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畲族技藝?甯德網消息(記者 趙巧紅)不久前,由甯德市畲族歌舞藝術傳承中心和福建省歌舞劇院共同創排演出的音樂劇《畲嫂》在福建大劇院首演,為觀衆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霞浦縣溪南鎮半月裡村文化協管員雷其松作為畲族表演者參與其中多年來,雷其松以各種方式守護畲族文化,最為人稱道的是坐落于半月裡的畲族民間博物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傳承畲族技藝?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甯德網消息(記者 趙巧紅)不久前,由甯德市畲族歌舞藝術傳承中心和福建省歌舞劇院共同創排演出的音樂劇《畲嫂》在福建大劇院首演,為觀衆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霞浦縣溪南鎮半月裡村文化協管員雷其松作為畲族表演者參與其中。多年來,雷其松以各種方式守護畲族文化,最為人稱道的是坐落于半月裡的畲族民間博物館。
由于祖上行醫,雷其松從爺爺手上學會了畲族醫藥技術,17歲開始行醫賣藥,後在鎮裡開了一間青草藥店。閑時,他和爺爺學習畲家牛家拳和七家法棍術刀術。
2001年的一天,他無意中從報紙上看到一篇關于“搶救民族文化”的報道,同時,他對村民們保護畲族文物意識淡漠深感焦慮。
雷其松回到村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極力勸阻村民拆遷老宅,接着走訪了各個畲村,通過貼牆報、發傳單、口頭宣傳等方式,向村民宣傳畲族文化保護的重要性,并收集整理畲族老物件,兩年期間,他收集保護畲族文物600多件。
2002年,他向村兩委自薦,擔任白露坑村文化協管員,從那時起,他一心投入到半月裡古民居、文物的搶救工作中,并将自己開店攢下的錢大部分用于文物搶救工作。2008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雷其松将自家房屋拆去一半,建起一座“畲族民間博物館”。
10多年來,雷其松探訪了衆多閩浙兩省畲族村莊,先後花費60多萬元收集1600多件文物,每一件文物都傾注着雷其松保護、傳承畲族文化的執着。據統計,從2015年起,該博物館每年接待遊客量3萬餘人,其中每年義務接待學生達1.5萬餘人次。
身為“文化協管員”,雷其松還研究畲歌、畲族武術、畲族禮儀,他向年輕人傳播畲族文化,在白露坑民族小學開辦畲歌課程,親自教導畲族學生們學畲歌、習畲禮。
如今半月裡村,從過去的貧困村實現了華麗轉身,雷氏宗祠、舉人府、秀才院等多座古民居錯落有緻,随着霞浦縣獨具特色的灘塗旅遊攝影業發展,不少攝影愛好者慕名來到半月裡采風,村民也“變身”當起了模特,古民居、古榕樹、老人小孩皆成了攝影師鏡頭下的景緻。農業和民族産業融合發展,村民脫貧緻富的路子也越走越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