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生存至今,已有五千多年曆史,對于歲不過百的今人,我們除了敬仰和尊重之外,對漢字并沒有過多評說的資格,也隻有好好去“認識”,才是主要的。
——《雙法字理》
今日漢字主角:豸
“豸”字在《文部》字根中重點介紹過,許慎《說文解字》中稱其為“長脊獸”,類似豹子的一種野獸,用今天的話說為“大型貓科”動物。
“豸”字現在很少用,主要做偏旁使用,歸類為類似于豹子般的貓科動物,讀音為“zhì”,與表示箭矢的“矢shǐ”與“至zhì”的音或近或同,暗指其奔跑時彎腰弓背,速度像射出去的弓箭一樣快,且經常是一擊必中。
“豸”所造的字很少,多用于左偏旁來表示歸類,如豹、豺、貉、貔貅、貓(貓)等等。在這裡,我們主要講“豸”的一次變音。
多年前,有一次關于地方地名的研讨會。其中就讨論一些地名用字的方言音,是否進行規範化的問題。
我作為山西的代表,發表對“山西洪洞縣”的“洞”字讀音的意見,到底是念“洪洞tóng 縣”,還是“洪洞dòng 縣”這一問題。山西給我的任務就是必須堅持要讀咱們的“洪洞tóng縣”。
京劇《蘇三起解》讓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有個地方叫山西洪洞縣,蘇三蒙難,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實發生在山西洪洞縣。
關于這個地名,海外華僑的鄉音中都讀“洪洞tóng”,你要讀成“洪洞dòng”了,那就是你沒文化了。從政府的态度和人民大衆的情感上來講,“洪洞tóng縣”是沒問題的,但也要盡可能地從學術角度上,找出可靠的理據進行保留。
山西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地方,素有“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陝西”之說。
同時,山西還有一個地名:運城“解hài州”,而不是“解jiè州”,武聖關帝廟就在此處。據載,關羽的故鄉就在山西省運城解州的常平村。
這些地名稱呼有異音,是有問題的,需要從文化的角度找出 合理的證據。一個省一個省地說,最後就引出來了這個 “豸”字,地名“冠豸山”。
這個地方在福建,當地就叫冠豸(zhài)山,這個字在這就不念“zhì”了,原因是什麼呢?
據說此處的山頂上有一塊石頭,像一個頭頂有冠的動物蹲着,又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所以取名“冠豸山”。
後來因為這裡有了個寨子,受“寨”字的影響,變“冠豸(zhì)山”為“冠 豸(zhài)山”,這就說明這個山上有了寨子,有了人的文化,不再是簡單的地名了。
山頂之石像一隻野獸,為什麼不用更為兇猛的“虎”,而用“豸”呢?這就又是文化了。“冠豸”是古時的官名——判官,此時就是“冠豸(zhì)”。
這種獸的頭上有一撮豎起的鬃毛,就像個冠子——獨角獸。這種神獸也是“法(灋)”字的來源,後按其草書簡化為“法”。古書上記載為“獨角青羊”,也就是獬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執法神獸。
圖〡古代獬豸的形态不一,都是根據典籍中的描述來為它造像
傳說是堯舜禹時代的一種神獸,帝堯的刑官臯陶曾飼有獬豸,治獄以獬豸助辨罪疑,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着獬豸裁決,均準确無誤。
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古代執法判官戴的帽子又稱“獬豸冠”。獬豸是有着羊的身體、麒麟外觀的瑞獸,擁有分辨正與不正的神秘力量,而不正者則會遭受懲罰。
後世也因此将其畫像融入判官的官服之中。或多塑像立于衙門前表示執法公正,故以“冠豸”為官名。
所以,一個地名不是随便就起名和變音的,其中的文化意義,不可小視。所以,識字不僅僅是識字,唯有識得字理,以溯文化之源。
○〢關于作者:
本文改編自《雙法字理》,作者:白雙法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