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24座GDP萬億級城市中,強大的沿海地區便獨占17席,占比高達71%。剩下7席則全部來自于中部和西部地區,唯獨東北地區顆粒無收。而作為地理區位僅次于沿海地區的中部六省,雖然對拉通我國東西南北各大城市具有承上啟下作用,但在城市建設方面,卻依舊是乏善可陳。其中,GDP萬億級城市共計4座,甚至遜色于廣東、江蘇兩省。本文,我們将通過20項核心指标的全方位分析,帶您零距離感受中部四大城市各項核心指标以及綜合實力的真實差距。看看誰才是第一城?誰又是第二城和第三城?
一、人口總量:1、武漢1365萬2、鄭州1274萬3、長沙1024萬4、合肥947萬可以看出,作為中部城市天花闆的四大城市,僅有合肥人口低于千萬級,相比于武漢,僅有其的69%。反觀武漢和鄭州,則是攜手跻身全國人口前十,其中鄭州雖然低于武漢7%,但卻高出長沙24%。如果從左右城市命運的人口來看,武漢和鄭州無疑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
二、人口淨流入:1、武漢431萬,流入率46.1%2、鄭州392萬,流入率44.4%3、長沙281萬,流入率37.8%4、合肥154萬,流入率19.4%衆所周知,衡量一座城市經濟活力的最直觀體現就是人口向心力。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道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同為省會城市的中部四大城市中,武漢和鄭州再次攜手突破300萬,不僅如此,在人口流入率上同樣雙雙突破40%。至于長沙,雖然完勝合肥,但對武漢和鄭州卻隻能望其項背。
三、面積:1、長沙11819km²2、合肥11445km²3、武漢8569km²4、鄭州7446km²在城市土地資源方面,和大上海齊名的大武漢,雖然比鄭州大14%,但卻不及長沙和合肥的四分之三。那麼,到底是面積更大的長沙和合肥能夠充分發揮地大物博的優勢,在發展舞台和可塑空間上更遊刃有餘,還是土地相對更捉襟見肘的武漢和鄭州濃縮的都是精華呢?且往下看。
四、GDP總量:1、武漢1.77萬億,全國第92、長沙1.33萬億,全國第153、鄭州1.27萬億,全國第164、合肥1.14萬億,全國第19鄭州雖然和武漢一起攜手跻身全國人口十大城市。但在第一大經濟指标GDP上,卻并未因為人多力量大而出類拔萃。不僅和武漢相差了1.4倍,遠高于人口的7%,而且還被人口隻有自己80%的長沙反超4.6%,即便是和人口比自己少330萬的合肥相比,也僅僅高出11%。另外,武漢還是中部地區唯一在人口、GDP上全部位列全國前十的城市。
五、GDP增速:1、合肥11.76%2、鄭州9.36%3、武漢8.26%4、長沙7.24%從過去5年的GDP發展速度來看,作為長三角經濟圈成員的合肥可謂是勢不可擋,即便是在2020和2021年疫情影響下,發展速度依舊是逼近12%,不僅是四城中唯一超過10%的,更是長沙的1.62倍,即便是和增速僅次于合肥的鄭州相比,同樣擁有1.26倍的絕對速度優勢。如果繼續保持這種優勢的話,合肥反超長沙,乃至鄭州,也就不在話下。
六、人均GDP:1、武漢12.98萬2、長沙12.96萬3、合肥12.05萬4、鄭州9.96萬即便是在象征城市經濟發達程度的人均GDP上,人口衆多的武漢依舊是力壓人口不及自己四分之三的長沙和合肥,再次奪得榜首,不過三城的最大差距也僅有8%,最小差距甚至隻有毫厘之差的0.2%。反觀人口同樣逼近1300萬的鄭州,則成為四城中唯一低于10萬的,和武漢足足相差了1.3倍,就算是和合肥相比,也是相差了1.2倍,和另外三城的三足鼎立之勢形成鮮明反差。
七、人均收入:1、長沙5.56萬2、武漢5.09萬3、合肥4.6萬4、鄭州3.95萬長沙雖然在人均GDP上以0.2%的毫厘之差惜敗于武漢,但在象征居民富裕程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則是一雪前恥,不僅成功反超武漢,而且9.2%的優勢遠大于人均GDP的0.2%。不過,武漢雖然不及長沙,但對合肥依舊擁有11%的優勢,而對鄭州的領先優勢則是和人均GDP如出一轍,也是29%。
八、人均收入房價比:1、長沙4.83㎡/年2、鄭州2.74㎡/年3、武漢2.65㎡/年4、合肥2.18㎡/年從象征城市生活質量的人均收入房價比來看,長期穩居十大幸福感城市的長沙,人均年收入可購房面積逼近5㎡,而且還是四城中唯一超過3㎡的,甚至是合肥的2.22倍,即便是位居第二的鄭州,和長沙之間的懸殊也達到了1.76倍。武漢則是以3%的微小差距不及鄭州,屈居第三,和長沙之間的差距為1.82倍。但有意思的是,生活質量更高的長沙,反而在人口吸引力上遠不及鄭州和武漢,相信這一反差同樣也是令很多長沙人百思不得其解。
九、人均社消:1、合肥5.40萬2、長沙4.99萬3、武漢4.98萬4、鄭州4.23萬從城市整體消費力來看,武漢和長沙繼人均GDP的難分伯仲之後,再次勢均力敵,不過這一次是長沙笑到最後。隻可惜鹬蚌相争漁翁得利。坐山觀虎鬥的合肥以8%的優勢力壓武漢和長沙,首次登頂人均經濟指标榜首之位。相比于武漢、長沙、合肥三城的相繼登頂人均經濟指标榜首,鄭州則是再次墊底,而且和另外三城的差距至少在18%以上。
十、人均存款:1、武漢8.52萬2、長沙8.12萬3、鄭州7.72萬4、合肥6.80萬果不其然,人均社消相對乏善可陳的武漢,在象征居民富餘指數的居民存款指标上,繼人均GDP之後,再次力壓長沙登頂,不過領先優勢依舊隻有5%,無獨有偶,長沙雖然以5%惜敗于武漢,但同時又以5%的優勢力壓鄭州。至于在社消上昙花一現的合肥,則是在存款上再次墊底四城,而且相比于另外三城5%的懸殊,合肥足足落後至少13%,和榜首武漢的差距則是25%。
十一、财政收入:1、武漢1578億2、鄭州1223億3、長沙1188億4、合肥844億從四城财政實力來看,素有中部第一城美譽的武漢,當仁不讓地再次霸榜,不僅是身後追趕者鄭州的1.3倍,更是墊底的合肥1.9倍。相比于武漢、合肥首尾的大相徑庭,長沙和鄭州之間則是勢均力敵,其中鄭州以2.9%的微弱優勢力壓長沙,有驚無險地奪得第二。長沙雖然惜敗于鄭州,但好在依舊領先于合肥41%。
十二、進出口總額:1、鄭州5892億2、武漢3359億3、合肥3324億4、長沙2780億外貿作為一座城市國際經濟地位的象征,不僅是一座城市國際化程度的最直觀體現,還是一座城市工業核心競争力的體現。畢竟不是什麼産品都能成為中國制造走出國門。而從四城外貿數據來看,作為八大古都之一,且被譽為十省通衢的鄭州,以鶴立雞群般的優勢傲視中部六省。不僅是第二的武漢1.75倍,更是長沙的2.12倍。至于身處長三角經濟群的合肥,更是差強人意,僅有鄭州的56%。
十三、地鐵運營裡程:1、武漢435km2、鄭州215km3、長沙209km4、合肥156km地鐵作為一座城市靓麗名片,不僅是城市公共交通發達程度的象征,還是城市綜合實力和地位的象征。身為中部第一城的武漢,不僅再次登頂,而且足足是第二的鄭州2倍,更是合肥的2.8倍。而在看似參差不齊的地鐵建設力度之下,同樣不乏像長沙、鄭州這樣的僅有3%之差的并駕齊驅,其中,鄭州還是後來居上。
十四、建築業總産值:1、武漢12292億2、長沙6823億3、鄭州5423億4、合肥5081億素有中國橋梁之都美譽的大武漢,在象征基建硬實力的建築業總産值上,相比于另外三城可謂是鶴立雞群,不僅是第二的長沙1.8倍,還是合肥的2.4倍。以至于即便是長沙 鄭州兩大全國十六強城市綜合,也勉強持平武漢。足以可見大江大湖大武漢基建實力之強,承建全國60%以上的特大橋梁果然是實至名歸。
十五、文旅:1、武漢旅遊總收入2921億2、長沙旅遊總收入1926億3、鄭州旅遊總收入1272億4、合肥旅遊總收入1248億即便是在文旅收入上,擁有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和全國最大城中湖東湖的武漢,依舊是以1.5倍的巨大優勢完勝素有文娛之都美譽的長沙而登頂。不過,長沙雖然完敗于武漢,但和擁有中嶽嵩山以及天下第一寺少林寺的鄭州相比,同樣擁有1.5倍的絕對優勢。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合肥和鄭州之間,則是僅有2%的毫厘之差。其中,合肥、鄭州兩城,和武漢的差距全部在2.3倍上下。
十六、三甲醫院:1、武漢41個2、鄭州39個3、長沙28個4、合肥21個在象征醫療硬實力的頂尖醫療機構數量上,鄭州雖然以2個之差惜敗于武漢,錯失榜首。但相比于長沙和合肥兩城,則是鶴立雞群般存在。相比于武漢和鄭州兩大十強人口城市,長沙和合肥明顯囊中羞澀不少,不僅全部低于30個,其中,合肥更是勉強超過20個,僅有武漢的一半。
十七、人均醫師:1、鄭州41名/萬人2、長沙35名/萬人3、武漢34名/萬人4、合肥33名/萬人鄭州雖然在象征醫療硬實力的三甲醫院數量上錯失榜首,但在象征醫療軟實力的醫師覆蓋率上,則是成功圓夢榜首,而且是以17%-24%的優勢一騎絕塵。反觀另外三城,武漢不僅隻領先于合肥5%,而且被長沙以不足1%的優勢力壓,無奈屈居第三。而相比于另外三城在醫療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大維度的此消彼長,唯獨合肥至始至終墊底四城。
十八、雙一流院校:1、武漢7所2、長沙4所3、合肥3所4、鄭州1所擁有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兩大全國十強院校的武漢,在象征優質科教資源質量的雙一流院校上,以7所的絕對數量近乎于完成以一敵三。即便是在大學絕對數量上,同樣是一騎絕塵。反觀大學數量僅次于武漢的鄭州,則是在雙一流院校上僅有囊中羞澀的鄭州大學唯一獨苗。至于合肥和長沙的中部科教第二城之争,則是長沙更勝一籌,不過長沙的大學絕對數量也是四城中最少的,這勢必會造成長沙在人才培養和儲備上處于相對被動的局面。
十九、在校大學生數量:1、鄭州127萬2、武漢111萬3、長沙73萬4、合肥65萬在”人才決定未來“的21世紀,誰擁有更多的人才儲備,也就掌握了開啟經濟高速發展之路的密匙。鄭州作為中西部第一大人口省份的省會城市,雖然大學數量和質量均不及武漢,但在大學生數量上,反而力壓武漢,雄踞中部第一。武漢雖然不及鄭州,但同樣擁有百萬在校大學生,即便是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反觀合肥和長沙,則是全部處于70萬上下,尤其是合肥,甚至隻有鄭州的一半。
二十、科技科研:1、武漢新增專利8.64萬件2、鄭州新增專利6.28萬件3、合肥新增專利5.38萬件4、長沙新增專利4.46萬件在專利授權量方面,擁有總人口、優質科教資源和人才儲備優勢的武漢,再次毫無懸念地穩居榜首,即便是在校大學生遠高于自己的鄭州,也隻有其的73%。與此同時,人口最少的合肥,雖然科教不及湖南,但由于融城長三角經濟圈的原因,在科技科研成果上成功以21%的絕對優勢力壓長沙,不過相比于武漢而言,差距依舊高達1.6倍。
不知不覺中,關于中部四大城市的人口、面積、城建、經濟總量、經濟質量、文旅、醫療、科教科研等核心領域的20項指标已是盡收眼底。最後,我們便來看看四城的綜合實力對比結果一覽:1、武漢綜合得分613,共計12項第一,3項第二,5項第三,0項墊底;2、長沙綜合得分488,共計3項第一,8項第二,6項第三,3項墊底;3、鄭州綜合得分481,共計3項第一,8項第二,4項第三,5項墊底;4、合肥綜合得分418,共計2項第一,1項第二,5項第三,12項墊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