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甯靜創造和諧美,文明禮貌勿喧嘩”,這句标語常用來宣傳文明乘車秩序,乘車不喧嘩早已約定俗成,但乘車不文明行為還是屢見不鮮如今昆明拟出新規,明令禁止乘車不得喧嘩,電子設備不得外放,這是合理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給這種時常打破文明的行為畫上休止符,值得倡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禁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甯靜創造和諧美,文明禮貌勿喧嘩”,這句标語常用來宣傳文明乘車秩序,乘車不喧嘩早已約定俗成,但乘車不文明行為還是屢見不鮮。如今昆明拟出新規,明令禁止乘車不得喧嘩,電子設備不得外放,這是合理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給這種時常打破文明的行為畫上休止符,值得倡導。
此項規定一出,立即上了熱搜,網友對這項規定普遍叫好,甚至請求高鐵、公交也推出此項規定,并全國推廣,可以看出,車内喧嘩,電子設備聲音外放對乘客來說是一個大問題,如規定内容所說的,軌道交通客流量日益增大,大聲喧嘩、電子設備外放對其他乘客造成很大的噪聲幹擾。
反過來看,這項規定可能會觸及到某些人所謂的“利益”與“自由”。首先,我們來仔細閱讀昆明拟出的乘車新規:不得在列車内大聲喧嘩、使用電子設備時不外放聲音。喧嘩的含義是指聲音大而雜亂,不得喧嘩不是藍氏禁言術,不是不允許正常交流說話,再者,電子設備不得外放聲音,可以采用佩戴耳機等替代措施,不是要求不能使用電子設備,所以總的來看,這項規定合情合理,既符合文明乘車要求,又沒有侵犯個人利益。
事實上,擾亂文明乘車秩序的行為不僅僅是車内喧嘩,電子設備外放。前段時間,北京地鐵一女子車上吃糕點,食品殘渣掉落一地,該事件登上熱搜,原來該女子曾在上海地鐵列車内吃麻辣燙,扔雞爪骨頭,屢教不改。日常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應該知道,車内吃東西,在人群聚集處、有限的空間裡,再好吃的味道就該變味兒了,這是臭而不是香。針對地鐵吃食,北京已出禁食規定,不文明行為将納入個人信用不良記錄。
高鐵列車上也時常發生不文明行為。高鐵列車内,個别乘客脫鞋晾腳屢上新聞,高鐵霸座時有發生。目前,針對某些擾亂文明乘車秩序的行為,相關規定并未出台。
由此種種,我們可以見得,不文明行為常有,地點不限,形式多樣。
那麼,針對維護文明乘車秩序的規定禁令會起作用嗎?
從北京地鐵禁食規定出台,并配合相應的懲罰措施,此後,北京地鐵不文明行為“出鏡”明顯減少。再看高鐵全列禁止吸煙,列車行進過程中會不時廣播,聲明禁止吸煙,乘務員在流動中告訴乘客禁止吸煙,如此一來,列車禁煙做得很好。所以,對此次昆明拟出的新規,我們可以抱有期待。
文明素質問題一貫難以管理把控,有了規定以後,如何落實規定,如何有效維護乘車秩序是問題的關鍵。目前,還未看到此項規定的配套違規懲罰措施,具體實施操作也有待思考。8月26日,北京一女子帶噴霧進地鐵遇阻攔,怒噴工作人員及過往乘客。高鐵脫鞋露腳被勸阻時,乘客不理不采,嘴裡還振振有詞,引發争吵。地鐵吃東西引其他乘客不舒适,屢次警告教育,卻出口成“髒”,辱罵工作人員。維護文明秩序時,常有拒聽拒勸的乘客,這是文明問題中的“老大難”,制止不文明行為有難度,具體實施過程常遇阻,如何平靜地處理解決問題值得思考。
公共場合,保持安靜不僅是一條道德标準,更是廣大群衆的真實需求。我們應該相信,明令禁止隻是一時存在,總的方向是:公民素質最終可以走向内在修養,不需要規定與約束。
魏鑫(山東理工大學2017級本科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