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極拳的精髓與運用

太極拳的精髓與運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10:19:11

太極拳的精髓與運用(太極拳的核心和精髓)1

《性命圭旨.大道說》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心性”這個本體自然也就可以說是太極拳的核心和精髓了。

練太極拳的時候,開始是以心性之意指揮身體,這是初步的體練。時日久了之後,在丹田,在肩膀縫,在腰,在腳底,再腿部,在手臂,手指等處都會産生一種東西,姑且稱之為氣。此時,仍然要以意為主,所謂:“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滞!”用意繼續指揮身體的動靜開合,虛實轉換,但是因為内裡有了氣的出現,打起來和之前的初步體練又有不同,這就是所謂的:功夫上手,功夫上身。而且,有氣不能用氣,則氣自會壯養。所謂的:“氣以直養而無害。”這些都是離不開心性之意的作用。離開了心性之意而用心情之意循經,導引,意念,想象等等,如此都是不符合太極拳之自然而然的本性的。拳譜上說:“以心行氣,務令沉着,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太極拳的精髓與運用(太極拳的核心和精髓)2

“以心行氣”是首要,是用意不用力的概括。而這個意須是活潑潑,虛靈靈的真意,而非那個硬拔拔,輕飄飄的假意。所以概括為“務令沉着”。非是有心讓氣沉着,實則是指“天命之性”的真意的沉着。所謂:一啄一飲,一本一末。太極拳正是如此的。做到了意的沉着不浮,則氣也必然會與之沉着不浮。所謂: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是也!所以,儒家不說氣而說心,所以佛家不說氣而說心,所以道家雖說氣但必言心。所以,後面又說“以氣運身”的要求是“務令順遂”。

如此,又能反過來有助便利于心意從始至終的貫串聯絡。而在我看來,隻要心意做的符合太極拳的要求了,則氣自會順遂。而令其順遂者何?不仍然是心,是意的效果嗎!當然,這個心,這個意絕對不可以出自“有不善”的那個“氣質之性”。那樣,練的就不是太極之拳。

太極拳的精髓與運用(太極拳的核心和精髓)3

太極拳的形體要求:虛領頂勁,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這些仍然是在“用意不用力”的前提下實現的才對。有人說怎麼可能一點力都不用呢?是的,不可能不用力,但是不要去教條用不用力,用多少力,隻要有那個意思就行。正如平時吃飯,走路等等,你想過用什麼樣的力氣把飯放到嘴裡嗎?

你想過用多大的力氣走路嗎?是的,你沒想,但是你卻做到了吃和走的效果。而你如果想了也那麼去做了,那你吃的那頓飯和走的那段路之累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拳譜上說:“用意不用力。”“在意不在氣。”抓住根本,結果自然而然就能實現。本末倒置,則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也!此真乃實際當中藏神奇,自然之内含玄機也!做到這些要求後,就實現了立身中正。隻有中正了還不行,還要安舒。安舒是對中正質量的效果體現。中正安舒了才能做到“立如平準”,“以手稱量”。

太極拳的精髓與運用(太極拳的核心和精髓)4

什麼是“立如平準”?平好比天平。天平底座沉穩,這是指以腰為根铢的周身整體。天平兩邊各有一盤,這是指的兩個手臂。盤中置物則盤有感應(手臂相接須有切實靈敏感受)。如立不準,站不穩,莫說稱量感應彼勁之大小長短,輕重緩急。隻是自己就已經先患得患失,受人所制了。所以,平日裡盤架子是練的知己功夫(把自己練成天平),而後摸手是練的知人的功夫(用自己這個天平去體會對方的勁路,意思)。根據上面的幾項要求做到了立身中正安舒之後,人的間架結構就和平時有了或多或少的不同。而後再說盤架子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

太極拳的精髓與運用(太極拳的核心和精髓)5

盤架子的時候要松。一般人不知道太極拳為什麼要松。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太極拳的松。太極拳的松是松沉拔長的意思,不是放松那麼簡單。因為力出于骨,勁來于筋。筋附着于骨上,連結于關節之間。平時的生理特征是緊的。而我們練拳是要用一種松沉的意思将筋拉長,使肢體和軀幹的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縫隙加大。如此天長日久的習練就會形成一種内勁。這和壓腿的拉筋抻骨是完全不同的,是後者根本就無法比拟的。壓腿通過拉長筋骨,讓身體變軟,從而可以做很多高難度的動作。而太極拳不是用力氣拉長筋骨,而是用那個意思挑起四梢,松松的撐拔起來的運動。在這樣的運動過程當中,處處都要有合的意思。松而不散謂之合。還要處處都要一種隻有自己知道而别人看不到的勁在裡面,如此才能做到松而不癟,松而不懈的效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