你或許可以試着松弛下來,不去考慮未來和結果,讓自己始終在“快樂”的積極情緒中,一步步破解眼前的難題。

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