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校園網卡頓、速度慢、信号差,種種常見的網絡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着部分學生。據悉,不少高校的網絡普遍存在“移不動、聯不通”的現象。有調查發現,有些學校采取壟斷經營模式,禁止三大運營商為學生安裝寬帶,而其“自營”的校園網下載速度極其緩慢、部分區域内甚至存在無信号、無網絡的情況,嚴重影響使用。校園網所提供的服務質量與學生所繳納的上網費用難成正比,十分影響網絡體驗。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提高高等學校網絡管理和服務質量的通知》。通知強調高等學校不得簽訂排他性合作協議,限制或通過第三方限制、禁止其他基礎電信企業開展校園業務;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用戶使用指定的基礎電信企業提供的電信業務和終端設備;原則上學校網費不應高于所在城市平均水平。
面對質疑,曾有高校回應稱其做法是為了合理控制上網時間,規範學生作息。這類說辭也許并不能讓大多數人信服。随着技術的發展,便捷的網絡環境逐漸成為校園生活的“必需品”。網絡為學生們提供了求知學習的新渠道,學生們的學習方式也逐漸呈現網絡化。
網絡便利、迅捷的特質也為校園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學生選課、修學分、進行學術創作乃至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網絡。如果以“便于管理”為由,關起門來做生意,無視學生對網絡環境的合理訴求,動起了“割學生韭菜”得歪腦筋,那就難免被人诟病。
提到大學生上網,可能有人會瞬間“歪樓”,将其與打遊戲、浪費時間等字眼劃等号,這種想法是一種偏見。疫情期間,為保障師生健康,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在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中國近2億中小學生在家使用互聯網進行在線教育,不同于傳統受教育的形式,學習進程不再被時間、地點所限制。人們對網絡的需求大幅度增長,網絡技術史無前例地飛速貼近、融入生活。網絡的存在可以說極大地輔助了人們的生活。
時至今日,在校學生早已不可避免地大面積接觸過網絡,對于網絡,他們大多态度積極且充滿興趣。在學生們的認知裡,網絡更像是一個起到陪伴作用的精神夥伴,某種程度上是學生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此,不必“一刀切”砍斷學生與網絡之間的“連接線”。“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包容、開放的網絡環境更有益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同樣,校方能否給予學生更大的拓展空間、能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更為重要,也是衡量學校的一個标準。
随着時代不斷發展,教育教學的内容、理念、相關硬件配置也應不斷更新,而優質的網絡服務亦在其列。校方應在網絡線路、運營方式充分給予學生自由選擇權,同時嚴把關,在網絡速度和下載時間上不輸于市場,提高網絡服務質量與性價比。如果隻以盈利為最終目的,那就本末倒置了。(作者:孫岱)
來源:光明日報微信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