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經常在外面喝粥等于服毒。因為外面賣的黏稠、香噴噴的粥裡面添加了黃原膠、粥寶等增稠劑。老酸奶也别經常喝了。因為酸奶中會加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恐對健康不利。
增稠劑對人體是否有害是這幾天微信上讨論比較激烈的話題。使用增稠劑對人體是否有危害的問題,要看粥鋪使用增稠劑的目的。如果是為了少放米,可能存在以次充好的嫌疑,當然是不允許的。而有些店将粥預先放在塑料杯中,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放增稠劑,過段時間粥就會分層,吃起來口感會變差。所以如果使用增稠的目的是為了讓口感變好,似乎又不違背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
很多增稠劑來自天然食物
人們都知道,熬粥時用小火多熬一會兒就能很黏稠,少加點堿面也有讓粥黏稠的效果。因為大米含有澱粉,而澱粉本身就能增稠。但是粥鋪在客人多的時候,後廚可能因為時間有限,隻好用增稠劑“拔苗助長”。食品添加劑說起來好像很神秘,其實它們的使用有不少都是受到我們傳統工藝的啟發。即使是所謂的人工合成、化工産品,其安全性也是受到嚴格檢驗後才能上餐桌。總的來說,熬粥并不是非用增稠劑不可,但是用了也無妨,至少并無安全問題,消費者大可放心。不過食品添加劑亂賣亂用的現象在行業内肯定還是會有的,監管者需要把好這個關口。
你見過食堂或餐館裡的蛋花湯嗎?隻用一個雞蛋就讓一大鍋湯看上去漂浮着許多雞蛋,秘訣就在于勾芡。澱粉發生奇妙的變化,科學上稱之為糊化,它讓湯變得濃稠,讓蛋花均勻地懸浮在湯裡,而不是沉到鍋底。其實,澱粉在這裡就是一種增稠劑。你吃過肉皮凍嗎?紅燒魚的湯汁在冷藏室裡也會成凍狀,能形成凍狀的物質叫做明膠,也可以叫做膠原蛋白,明膠也是一種常見的增稠劑。
食品添加劑中的增稠劑有30種左右,它們可以賦予食品黏稠、适宜的口感。這些增稠劑中最常見的是改性澱粉和膠類物質,比如羧甲基澱粉鈉、羟丙基澱粉、瓜爾膠、黃原膠、果膠、明膠等。很多增稠劑都是來自于天然食物,比如海藻酸鈉、瓊脂等。增稠劑的安全性一般來說都非常高,所以在很多食品中都沒有限制其使用量,而且它們也算膳食纖維。
黃原膠的使用仍存争議
黃原膠是玉米澱粉經過微生物發酵得來,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純天然的。所謂粥寶,配料主要是澱粉或改性澱粉。因此微信中“長期超标使用粥寶會對人體有害”的說法,并無科學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2760-2011)對使用食品添加劑有明确的規定,其中黃原膠的使用範圍确實不包括米制品。但粥店賣的粥屬于現食現售食品,是否适用GB2760規範目前普遍存在争議,在國外也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作者: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 鐘 凱
來源:健康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