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材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教學載體,其合理地分析與使用是一線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最大挑戰。教師對教材的認知、使用思路以及對應的實施方法,直接影響着教學的效率;同時也對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有很大影響。因此,有效的教材分析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條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标志,是學科課程建設的首要内容,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上周五(7月31日),三好教師聯盟聯合劉鷹工作室在“劉鷹英語教學微信二群”進行了關于“如何有效分析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雲教學研讨公益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陳力老師;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英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成都市雙流區初中英語教研員程德金老師;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英語教研員、新标準及北師大教材及教師用書作者和編委樊波老師擔任嘉賓老師,與老師們進行交流研讨。
(老師們參與活動讨論圖)
研讨中幾位嘉賓老師對小、初、高三個學段的一線英語教師在教材分析上所面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我們将他們的解答進行了精華梳理,分享給各位老師。
Q1 教學中如何對英語教材進行取舍和調整?有什麼原則和方法?陳力:這個問題是一位高中老師提的,但我想小學和初中英語老師中也一定會存在類似的疑惑和問題。所以,我下面聊的内容,不僅針對高中英語教材使用,也包括小學和初中英語教材的調整和取舍問題。
這位老師的問題是“教材怎樣調整,有什麼原則和方法”,也就是HOW的問題。邏輯上,這個問題可分解為3個小問題:1) 為什麼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調整取舍(也就是WHY)?2) 教材調整取舍的主要内容是什麼(也就是WHAT)?3) 教材取舍調整需要注意什麼(也就是HOW)?
因為我們在思考如何做某件事才算“正确”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究竟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們做這件事的目的或初心是什麼?那麼,教學中我們為什麼要對英語教材進行取舍整合呢?或者說,我們整合取舍英語教材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是為了“符合課程的新教學理念”嗎?還是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嗎?當然,這些也可以勉強算作某種表面上的原因或目的。
但在我看來,不論“符合課程的新教學理念”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類似的理念或者表述,顯然不是教材調整的根本原因,也不是我們調整取舍教材的真正目的。我們教學中之所以經常需要對教材進行調整取舍,真正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讓教學内容“更适合自己的學生”。盡管有人可能有不同意見,但至少目前為止,我仍認為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和目的,即教材調整取舍的目的WHY。
接下來我們來解決WHAT和HOW。明确調整教材的目的是為了“适應學生的學”之後,這也為調整教材的原則和方法問題提供了方向。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教材調整和取舍的原則和方法就是——通過分析、對照,發現并調整教材中那些“不适合你所教學生實際水平和需求”的内容。
分析、發現調整教材中“不适合你所教學生實際水平和需求”的内容,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非常不易。至少需要這4個方面的條件:1) 教師須熟悉課标;2) 教師須熟悉教材教參;3) 教師須熟悉學生;4) 教師須熟悉自己。
Q2 外研新标準小學英語分析教材時,我們應該重文本故事,還是課後的活動練習?尤其是第二單元文本後的活動練習較多,是一步一步挨着進行活動練習?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整合呢?
樊波:外研社教材在設計時,第1課時Unit 1在處理時,最重要的核心是放在對教材中最長的文本(語篇)進行深層次的解讀,換句話說,就是将對主題意義、核心語言的理解放在整個文本(語篇)解讀的過程中,所以文本(語篇)解讀是第一課時最重要的教學活動。所有版本的教材,每一個活動都有其對應的設計理念和培養學生不同能力的要求。一般來說,我們強調以單元整合設計下的單課時目标,然後再設計每個活動的目标。
Q3 教材需要分析哪些内容,含有哪幾類版塊呢?類似于17版課标中語篇分析的“What, How, Why”三種角度嗎?
程德金:回答問題前,想要先和老師們交流探讨下,對2017版英語新課标中提及的“語篇”的認識與理解。關于語篇,陳力老師曾用“英語老師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下A ”這一個簡單的案例來表述什麼是“語篇”:語篇是完整表達意義的語言單位。就其長度而言,它可以是一個單詞、一句話、也可以是一本書甚至幾本書;就其形式而言,它可以是連續的語篇、非連續的語篇、也可以是多模态的語篇。
這樣看來,我們所說的教材分析、教材解讀,其實就是語篇的分析與解讀。因為按照語篇的定義、長度和形式,教材無論是從一本書的角度、一個單元的角度還是具體的某一課時内容,它們都是一個“語篇”,即完整表達意義的語言單位。
因此,如果教師仍然以語言知識的進階為主線,仍然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角度分析與解讀教材,那麼教材内部内在的情境、内容、活動和語言等似乎就沒有多大的内在關聯。但如果基于“語篇”主題意義探究就能夠剖析出教材中蘊含的育人價值,就會發現語言所承載的真實意義,會清楚地發現教材各闆塊以及闆塊學練之間的情境、内容、活動和語言等的内在連貫與邏輯關聯,從而改變教師“隻關注某一教學闆塊而忽略全局”的死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