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未來智能汽車誰會是領頭羊

未來智能汽車誰會是領頭羊

汽車 更新时间:2024-12-05 09:23:11

未來智能汽車誰會是領頭羊?互聯網公司在數據安全上走過的路,智能汽車也沒能逃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未來智能汽車誰會是領頭羊?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未來智能汽車誰會是領頭羊(智能汽車的數據羅生門)1

未來智能汽車誰會是領頭羊

互聯網公司在數據安全上走過的路,智能汽車也沒能逃開。

如今,智能汽車因集成了大量攝像頭、雷達、測速儀、導航儀等各類傳感器,導緻互聯網智能終端存在的遠程控制、數據竊取、信息欺騙等信息安全問題陸續出現在智能汽車上。

近期,關于智能汽車數據安全的話題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同時,也促使了車企的部分整改。

5月31日,長安汽車面向車主發布了功能調整通知,表示将自2022年6月30日起對長安汽車APP、智慧雲控APP、引力域APP進行功能調整。調整後,APP中将無法使用的功能包括遠程監控(即手機遠程直播功能)、360全景(即手機車外遠程拍照功能)、遠程智能泊車。

除長安汽車外,小鵬汽車、比亞迪、東風日産等也在此前對車輛遠程功能進行了調整。

5月23日,小鵬汽車應主管部門發布的相關數據安全法規要求,暫停了“APP端遠程查看車外攝像頭”功能。官方同時表示,該調整并不影響車輛“哨兵功能”的使用。

更早之前,有比亞迪車主曾在3月對外稱,比亞迪停用了可遠程查看車外攝像頭影像的“千裡眼”功能。同一時期,東風日産也宣布,關閉日産智聯App遠程拍照功能、車機端DVR中照片分享和上傳功能。

車企之所以調整遠程功能,主要是因為個人數據安全的法律要求。

2021年10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正式施行,明确表示,包含人臉信息、車牌信息等的車外視頻、圖像數據屬于重要數據,無法征得個人同意采集到車外個人信息且向車外提供的,應當進行匿名化處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夠識别自然人的畫面,或者對畫面中的人臉信息等進行局部輪廓化處理等。

調整車輛的一些遠程功能之後,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汽車收集車外視頻或對他人造成身份侵權。但是,在智能汽車上,個人數據隐私、車聯網等存在的安全問題和隐患,僅整改遠程功能可能還遠遠不夠。

行走的數據“監控器”

在此之前,個人數據隐私引發的問題在互聯網領域更為顯著。

5月19日,蘋果公司推出了最新保護隐私的廣告,其中,主角在一次偶爾場合發現,自己的數據正在被公開拍賣,甚至家人也被推上拍賣台。這樣的表現形式可能存在誇大,但真實情況也不遑多讓。

而随着汽車數字化和智能化加速發展,智能汽車也出現了類似的“通病”,即以個人數據隐私的代價換取便利。

比如,近期引發關注的高合“車車互聯”事件,就因其行車記錄儀疑似可通過“車車互聯”接收其他高合車輛信号,讀取其他車輛行車記錄儀内容等,被質疑存在數據監控和信息安全隐患。

雖然高合方面對此進行了否認,卻并未平息消費者的疑慮,因為在此之前類似的事件已經存在。

2021年4月,由于部分車主在使用FSD beta功能時,沒有對道路情況給予足夠的關注,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收回了這部分車主FSD beta版的試用權限。對于識别的原因,馬斯克也直言,是通過車内攝像頭監控車輛駕駛員行駛狀态。

也是在同月,國外黑客“綠神”分享了一段特斯拉車内攝像頭拍攝的高清畫面,畫面裡除後視鏡遮擋,存在部分視覺盲區外,前排駕乘人員的動作、姿态清晰可見。

事實案例表明,使用智能汽車,除了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車企的數據監控,更重要的是,還存在被“黑”、車輛數據被洩露的可能。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就透露,360車聯網安全實驗室統計數據顯示,國内25家車企的53款在售智能網聯汽車中,共計發現漏洞1600餘個。360集團還發現,某國際知名品牌汽車存在19個遠程控制漏洞,利用漏洞可以非接觸式打開車門、啟動引擎、閃燈鳴笛,涉及在路車輛200餘萬輛。

智能網聯汽車本質上是“軟件定義汽車”。這也意味着,汽車網絡安全不僅在于車身網絡,還包括車雲網絡、車數網絡、車聯網絡、車企網絡等多方面安全,任何一個網絡出現問題,都可能導緻汽車被攻擊甚至物理損毀。

“拒絕”選項就像一個僞命題

目前,特斯拉《隐私政策》顯示,客戶個人數據從交付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保護,針對數據共享,用戶可以在車内随時設置偏好。而數據收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改善自動駕駛功能。

國内造車新勢力的《隐私政策》方面,小鵬表示,G3和P7車内的攝像頭是為了自動駕駛輔助功能預留;蔚來稱,車内攝像頭是為了收集駕駛員是否閉眼等面部信息,檢測疲勞駕駛以及車主在無應答的情況下主動收集車内影像資料等。

綜合來看,車企收集的數據主要是車本身在行駛過程中産生的數據信息,包括遠程信息處理日志數據(車速、刹車和加速系統、安全系統、電子制動器等信息)、車輛駕駛行為數據(裝載及使用情況、包括裡程、能耗、行駛時間、平均速度)、車載導航應用數據(導航目的地、導航實時數據、行駛軌迹、主動收藏的位置)、導航實時數據、行駛軌迹、導航設置數據以及車載娛樂系統資料等。

按照車企收集數據的邏輯,車企根據收集而來的數據分析出用戶的習慣愛好等,以及根據數據反饋對車輛進行升級優化。

不過,相比于車企在獲取車主隐私的邊緣試探,消費者卻并不全然知情。

汽車分析機構J.D.Power此前的調查顯示,與智能手機廠商相比,智能汽車廠商更少實施個人數據收集的告知措施,這使得用戶對智能汽車收集個人信息的知曉程度很低。其中,一直都知道個人敏感信息被收集的智能汽車用戶比例為21.8%,且近半數的受訪車主表示從未收到過汽車品牌或經銷商對個人信息收集的提示。

雖然一些車企表明,針對收集數據的功能,是通過用戶确認隐私條款之後開啟的。但在現實中,在車企給出的“接受”和“拒絕”兩個選項中,“拒絕”選項形同虛設,就像是一個僞命題。

比如,理想汽車在去年7月進行車機更新時,就彈出了“理想智能系統軟件許可協議”,不同意收集相關數據協議的用戶隻能退出APP。這裡出現的矛盾是,車企一邊以極為便利的智能化功能作為産品賣點,吸引消費者,另一邊又給出按鈕讓用戶抉擇,令人難以拒絕。

這種抉擇的尴尬,威馬CEO沈晖在5月作了很恰當的诠釋,“對用戶來說,所有選項都框選‘拒絕’,可能連車機系統都進不去。信息是安全了,但也放棄了車的智能屬性,不值;全選‘同意’,把自己的信息安全完全交給主機廠,自己喪失了保護隐私的主動權,不當。所以,用戶需要的是可以多重選擇,可個性化設置的隐私與數據保護‘電子圍欄’。”

從事法律的業内人士也表示,之所以給出選擇,是因為車主自己同意隐私條款後,主機廠就不涉及侵犯車主的隐私權。但這類案件,往往很難維權。

信息隐私隻能“裸奔”嗎?

以智能汽車目前的普及速度來看,2021年7月,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的銷量超過了303萬輛,同比增長107%。

而據《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發展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國内智能網聯産業市場規模将突破萬億,占汽車銷量的50%,即每賣出兩輛車,其中就有一輛是智能汽車。

這意味着,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将在未來幾年迎來井噴,屆時,汽車信息隐私安全等也将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那麼,汽車智能化帶來的便利以及信息安全可能引發的隐患,到底要如何達成平衡?

從已經實施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可見,其發布部門就跨越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多個部門。這表明,車聯網安全需要多個行業跨界協同共同推動。

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在近期印發了《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标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标準體系,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标準體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也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評估指南(征求意見稿)》,包括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數據安全合規性評估和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等,文件适用于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組織自行開展數據安全評估工作,也可為主管部門、第三方測評機構等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檢查、評估、監督等工作提供參考。

但政策推出是一方面,業内專家表示,當下汽車數據安全的主要挑戰還是行業标準體系的落地,包括如何處理涉及個人敏感信息的數據、怎樣防止軟件在升級中的漏洞、如何形成數據信息的安全共享等。

這表明,智能汽車數據安全的保證,仍然需要一個統一且客觀中立的信任機制。

當下,不管是手機巨頭蘋果,還是新能源汽車領頭者特斯拉,都愈發重視向消費者傳達其數據安全的實力。這透露出一個趨勢,未來,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或也将成為車企的核心競争力之一。車企想要加速進化,必須在企業數據安全保護方面建立高标準,解決消費者的後顧之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