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寶雞之寶青銅器

寶雞之寶青銅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02:47:41

寶雞,古稱陳倉,位于關中平原西端,扼八百裡秦川之首,踞千裡秦嶺之要。擁有我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又稱“青銅器之鄉”“數量多、重器多、精品多、銘文多、标準器多”是業内專家列舉的寶雞青銅器五大特點。

寶雞“青銅器之鄉”

或許有人會說,曆史上的青銅器流行于新石器時代,至秦漢以及商周時期最為精美,為什麼偏偏青銅器多出土于寶雞呢?

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并不是因為青銅器最早起源于此,而是自漢代以來,這塊土地上就不斷有青銅器出土,曆代不絕。中國還沒有哪塊土地曾如此密集、如此持久地出土過青銅器。

據不完全統計,寶雞曆年來共發現周秦時期青銅器窖藏150多個,僅周原遺址及其周邊地區共發現青銅器窖藏130多個。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1

西周牆盤 1976年出土于陝西寶雞市扶風縣 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寶雞的地理位置在曆史上剛好是西周青銅器時代極為鼎盛的地區,是西周京畿重地,也是虢、散、夨等西周諸侯國的封地,西周王朝早期的宗廟一直在寶雞,大多重要的祭祀、冊命儀式等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此外,許多王公貴族在此擁有采邑,長期居住,死後亦葬于此;這裡很多的青銅器上都有銘文記錄封建王朝的興敗衰亡,或者記載墓主人身份權利和地位。見證了中國青銅文明的頂峰時期。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2

何尊銘文中的”中國“”成周“字樣

【古玩收藏上域鑒】

近兩百年來考古發現的青銅器,基本都在寶雞境内。如眉縣、石鼓園、周原(岐山和扶風交界處)一帶,發現并出土了大量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原件,其中有很多是窖藏青銅器,數量共計數萬。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不僅數量多,而且宗廟重器多、禮器多、國寶級的多。

目前,寶雞地區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器,達到“珍貴文物”級别的有1088件,約占全國同級别青銅器總數的71%,極具代表性的“晚清四大國寶”、(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散氏盤)皆出土于寶雞。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3

毛公鼎 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4

大盂鼎 高102厘米、重153.5公斤 中國曆史博物館藏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5

虢季子白盤 商周時期盛水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6

散氏盤 中國最早的土地契約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寶雞許多青銅器有着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有銘文的多達693件,銘文少則一字,多則數百字,總字數約2萬多字。

比如,散氏盤被譽為中國第一件地契,匜(音“營”)被稱為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刑事判決書,何尊銘文中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一詞,大盂鼎被稱為最大的西周青銅器,大盂鼎的銘文是西周時代書法成就的集中代表。是研究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法制和文化的重要資料。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7

何尊銘文中的“中國”字樣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寶雞市博物館。位于中華石鼓園内的新館于2010年落成,建築面積3.48萬平方米。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銅文化為主的博物院。

我國一半以上的青銅器皆出于此地,很多堪稱國之瑰寶,即便是故宮博物院,都常常來這裡借青銅器公開展覽。

【古玩收藏上域鑒】

這麼牛的博物館,不能親身前往怎麼辦?

沒關系, 志哥帶你感受這渾厚凝重的青銅文化,在《絲路尋寶》寶雞站中,志哥就前往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打卡,并在館中講解。節目将在九月播出,敬請期待。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8

伯公父勺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9

西周晚期伯公父勺(伯公父爵) ,通長19.3、鬥高6.8、鬥徑9.5、鬥深5厘米,重0.6公斤。

斂口鼓腹,圈足外撇,曲折形柄。口沿飾變形蟬,腹飾瓦鈎紋。圈足飾大小相間的重環紋,柄飾雙頭獸紋。

銘文字數,柄鑄銘文14字,銘文釋文為白(伯)公父乍(作)金爵,用□(獻)用酌,用亯(享)用孝。

逨盉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10

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

該件西周盉,造型别緻,構思奇妙。器身扁平圓形,口上為鳳鳥形蓋,鳳首高昂,雙翼振展,器身與蓋以虎形鍊及雙環相連。

管狀流,前部飾龍頭。獸(龍)首形鋬,四獸(龍)足。腹兩側各有一由三圈紋飾構成的圓形圖案,由外而内分别為變體夔龍紋、重環鱗紋和蟠龍紋。

器蓋内壁鑄銘文3行20字:“逨作朕皇高且單,公聖考尊盉,其萬年子孫永寶用”。

2003年元月出土于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

三年興壺一組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11

在莊白一号窖藏中發現了大量精美青銅酒器,其中就有體積巨大的三年興壺。

該器形體龐大,造型莊重,紋飾古樸,在其腹、腰、頸用兩條素帶相隔,裝飾波曲紋,寬疏有序,線條流暢,是西周中期青銅壺器的典型作品。

出土地點是寶雞市扶風縣莊白村一号窖藏。

(亻朕)匜

盛水器,出現于西周中晚期,通高20.5厘米,腹寬17.5厘米,流相距31.5厘米,重3.85公斤。

寶雞之寶青銅器(寶雞為何被稱為)12

(亻朕)匜(音yìng yí)造型古樸,底部為四個獸蹄足,蓋前端有虎頭,口沿下飾竅曲紋,腹底和蓋鑄有銘文,共計157字。它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一篇法律判決書,享有“青銅法典”之美譽。

銘文記述了牧牛和他的管理者(亻朕)打官司的過程。牧牛違背先誓,輸于訴訟,按罪行應鞭打一千下,并處以墨刑,經過大赦,改判鞭打五百,罰交銅三百锊,判官伯揚父還命牧牛立誓。(亻朕)勝訴後,用得來的銅做了這件水器,用以紀念此事。

這篇刑典對斷獄量刑、加減等都有所規定,可見西周的法律制度已相當完備。“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與禮相輔相成有助于西周社會政令實施暢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