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修水脫貧

修水脫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9:17:39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1

位于江西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的本村移民搬遷安置點(5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

地處贛西北的江西省修水縣是山區大縣,山地面積占80%,不少群衆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邊遠山區,就地扶貧難度大、效果差。多年來,當地一直通過大力推進易地搬遷和後續産業就業幫扶,幫助山區貧困群衆挪窮窩、謀富業。

“十三五”期間,修水共建設易地搬遷安置點141個,依據群衆意願,實行縣城園區、中心集鎮、中心村三級安置,一萬多名建檔立卡對象順利挪出“窮山窩”,實現了就醫、就學、就業的便利化,生存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為了讓移民群衆“穩得住、能緻富”,修水縣因地制宜,按照“一茶一桑、林果飄香”産業格局,投入産業發展扶持資金4.46億元,通過産業帶動、就業創業扶持,讓搬遷群衆“有産業、有就業、有家業”。目前易地搬遷安置點附近已打造産業基地121個,建立扶貧車間20個,2746戶10370名建檔立卡對象通過易地搬遷實現了穩定脫貧。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2

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村民林英華(右)和鄰居在屋前晾曬金銀花,他平時就在村裡的藥材産業合作社工作(5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3

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村民在菊花合作社工作(5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4

在修水縣上奉鎮移民搬遷安置點,麻洞村村民胡尚海和妻子在安置房内準備午飯,一家人2017年搬遷至此(5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5

在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的移民搬遷安置點,村民為月季花除草施肥(5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6

在修水縣黃龍鄉易地搬遷安置點,都嶺村村民冷芬滿(右)一家在安置房内看電視(5月19日攝)。2017年,冷芬滿一家從山大溝深的村組搬到安置點,冷芬滿還當上了村裡的生态護林員,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7

在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返鄉創業大學生李平(右)和水産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準備去放對蝦蝦苗。他創辦的水産合作社吸納了周邊的移民就業,年産對蝦兩萬多斤(5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8

搬遷移民冷清柳在修水縣古市鎮楊坊村的蠶桑合作社工作(5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9

在修水縣上奉鎮移民搬遷安置點,麻洞村村民胡尚海和妻子在安置房内和孩子們玩耍,一家人2017年搬遷至此(5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10

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村民在村裡的林果合作社查看桃子的生長情況(5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11

拼版照片:上圖為位于江西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深山村組内的村民舊屋,以前這裡的村民出行難、就業難、就醫難、上學難(資料照片,攝于2015年)。下圖為在湯橋村移民搬遷安置點,2018年搬遷至此的村民林英華駕駛着摩托車從村裡的藥材産業合作社下班回家(新華社記者彭昭之2020年5月20日攝)。在經曆“輸血”和“造血”扶貧後,湯橋村的貧困發生率已由最初的9%降至目前的1.1%。村裡打造的深山移民搬遷安置點先後有53戶村民入住,并因地制宜建設菊花、茶葉、水産、藥材、林果等專業合作社。新華社發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12

拼版照片:上圖為在位于江西修水縣上奉鎮麻洞村南堡組的舊屋前,村民胡尚海與兒子和父親一起合影留念(資料照片,攝于2017年11月);下圖為胡尚海一家在上奉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住房内合影(新華社記者彭昭之2020年5月21日攝)。胡尚海一家曾經一直在山大溝深的麻洞村南堡組居住,種着幾畝薄田,收入微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每次都要走十幾裡山路才能買到日常生活必需品,老父親看病不便和孩子的上學問題一直困擾着他。2017年,胡尚海一家易地搬遷,住進了上奉鎮的移民安置點。為了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村裡為他提供了公益性崗位——護林員,還幫助他聯絡流轉土地,發展有機水稻種植,入股村裡的蠶桑合作社。2018年,胡尚海一家正式脫貧摘帽,更加努力地向着美好生活邁進,“我就想等今年秋收之後能帶一家人去内蒙古大草原旅遊一趟。”胡尚海說。新華社發

修水脫貧(江西修水讓群衆)13

拼版照片:上圖為冷清柳和妻子胡愛花在位于江西修水縣古市鎮楊坊村老崖沖的舊屋前合影(資料照片,攝于2017年);下圖為冷清柳和妻子胡愛花在楊坊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住房前合影(新華社記者彭昭之2020年5月20日攝)。夫妻倆之前一直居住在山大溝深的老崖沖,2017年搬進村裡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告别了土窯房,住進了幹淨整潔的安置房。如今,子女們外出務工,老兩口種了3畝桑葉,農閑時就在村裡的蠶桑合作社工作,每年的收入有3萬多元。新華社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