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目傳統與時代碰撞?【影視銳評】作者:楊洪濤(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音樂節目傳統與時代碰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影視銳評】
作者:楊洪濤(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22年,以視頻網站、短視頻平台和社交媒體為主要播出渠道的融媒體音樂節目漸成潮流。無論是古典音樂、民族音樂還是流行音樂領域,一場場以網絡直播、實時互動和在線圍觀的方式開啟的音樂之旅,為觀衆帶來情感慰藉和精神引領。多名知名歌手的線上演唱會在線觀看人數破億,多檔短視頻、豎屏、直播形式的音樂節目次第湧現,不僅刷新受衆對音樂節目的認知,還為影視業和音樂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受到全球疫情影響,音樂會等線下活動舉辦受到限制。大量樂迷盼望聆聽喜歡的音樂、與心儀的歌手見面的呼聲越來越高。很多影視從業者和音樂從業者敏銳捕捉到了這一市場動向,紛紛創新音樂節目的呈現形态,以滿足樂迷和觀衆的新訴求。而與傳統電視媒體相比,網絡平台在年輕用戶群體中的觸達率和忠誠度更勝一籌,年輕用戶參與在線觀看的熱情和概率也更高。不僅如此,視頻網站、短視頻平台和社交媒體龐大的日均活躍用戶數也成為廣告商精準投放、高效觸達的重要渠道。于是,制作單位、音樂人、媒體平台、廣告商和樂迷的多方訴求形成合力,讓融媒體音樂節目成為激活音樂市場、創新音樂節目形式的新潮流。
與線下音樂會和電視音樂節目相比,融媒體音樂節目不需要過多鋪排視覺場面,可以在舞美設計、服裝造型、音響裝置等方面節約制作成本,所以創作者可以轉而将更多精力放在創新表現形式、提升節目質量上。比如,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策劃制作的音樂節目《雲上音樂季》采用輕量化“雲”錄制方式,集結國家大劇院、中央歌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民族樂團、上海歌劇院等高水準樂團,帶來民族管弦樂、西方歌劇音樂、室内樂等多個專場演出。沉浸式歌會《這young的夏天——2022夏日歌會》則在戶外嘉年華中融合慢綜藝、田園風等元素,讓一衆知名歌手和主持人在互動交流中暢聊心得,在歌聲中觀照自我、觀照人生。《DoRe呱啦·猜唱季》采取小而精的豎屏直播形态,邀請音樂家用小提琴、長笛等樂器演奏大衆耳熟能詳的經典旋律,與網友進行實時猜唱互動。創作者着力提升節目的沉浸式、同場感、交互性,拓展了音樂節目制作的想象空間。
不僅如此,褪去華麗的舞台包裝和炫目的視覺效果,融媒體音樂節目還在音樂本體的演繹上下功夫。無論是各大文藝院團的系列在線音樂節目,還是一衆著名音樂人的直播音樂會,都把音樂品質放到第一位。對音樂的凝神觀照、用心感知,成為許多樂迷在線觀看這些音樂含金量高的融媒體音樂節目的主要審美動機。他們在耳熟能詳的曲目和餘音繞梁的旋律中,或追憶往昔、或思忖當下、或遙想未來,感受積極溫暖的藝術魅力,汲取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
融媒體音樂節目的高觸達率不僅使觀衆獲得藝術享受,還反過來促進了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音樂門類普及傳播。無論是國家大劇院、中央民族樂團,還是江蘇、河南等地方民樂團,都嘗試通過融媒體路徑實現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破圈傳播,讓網絡用戶尤其是年輕群體感受到音樂的别樣魅力。在這些融媒體音樂節目中,受衆可以獲得圍觀帶來的心理愉悅,點贊和彈幕帶來的參與感,與歌手互動帶來的臨場感。這種獨特的審美邏輯把電腦端和手機端的萬千觀衆置于同一個音樂場域,彙聚成一個想象的音樂共同體,每一位觀衆都是音樂節目“缺席的在場者”,音樂節目則成為音樂人和觀衆共同完成的藝術行為。在節目營造的隽永場景中,相對冷僻的音樂知識潤物無聲地流入觀衆心中,高冷的音樂門類也變得親切溫暖。
總之,好的音樂品質是融媒體音樂節目的根本保障,簡約、清新和溫暖的視覺風格是融媒體音樂節目的主流基調,疏導、治愈、激勵是融媒體音樂節目的主要功能,積極進取和相互關愛是融媒體音樂節目更為深層的價值引領。目前,一些平台和機構紛紛加入融媒體音樂節目的制作行列,許多音樂人也把融媒體音樂節目當成可以列入藝術履曆中的重要演出活動,廣大樂迷則把足不出戶觀看高品質的融媒體音樂節目當成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選擇。融媒體音樂節目已駛入發展快車道,期待更多高品質的音樂能乘着節目的翅膀飛入萬千觀衆心田。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14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