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08:08:08

有好多的病号突然發現自己的小腿外側麻木,大拇腳趾無法上擡,就來找大夫問到底怎麼回事。根據相關檢查會告訴病号你這是腰椎間盤突出造成的,在這個時候病号肯定是抱着很大的懷疑态度告訴你,大夫我的腰不疼,這個時候就要給病号講解了,然後說那我們就做個CT确定一下。結果出來和大夫說的一樣病号也就相信了,會遇到很多很多這樣的病号,老百姓就認為你說腰突我就應該腰會有感覺,其實根據壓迫的神經根不同症狀是不同的。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小腿麻木沒有知覺)1

為什麼腰突我們之前的文章已經做出了介紹,為什麼會出現下肢的麻木,這是因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的神經根是不同的,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是不同的。

下肢皮膚感覺障礙測定

患者仰卧,暴露足部,醫者用一尖狀物根據神經根所分布的皮膚感覺區域,有目的地去刺激皮膚。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因神經根受壓可出現較明顯的感覺障礙區。

如腰4至腰5椎間盤突出累及腰5神經根,則伸拇肌力減退,膝反射減弱,足背皮質減退。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小腿麻木沒有知覺)2

如腰5骶1椎間盤突出則累及1神經根,出現屈拇肌力減弱,踝反射減弱,足背外側皮質減退。

對于中央型所緻二便失禁,馬鞍區麻木的病人除檢查下肢皮膚知覺外,還必須在會陰部作皮膚知覺的測定及肛門反射的檢查,若出現馬鞍區皮脂減退及提肛反射消失,則提示馬尾部腫瘤或中央型椎間盤突出。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小腿麻木沒有知覺)3

X線片檢查

X線片檢查可排除腰椎其他器質性病變,也作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依據。

一般正位片可顯示腰椎側凸,側位片可見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隙變窄,部分患者相鄰椎體邊緣可有贅增生。椎間盤造影顯示有造影劑外溢;脊髓造影見椎管出現充盈缺損。

腰椎間盤突出的鑒别診斷

1.與棘上韌帶損傷相鑒别:

棘上韌帶損傷時軟組織有明顯的外傷史,局部肌肉痙攣,棘突之上與旁開位置壓痛明顯,但無放射感。咳嗽、彎腰時疼痛加重。不能仰卧,腰叩擊陽性,屈頸試驗陽性,拇趾背伸試驗正常。

2.與臂上筋膜損傷相鑒别:

臂上筋膜損傷在急性期除腰部疼痛活動受限外,臂上部疼痛加重,并向同側肢體放射。行走障礙,行走時患側足尖常呈外展狀态。臀上部可觸及到橢圓形或索條狀上、下移動之陽性體征,腰部叩擊(一),直腿擡高試驗(+)背伸力正常。

3.與骶髂關節半脫位相鑒别

骶髂關節半脫位可緻骶髂處劇痛,并伴下腰部一側局限性疼痛、不能直立持重,腰部活動明顯受限,患側軀幹微向病側前傾,行走感雙下肢一長一短。重者伴小便頻數。腰棘突處無壓痛點,雙側骶髂關節比較患側高起,髂後上棘的内上緣棘肌的起始部觸痛。腰部叩擊(-),拇指背伸力正常,足眼叩擊時損傷的正常關節處可有明顯傳導性疼痛,坐立位以健側受力為主,四字試驗(十)。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小腿麻木沒有知覺)4

4.與腰椎壓性骨折相鑒别

此病多發生在上腰部,由于上、下相鄰椎體向前成角的夾擠力使受累椎體前部被壓扁或萎狀,甚至被壓碎,傷後腰背疼痛,不能坐立,局部有後突畸形,壓痛。重者伴韌帶撕裂局部腫脹,棘突間隙增寬,咳嗽、彎腰疼痛加重。腰部叩擊( ),屈頸試驗(-),拇趾背重力正常,直腿擡高試驗( )。

5.與脊椎滑脫症相鑒别

此病以四、五腰椎最為常見,多因外傷或活動不慎身體重心前移使椎弓上、下關節突之間的部位斷裂,整個脊椎分為兩部分。

即:椎體、椎号根、橫突、上關節突為一部分,椎闆、下關節突、棘突為另一部分,其症狀脊椎下段的自然曲線消失,棘突處可顯示一陷窩,腰痛呈持性或間歇性,并向臂部及下肢放射,出現單側或雙側坐骨神經,棘突上可觸有“階梯狀”感覺,X線正位,雙斜位診斷較明确。

6、與腫瘤相鑒别:

腰椎腫瘤可緻持性腰痛,活動受限,多數腰部呈僵硬感,易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的系列症狀。尤其夜間疼痛加重,對症處理往往疼痛不能緩解。若晚期可壓迫脊髓或神經根産生劇痛。伴低熱、貧血、消瘦等一系列全身症狀。

7.與結核相鑒别

腰椎結核緻腰部疼痛呈持續性或間隔性為主。活動勞累後加重,局部棘突壓痛明顯,亦會出現下肢放射性疼,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年後潮熱,夜間盜汗,消瘦貧血,結核菌試驗( ),血沉增快,白細胞計數增高。

X線檢測:

椎間隙變窄或消失也可出現椎體以破壞和椎間隙狹窄為主,當上下多個椎體前緣凹凹陷形破壞時,可出現脊椎的後凸畸形及腰大肌膿腫。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小腿麻木沒有知覺)5

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

對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具備明确診斷後可施手法複位治療。但複位前須先以推拿為主,以緩解局部肌肉之攣縮和緊張,為複位創造有利條件。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小腿麻木沒有知覺)6

複位前推拿手法:

1.患者俯卧,醫者立于患側,在下腰部施滾法,沿膀胱經行走部位,經臀部至大腿、小腿後部,上下往返數遍,力量由輕至重。以達疏筋活血,通脈止痛之目的。

2.在患者棘突旁開位置及棘突下緣可觸壓疼點,施一指禅手法左、右、上、下撥離,力量不易過重,然後用掌根部揉法,自上而下往返數遍。

3.患者俯卧,醫者雙掌重疊在下腰部施按壓法,并随患者呼吸上下壓,力量切不可過大,然後口服疏筋活血止痛類中草藥。以上方法治療2-3天方可施手法複位。

複位手法:

1.若椎間盤是側突,可施旋轉複位法複位成功後囑患者坐立左右輕輕擺動腰部,然後側卧施斜扳法,必須先輕扳健側,後重扳患側,避免椎間盤人為的再突出。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小腿麻木沒有知覺)7

作用原理:

旋轉複位法其作用原理不再重述。斜扳法根據力學“扭轉的應力與變應”原理設計而成。因為扭轉變形的剪切應力越靠近表面越大,使表面上的剪切應力最大,所以當施術時,扭轉軀幹可以用極小的力一次扳正,而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

①治療前确立診斷,疑有骨折、骨結核禁用。

②對早孕婦女要小心應用,有習慣性流産史者忌用。

③治療時如一次不成功,休息片刻,消除精神緊張可施第二次,若仍不成功則不可連續運用,應休息一日再做。

2. 若椎間盤呈正後方突出

若椎間盤呈正後方突出,可施抱提法,力量不可過猛,須緩緩拉開椎間隙,并有抵抗感時施一上提之巧勁,然後卧床施斜扳法。也是先扳腱側,後扳患側。

作用原理:

因脊椎除骨髂結構及肌肉以維持穩定外,并有前縱、後縱韌帶、橫突間韌帶、棘間韌帶和棘上韌帶将脊椎連接一起。

采用抱提法可将椎體間隙垂直拉大,當間隙拉開同時,施一上提之巧勁,不僅髓核有回納的可能,諸韌帶加大了張力和彈力,可使髓核自然而然回位。

此方法某些程度上可代替牽引床,往往比牽引床要理想。

複位後推拿手法:

複位後患者腰部仍疼痛,但較前減輕。腰部叩擊,屈頸試驗及拇趾背伸力均可正常。由于複位時的牽拉可緻坐骨結節及坐骨棘處疼痛,故複位後治療較重要;除在腰部、下肢部施常規手法外,患側坐骨結節,坐骨棘處均可觸及陽性體症,撥之疼痛,也需配合推拿治療。

腰椎突出卧床一個月後腿麻(小腿麻木沒有知覺)8

推拿手法:

1.自下腰部,患側臀部,下肢部按膀胱經、膽經循行路線自上而下施滾法,往返數遍,以起疏筋通脈,活絡止痛之目的。

2.在患肢施提捏法:自上而下提捏股後、外側肌肉及小腿後外側肌肉,以起分筋活絡之作用。

3.患者仰卧,做患肢被動直腿擡高運動,并按壓風市、陽陵泉、解溪、委中、承山,承筋、昆侖等最後搓捏下肢以結束手法。此法能緩解患肢的坐骨神經痛并改善下肢擡腿的高度。

4.患者俯卧,醫者施掌根部沿股後側至小腿及足眼部自上而下推數遍,并來回推拿以熱為度,以增加局部血運,提高患肢肌肉的功能運動,防止肌肉萎縮。

5.在患肢坐骨結節及坐骨棘處施拇指分筋術。左右撥離,并配合立滾手法自上而下立滾數遍。立滾手法之特點:接觸面小,壓強大,滲透性好。對局部肌肉粘連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6.患者取坐位,醫着立于患者背後,一手扶肩部,作前俯後仰,左右側屈和左右旋轉的被動運動,另一手則在下腰部作滾法,以加大腰部的生理弧度。

腰椎間盤突出症多數是由于損傷所緻,所以無論是複位還是推拿後都應注意保護,防止腰椎間盤退變和損傷。

尤其從事重體力勞動者,臨工作前應先活動一下腰部,并紮一寬皮帶,做好防護準備。在搬重物前要注意姿勢,平日不要彎腰過久,應注意勞逸結合。

會陸續寫腰突的針灸治療,大家敬請期待。

我是劉閣大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