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前半期
意大利文藝複興運動達到鼎盛
出現了“美術三傑”
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
達·芬奇以《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作品馳名于世。
米開朗基羅是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的代表作《大衛》雕像生動準确地表現了人體的健美和力量。
拉斐爾是畫家和建築家,他筆下的衆多聖母沒有神聖的宗教色彩,而是人間溫柔、典雅,充滿人情和母愛的女性。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取材自《馬太福音》裡第二十六章的故事。耶稣說明有一個徒弟要出賣他的那一瞬間的紀實。展現了這戲劇一般的沖突。其中每個弟子有内心感情驅使,表現出的第一反應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真實的心理。
同類題材中,猶大一般是獨自坐在其他人的對面;或正準備去接基督蘸了湯的面包;
猶大一般是有胡須黑發,面貌奸詐;他經常手拿錢袋,暗示那就是他出賣基督所得的三十枚銀币;如果使徒們頭上都有光環,猶大的光環可能是黑的或沒有光環。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透過每個人不同的神态表情,你可以洞察到他們每人的性格和複雜心态。畫面布局突出耶稣,門徒左右呼應。坐在中央的耶稣莊嚴肅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戶襯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猶大處于畫面最陰暗處,神色驚慌,喻示他心地龌龊醜惡,與耶稣形成鮮明對照。
在這幅畫裡,達·芬奇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讴歌了真理與正義,鞭撻了叛徒的行為與邪惡勢力。為創作這幅畫,達·芬奇付出了驚人的勞動。為準确刻畫猶大這個人物,他到各種場合觀察罪犯、流氓和賭徒,反複揣摸他們的心态、神态和形态,并畫了大量的速寫,直到畫出他滿意的形象。這幅畫的巨大成功緻使以後的畫家沒人敢再涉足這個題材。
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生活在意大利社會動蕩的年代,颠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産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
《大衛》雕像創作于16世紀初,像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用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達5.46噸。《大衛》,是文藝複興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被視為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在作《創造亞當》時,為照顧到人們受可視距離限制的生理條件,向往立于十八米之下的人們更清晰"天庭"的運動,米開朗基羅減少了畫面中人物的數量和故事的細節,突出了主體的形象并且強調了活動的節奏。西斯庭天頂畫中最重要的作品是第二階段繪制的《創造亞當》。體魄豐滿、背景簡約的形式處理,靜動相對、神人相顧的兩組造型,一與多、靈與肉的視覺照應,創世的記載集中到了這一時刻。
拉斐爾
拉斐爾是一位意大利畫家,亦是建築師。他的作品具有優雅、秀美的風格。他善于把“神”畫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畫的聖母就是生活中神态優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親的形象。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創作了大量的聖母像,他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甯、協調、和諧、對稱以及完美和恬靜的秩序 。
拉斐爾從小受到其父柔美細膩的畫風和烏爾比諾畫派的影響,走上了獨創的道路。25歲之前已創作了大量聖母像,并因此聞名于世。他筆下的聖母既不是以往那種清苦的形象,也不同于威尼斯畫派那些放蕩不羁的聖母,她們是甯靜和賢淑的女子形象,就像人間的母親一樣,洋溢着溫情的人性。1504年,他來到佛羅倫薩,學習了達·芬奇的被稱為“煙霧”的技巧,形成了新的風格。
文藝複興之後,「人」重拾了依靠自己的信心,明确了活着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發現了「隻有我們自己可以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升華,隻有我們自己可以讓塵世的生活充滿鮮花,也隻有我們自己可以締造出偉大的奇迹不斷完成超越,讓人格不斷盡善盡美」。
那個時代對于美的追求使得整個文化充滿了健康浪漫的氣息。人體的形态惟妙惟肖,頭發、五官、肌肉可以充當人類當中最完美的個體。
通過欣賞優秀繪畫、書法作品,要培養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藝術感受力的學習方法。欣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了解作品好在何處,運用哪些手法,要仔細觀察,從中看出子醜寅卯來。從全貌到局部再到全貌,聚精會神演化作品的寫畫過程,進行眼心勾勒、描繪。這樣不僅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培養了對美術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