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風味可口的食用菌。黑木耳在醫療上有清肺、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等功效。黑木耳由于有潤肺和清潔胃腸的作用,因而也是紡織工人和礦山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之一黑木耳的栽培,由自然接種轉人人工接種後,産量顯著提高,使黑木耳代料栽培成為可能。近年來,大棚栽培黑木耳技術的成功,使黑木耳的産量又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适宜生長期長,品質好。
1.合理棚型結構
黑木耳屬 好氣性真菌,建棚時要考慮其呼吸強度大這一特點。通常采取縮小大棚面積擴大通風口的方法,來設計适合黑木耳生長的棚型結構。可以按安徽省和縣竹木結構大棚的要求建棚,棚的中、上部設通風口。
2.栽培季節及生産流程
黑木耳生産季節為春、秋兩茬。春茬:11月份制原種-→12月 份至翌年1月份制栽培種-→3月上旬栽培→5月份至6月份采收。秋茬:7月上旬制原種-→8月底至9月底制栽培種→10月上旬至下旬栽培->10月中下旬開始出耳(12月溫度低時扣棚保護)。
3.合理配方
配方1:木屑45%,棉籽殼45%,米糠8%,糖1%,石膏1%,尿素0.5%,過磷酸鈣0.5%。
配方2:棉籽殼93%,麸皮5%,糖1%,石膏1%。
配方3:木屑70%,麸皮20%,玉米面8%,糖1%,石膏1%。
配方4:無黴變稻草(切成1厘米左右長)70%,木屑15%,麸皮或米糠13%,過磷酸鈣1%,石膏或碳酸鈣1%,糖1%,尿素0.4%,硫酸鎂0.3%。
4.栽培種制作與培養黑木耳棚栽
一 般采用袋栽和壓塊栽培兩種。這兩種方式栽培種制作相同,通常采用17厘米x33厘米,厚度為0.06毫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制栽培種。任選一配方,拌料前,主料必須過篩,篩除尖銳異物,防止紮破塑料袋引起污染。拌料要均勻,濕度以手握指縫見水欲滴為宜。拌料後要及時分裝于塑料袋内。裝袋必須松緊适中,上下一緻,料太緊發菌慢,料太松易污染。一般袋裝到20厘米為宜。每袋裝幹料約300克。
裝袋後必須及時消毒,消毒後趁熱将裝好料的袋子移人接種室。選用适于袋栽的優良菌種進行接種。袋栽的原種要求菌絲粗壯整齊.潔白或灰白色,有光澤,拔開棉塞可聞到芳香。若出現菌絲發黃,培養基收縮脫離瓶壁,有結塊、吐黃水等現象,說明菌種已經老化,必須淘汰。一般菌齡以40~50天為宜。料袋接好種後,放入消過毒的培養室或大棚内,5~7天内盡量少搬動,以減少污染。棚内濕度控制在60%左右,棚溫以22~27℃為宜,且要求黑暗的條件。還要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嚴格消毒、防雜菌污染
黑木耳生長對環境要求嚴格,發菌階段易受病菌感染。因此,要對大棚進行嚴格消毒。先用2%的生石灰水噴灑一遍,等栽培塊壓好或塑料袋開袋之前,再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噴灑。此外,為防止病蟲危害,在四周地面噴灑--兩次90%敵百蟲800~1000倍液。
6.管理
壓塊栽培的等菌絲長滿塑料袋、出現耳芽時,即可掏出菌種,裝入事先準備好的規格為20厘米x15厘米x9厘米的木框子裡,一般需12~14袋菌種,壓緊後即成菌磚。脫框後放在事先準備好的薄膜上,再在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置于20~25℃的溫度下培養,使斷裂的菌絲很快愈合成塊,1周左右即可見到耳芽,這時進行栽培管理。
袋栽的,當菌絲發透全袋後,應采取不同光照強度和溫差,雙重刺激耳芽形成,一般4~6天便可形成耳芽。形成耳芽後,除去頸環和棉塞,用刀片等距劃“十"字洞,一般每袋8~ 10個,注意不要割壞耳芽。然後放到清水中浸泡8~ 10小時,再挂袋管理。也可菌、菜立體栽培。黑木耳生長期間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溫度管理。子實體生長期間,溫度要求白天15~25℃.夜間8~15℃。大棚栽培,接種後,屬發菌階段,氣溫低,需氧量也小,主要以減少放風次數、增加覆蓋保護的辦法提高棚溫。後期溫度漸升,可采用白天增加通風量,适當遮陽,棚外噴水等措施進行降溫。夜間根據具體情況來确定是否關閉棚門。
(2)濕度管理。黑木耳子實體生長的适宜相對濕度為80%~-95%,相對濕度低于75%時,須噴水,噴水要細水全面噴,小水勤噴,切忌大水猛噴。當濕度過高時,要及時通風排濕。
(3)光照調節。黑木耳生長發育需一定量的光照,接種後到子實體形成期,要選晴朗無風天氣,揭膜照光,一般需5~7天。每次采耳以後要适當照光,以促進耳芽形成。
7.采收
正常生長的黑木耳,當耳色轉變、耳片舒展變軟、耳根由粗變細、耳柄收縮面略有白色孢子時,便須立即采收。采耳時掌握采大留小、保護耳原基的原則,用手扭動采摘。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種植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筆者會根據實際情況來為大家解惑。創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筆者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