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破萬繼續送福利!
---------------------------------------
蘭姨是一位充滿愛心的資深煮婦。從小受名廚祖父熏染的她,對美食有超常的悟性。她信奉大道至簡,認為簡單的菜最考驗做菜人的用心。除了《溫暖傳家菜》,最近她又出了烹饪新書——《江南味道》(漓江出版社),教你如何給家人特别的補養和關懷。
通過昨天一天的努力,蘭姨的粉絲已經突破一萬啦!我們也是一刻不停地刷新,終于“逮”到了這第一萬名粉絲的真身。請ID為兔米米的豆子聯系我們哦!!《江南味道》和《溫暖傳家菜》兩本書都是你的了!當然咯,大家繼續關注起蘭姨吧!還有十本《江南味道》可拿哦!!
-----------------------------------
關于這道菜:
煮爛山藥,切寸為段,腐皮包,入油煎之,加秋油、酒、糖、瓜、姜,以色紅為度。
——袁枚《随園食單》
素燒鵝是江浙一帶廣為流行的一道素鹵涼菜,以豆腐皮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雖都稱為素燒鵝,卻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或直接将豆腐皮疊卷煎炸;或裹以紅棗糯米飯等餡料再煎炸等,均以色澤黃亮鮮甜香軟,形似燒鵝而得名。但對我這個自小在北方長大的人而言,總覺直接疊卷的過于單調乏味;裹以糯米的,又過于甜膩!所以一般家中是不做的,每次被人請吃,也隻是點到為止。後讀到袁大才子的《随園食單》,特别注明素燒鵝是裹以煮爛的山藥制作而成,頓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結合在南京各著名素菜館品嘗過的素排骨、素燒鴨的原料與味道,忍不住馬上洗手試制起來,以求最大程度地将袁大才子書中描繪的美食還原複刻出來。
難度:掌勺(高級) | 時間:1小時以上 |
主料 | |
豆腐皮170克 | 鐵棍山藥1根 |
杏鮑菇1個 | 蔥10數根 |
輔料 | |
醬油2湯匙 | 白糖20克 |
雞清湯150克 | 料酒20克 |
姜4、5片 | 鹽少許 |
五香粉少許 | 味精少許 |
麻油少許 |
1. 全部原料合影;
2. 将山藥洗淨,帶上一次性手套将山藥皮兒刨幹淨(如此操作是為了防止山藥粘液接觸到皮膚引起麻癢),開水上鍋蒸20分鐘至山藥面軟,取出晾涼後,從中剖開成四條,然後切成寸段待用;
3. 杏鮑菇切成寸長細條于開水中焯熟;
4. 煮鍋洗淨,将雞清湯、醬油、鹽、白糖、料酒、五香粉、姜片等燒開後倒入碗中晾涼待用;
5. 将一半豆腐皮平放在一個大盤中,倒入一半調味汁使其回軟入味;
6. 淋少許麻油搖勻;
7. 再将另一半豆腐皮覆蓋其上;
8. 同樣澆上調味汁、淋上麻油,浸泡片刻使其也回軟入味;
9. 将回軟的豆腐皮兒切成與山藥條同寬的長條;
10. 裝入盤子,放入水開的蒸鍋中大火蒸5分鐘後取出晾涼;
11. 用少許泡過豆腐皮兒的調味汁将山藥條與杏鮑菇條調制入味;所有的材料備齊了。
12. 選長蔥葉洗淨,每根都用刀一分為二劃開,做綁繩用;
13. 取晾涼的豆腐皮兒依次包2根山藥條、2根杏鮑菇卷成卷;
14. 用蔥葉綁緊紮牢;
15. 全部卷緊紮牢了。
16. 炒鍋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7成熱,将豆腐卷快速炸至金黃色;
17. 全部炸完置于盤中;
18. 蒸鍋複置火上燒開,将炸好的豆腐皮兒卷複入蒸籠中大火蒸20分鐘,取出碼盤;
19. 炒鍋置火上燒熱,倒入少許油用小火将蔥段煸香,撈出蔥段丢棄,将剩餘的調味汁倒入蔥油中燒開,加水澱粉勾芡;
20. 淋在碼好的豆腐卷上即可。
還原感想:
1、豆腐皮包裹山藥,實為健康營養的絕好搭配。更因為常吃山藥,對各類品種特性也有了大緻了解,于是,果斷改煮為蒸;且選優質鐵棍淮山藥為原料,這種山藥水份少,質地密實,口感粉糯。削皮再蒸,色澤雪白,品相口感均為上乘。為增加餡料的層次與水潤度,特添加杏鮑菇條,提鮮的同時,又多了一種脆爽與韌性,質感上與鵝肉更為接近。
2、豆腐皮必須進行預先的回軟處理,才能包裹住山藥。但最難駕馭之處,則在将包好之腐皮卷入油煎這一環節,對火候與油溫的要求都頗高,稍有不慎,容易過火焦糊;而油溫過低,則易使豆腐皮浸油過度,且無法出泡起皺,外觀上無法達到形似的要求。改為用7成熱的油快炸,成型效果極佳。
3、豆腐皮皮薄質脆,對烹饪技術水平及腐皮的質量都有較高要求,稍有不慎就會出現皮破餡漏的嚴重後果;但烹制時間不夠,裹在内層的餡料又無法入味,因此要事先調味再包裹;炸好後再上鍋略蒸回軟,再澆以芡汁調味,省去了煎炒翻動的環節,不僅減少了受損機會,還可将多餘的油脂蒸出來,口感上有柔韌性,新手操作亦無難點。
提出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