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來源于央視新聞
我們與古人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穹頂之下萬水千山,九天之外日月星辰。
浩瀚無際的太空中充滿未知與神秘,而我們的祖先早于數千年前踏足于此。
說起古代天文,我們就不得不先提一下與其關系緊密的古代曆法。
我國先民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時間間隔、推斷季節氣候的輪轉。古代曆法由此誕生。
年、月、日是曆法的三大基本構成要素。開始計算的年代為起始點,稱為“紀元”。一年的開端,為“歲首”。
目前世界通行的公曆,實際屬于太陽曆。中國傳統曆法——農曆,屬于陰陽曆,是陰曆(根據月亮陰晴圓缺制定的曆法)和陽曆的合曆。
古代曆法是農業文明的産物,其與古代天文密不可分。
因為農耕需要,古人勤于觀測天象。根據記錄四季變化、星象規律、星辰位置等信息,古代天文曆法的框架體系基本确立,并推動了農業文明的進步。
我們常聽的鬥轉星移、七月流火、月離于畢等詞,都與之相關。
那麼繁星點點懸浮于無垠宇宙,古人是如何記錄觀測的呢?
答案很簡單。
歸類。
✦
古人分類的智慧:
四象與二十八星宿
✦
古人觀象時,認識到恒星之間的位置恒久不變,因而以它們作為标記進行測算。天空中的若幹恒星被分為不同組合,這種組合命名為“星官”。
每個星官所含有的恒星數目不一,所占的天區也不同。
中國古代的星官系統,将太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
圖 | 唐代星象圖,描繪了在北半球所見到的夜孔,你能找到北鬥七星嗎?| 來源于人民日報
三垣星官,垣指星星的區域,分為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下垣(天市垣)。
圖 | 《太微垣圖》 | 來源于古地圖數字博物館
圖 | 《紫微垣圖》 | 來源于古地圖數字博物館
圖 | 《天市垣圖》 | 來源于古地圖數字博物館
二十八宿星官,又稱二十八舍。在這二十八宿的基礎上,又分為四大星區,并分别以四大靈獸命名。
圖 | 四大靈獸 | 來源于央視網
我們對四大靈獸的名字甚是熟悉。
他們是,朱雀、玄武、青龍、白虎。
他們于各自的方位“率領”着大規模的星星群。據《史記》記載,青龍為東宮、朱雀為南宮、白虎為西宮、玄武為北宮。
除方位外,四靈還代表着四時。東宮青龍主春,北宮玄武主冬,西宮白虎主秋,南宮朱雀主夏。
圖 | 白虎紋飾瓦當 | 來源于央視網
在諸如銅鏡、瓦當等藝術品、建築紋飾上,我們也常能看到四象圖案。
那麼,二十八星宿,又是如何劃分的呢?
古人認為,車馬日行夜宿。那麼月亮也應如此,宿即指月亮“休息的地方”。而二十八,是月亮在恒星間回到同一位置的周期,實際為27.33天。
圖 | 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 | 來源于陝西新聞聯播
根據我國目前發現的星象圖及典籍文獻資料記載:
這二十八宿均分布在黃道和赤道帶上,太陽與月亮的相對運動會與這二十八星官擦身而過。
古人按照木、金、土、日、月、火、水的日月五行順序,加之一動物相配,命名二十八宿。
圖 | 南宋石刻天文圖 | 來源于科技日報
東方七宿: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七宿: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㺄。
西方七宿: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南方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圖 | 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 | 來源于陝西新聞聯播
細細數下來,
二十八宿共有星星182顆。而唐代時,天文學家李淳風曾加了一顆星在内,那時的總星數達到了183顆。
我國古代天文學的恒星觀測,基本都以二十八宿為基礎。
當有特殊奇特的天象出現時,也以其為記錄方位的依據,可謂星圖、曆法的骨幹。
我們的祖先用這四象和二十八宿的出現及運行來判定季節,調整農事活動。
✦
古人星宿崇拜:
占星觀象而曉天地
✦
我們的祖先天文知識豐富且普及。明末思想家曾說: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便有了星名、日食、月食等天象的記載,而我們熟知的《史記》、《詩經》、《爾雅》等經典書籍中也對星宿進行了叙述,并記錄了大量的天象資料。
古人對于星宿的崇拜,源于對知識以及自然的敬畏與謙遜。
重回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我們不難發現,千年以前遨遊于太空的先人對滿天星辰的探索。
圖 | 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牛宿&女宿
圖 | 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伏羲
圖 | 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女娲
圖 | 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箕宿
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将星空奧秘與繪畫藝術相結合,融入具有中國獨特的神話故事人物,使之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及曆史文化價值。
圖 | 數字化再現墓室頂部的二十八星宿圖 | 來源于陝視新聞
這幅天文壁畫在一個長方形的畫面裡來表現一個圓圖,而其位置卻相對準确。
可見古人對天文的了解之深。
圖 | 四川郫縣出土的石棺蓋頂畫像 | 來源于澎湃新聞
圖 | 牛郎星·織女星 | 來源于澎湃新聞
“天河之西,有星煌煌”,稱“牛郎星”。牛郎星的東南方有六顆牛宿星,其有着牛角一樣的輪廓。
“天河之東,有星微微”,為“織女星”。織女星的東南方有四顆漸台星,組成的四邊形狀像一台織機。
《小雅·大東》中曾記述了,織女星一天七次更移。
“七月初昏,織女正向東。”
《夏小正》中的記述也表明了織女星的移動。
農曆七月,牛郎星與織女星達到了一年中最近的距離。
農曆七月七日的神話傳說,也由天象的變化而傳播開來。
✦
中國獨特的天文體系
現代人眼中的星宿
✦
圖 | 北京冬奧會獎牌 | 來源于新華社
北京冬奧會的獎牌蘊含了中國古老的天文知識。
獎牌背面鑲刻的同心圓環及24個點,其靈感來源于古代天文圖。
根據我國古代天文典籍的記錄推測,獎牌上的5個圓可看為一年内太陽在不同時期的運動軌迹。
最外圈,代表太陽軌道離觀測點最遠,即為冬至。
最内圈,代表太陽軌道離觀測點最近,即為夏至。
圖 | 來源于央視網
冬奧獎牌與古代天文曆法相結合,将二十四節氣融入其中,彰顯中華民族的智慧。
結語
天上星河轉,
人間簾幕垂。
古人眼中的星辰,像是按下了浪漫的開關,每一顆星星都有獨特的名字、故事,以及屬于自己的“歸宿”。
星宿懸浮太空,踏過億萬光年,于蒼穹繪制絕美畫卷。
我們時隔千年擡頭仰望,或許與古人眼中星空已不盡相同。但其中所傳承的對知識的渴望,對自然的敬畏,對未知的探索,從未改變。
朝乾孜孜月懸夜,
暮得累累星滿天。
✦
✦
編審:張筱曼
責編:鄧莫南
策劃:彭 鋒
編輯:劉夢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