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化誤讀的原因

文化誤讀的原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0 12:46:36

中國的農曆新年即将到來。也許是為了呼應我國春節的過節氛圍,英國《衛報》于1月16日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春節新年食譜的文章,分别列出了三位美食作家推薦的慶祝春節的粵菜、川菜和台灣菜。

乍一看,這些菜譜好像并無問題,充滿了“中華傳統風情”。但是仔細看後,網友們卻被吓了一跳。

原來,其中一道“豬肉蟹肉煎餃配酸辣汁”的食譜配圖存在嚴重問題——盛着煎餃的盤子的盤子下面,竟然壓着燒給逝者的紙錢!

文化誤讀的原因(故意還是文化誤讀)1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類似的“烏龍”事件并非《衛報》獨有,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出現了相似的失誤。去年5月,BBC在其網站上發表了一篇華人廚師傑裡米·龐的“扇貝西藍花面”食譜,其配圖中放了一封“吉祥如意”的紅色錢包,另外還有一個标着藍色“吉儀”的封套。

文化誤讀的原因(故意還是文化誤讀)2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所謂“吉儀”,是主人給來參加葬禮的親友的答謝之禮。在日常中餐的食譜照片中出現這樣的物件,可以說是非常不合适了。

中國網友發現這些問題後,在網絡上表達了憤怒和指責。目前,BBC已經删除了這張配圖,而《衛報》也已經更換了“煎餃”的食譜配圖,去掉了冥錢。

文化誤讀的原因(故意還是文化誤讀)3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當然,除了冥錢,小編認為這個裝煎餃的盤子也看起來髒髒的,似乎是沒有洗幹淨,讓人不太舒服。

無論英國媒體是故意為之,還是僅僅因為不夠了解,出現了文化“誤讀”,都表明随着我國國力的愈發強大,我們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被外國人所認知。

除了上面這些,外國人在理解中國文化時,還鬧過不少其他笑話。其中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他們将我們用來盛穢物的搪瓷痰盂,當成了一種精美的餐飲容器,用來盛放食品和冰鎮啤酒,而且竟然售價不菲。

文化誤讀的原因(故意還是文化誤讀)4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文化誤讀的原因(故意還是文化誤讀)5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再次回到新年飲食的話題。英國媒體提到的餃子的确是我國春節期間的傳統美食之一。

餃子在我國的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國時期,便已出現形似月牙,類似餃子的食品。據推測,那時的餃子應當不是煮熟後撈出來幹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着吃,因此,它被稱為“馄饨”。

文化誤讀的原因(故意還是文化誤讀)6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幾乎一樣了,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宋代将餃子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元、明時期稱餃子為“扁食”或“匾食”。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煮饽饽”等新稱謂。民間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期已經相當盛行。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開天辟地,結束了混沌狀态;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

文化誤讀的原因(故意還是文化誤讀)7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餃子成為春節必不可少的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财進寶”之意;二是餃子有餡兒,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兒裡,以寄托對新一年的期望。尤其是北方,新年期間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有的人家會将餃子與面條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有的會在餃子裡放糖,用意是新的一年甜甜美美;有的會在餃子裡放花生,用意是誰吃到了就可長壽;有的會在餃子裡放一枚硬币,用意是誰吃到了就會“财運亨通”。

文化誤讀的原因(故意還是文化誤讀)8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征團圓發财。餃子因其所包的餡兒和制作方法的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是同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如内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

餃子這一節日佳肴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經成為了中國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