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學目标】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家沈從文生平及其創作概況
2.積累詞語,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學習運用“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風哕”等成語
3.感知文章内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把握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内容與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整體把握文章内容,合作交流,比較探究,把握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内容與特點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學情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内容與特點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興趣,融入歌會,體會歌會的特點和魅力
突破方法:
(1)這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教師範讀課文,幫助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内容,進入文中情境,并初步體會作者感情然後引導學生速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歌會特點
(2)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成為歌會的主角,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融入歌會,體會歌會的特點,感悟歌會的魅力
【教法與學法導航】
教法導航:情景教學法、範讀法、比較法、讨論點撥法等
學法導航:聽讀法、朗讀法、合作交流法、參與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沈從文的生平經曆及代表作品
2.收集有關民歌、作者及文章創作背景的資料及沈從文表現湘西農村生活的有關文章,對課堂充分預設
3.努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積極尋找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4.搜集雲南風情的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查找沈從文及民歌的相關資料
2.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3.朗讀課文,感受歌會特點,準備課上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走進雲南: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組圖片:(雲南各地風情,配樂《月光下的鳳尾竹》)看完後,請大家談談自己最直接的感受(生交流)
這些圖片讓我們領略到了雲南特有的風情,今天讓我們跟随文學大師沈從文,去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吧!
二、走近作者:
常言說“知人論文”,讓我們先來了解作者及文章背景(屏幕顯示:)
沈從文,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出生于湘西鳳凰縣,有苗漢土家族的血統他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很多傳奇:一個隻讀了幾年私塾、自學成才的大學教授,一個寫了衆多偉大作品的文學大師,一個生命前40年做作家、後40年成為考古學家的奇人,一個永遠自稱為“鄉下人”的透明自然的赤子……他常以“鄉下人”的視角審視世界,作品中處處流貫着一種燃燒的感情:對于人類純樸自然人性美的傾心以及對愚蠢自私的極端憎惡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
原文的标題是《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選中的課文有删節“這一年,正在曆史博物館工作的沈從文先生到雲南參加跑馬節,目的是為了從馬鞍鞯油漆的工藝中找到中國漆器加工工藝的相關資料,但沒過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雲南的歌會吸引了在課文删節中就有這樣一段話:“參加雲南跑馬節,我其實另有所會心,但過不多久,更新的發現就把我引誘過去……”
沈先生究竟發現了什麼?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四、整體感知,走進歌會:
沈從文,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民俗的作家來到了雲南,被這裡的風土民情深深吸引他說:“雲南本是個詩歌的家鄉,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國這一回卻更加豐富了我的見聞”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章,分享一下作者的見聞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拿筆圈點勾畫,标注生字詞,然後說說作者有哪些見聞?
(屏幕顯示:積累字詞我最棒)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ū) 熹(xī)微
(屏幕顯示:解釋詞語我能行)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隐避
即物起興——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緻而寫作.或開頭先詠他物,起興抒情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龍吟鳳哕:龍在吟嘯,鳳在鳴叫形容非常美妙,抑揚頓挫的聲音哕,鳥鳴聲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生齊讀兩遍後,交流展示作者見聞
明确:作者聽到了戴勝鳥、雲雀、年輕女人、老人、趕馬女孩等在唱歌,看到了雲南特有的自然風情和民族風情
2. 學生速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明确:課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感受,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3)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村寨傳歌
3.思考:本文在“歌會”的大标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
(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4.雲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與你聽過、看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雲南的歌會有什麼特點?
(提示:可從歌唱的人、地點、、内容、環境氣氛、淵源等方面來比較)
明确:少數民族同胞們在樹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豐富、形式多樣,歌唱者淳樸自然,歌會氣勢壯觀有悠久的曆史,深厚的淵源從這些描寫中,我們不難體會沈從文對雲南秀山麗水、淳樸民風的熱愛。
五、探究文意,參與歌會:
作者用微妙的筆觸描繪了三個不同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如果你到雲南旅遊,當地人邀請你參加其中的一種歌會,你會參加哪一種?請結合文章内容,談談理由
(生合作讨論)
生:我會參加山路漫歌我覺得這個最有意思“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裡不住點頭”,花兒在傾聽小女孩的歌聲,“不住點頭”表示對女孩歌聲的贊賞我覺得這裡也挺有意思的
生:我也會參加山路漫歌因為置身自然的懷抱,而且一點也不孤單“忽然出現個毛茸茸的戴勝鳥,矗起頭頂花冠,瞪着個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對于唱歌也發生了興趣,經趕馬女孩子一喝,才撲着翅膀掠地飛走”可以看出戴勝鳥也是具有靈性的,它與人一起歡歌
師:在山路漫歌中,沈從文給我們構造了一幅優美的自然畫卷,在這幅畫中鳥兒在争鳴,少女在歌唱,把淳樸的歌聲營造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真可謂天人合一啊
生:我會參加山野對歌因為這是男女對唱,特别有情趣
師:那他們主要唱些什麼歌呢?
生:“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生:我會參加山野對歌因為他們唱歌的方式不拘一格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而且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才智的大比拼
師:還有想參加山野對歌的嗎?
生:我想參加因為山野對歌特别熱烈、歡樂你看“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多麼激烈的競賽場面!
生:我會參加村寨傳歌因為歌會盛大“集合了附近幾個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圍坐一矮方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桌子……聲音雖極其輕柔,合起來卻如一片松濤,在微風搖蕩中舒卷張弛不定,有點龍吟鳳哕意味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來會的婦女占多數,和逢年過節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利索,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使人不敢認識”而且如此壯觀的場面,盛況空前,十年難逢
師:也就是說它人多、時間長、盛裝,真的稱得上是“盛會”!
生:最重要的是它的意義不同尋常“主要作用既然在照規矩傳歌,不問唱什麼都不犯忌諱就中最當行出色是龍街村子一個吹鼓手,年紀已過七十,牙齒早脫光了,卻能十分熱情整本整套的唱下去除愛情故事,此外嘲煙鬼,罵财主,樣樣在行,真象是一個‘歌庫’(這種人在我們家鄉則叫做歌師傅)”
師:同學們的熱情參與使我們更好地領略了雲南歌會的不同特點和感人魅力,怪不得作者要說:“參加雲南跑馬節,我其實另有所會心,但過不多久,更新的發現就把我引誘過去……”
六:在音樂《走進雲南》中結束:
雲南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雲南的靈山秀水,養育了能歌善舞的雲南人民雲南人民對傳統民風民俗的重視,讓我們感受到了别具韻味的風土人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标】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引導學生去感受雲南歌會所蘊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複誦讀理解散文的特點,品味文章極具特色的語言
2.通過語句的品讀,引導學生去感受雲南歌會所蘊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
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之情,學會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語句的品讀,引導學生去感受雲南歌會所蘊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感受作家對人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理解
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精妙,理解文中環境描寫對表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突破方法:
(1)通過賞讀歌會和美點欣賞兩個環節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後讀,不斷加深對作品内涵的理解,進而感悟作品中所具有的自然美,藝術美及社會美,感受作家對人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理解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讀自己所欣賞的語段,通過反複研讀及比較閱讀體會文章寫法和語言上的特色,理解文中環境描寫對表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法與學法導航】
教法導航:情境創設法、品讀法、交流法、點撥法、拓展法等
學法導航:朗讀法、品析法、交流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繼續研讀教材,品味語言及課文的寫作之美,尋求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查閱有關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準備:繼續朗讀課文,揣摩歌會之美,體會本文的用詞之妙和手法之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老師為大家帶來一首傣族歌曲,希望大家能喜歡(播放音像《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首曲調優美的傣族歌曲,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人稱“彩雲之南”的雲南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雲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把握了三種歌會的不同内容和各自的特點誰能說一說文中三種歌會的方式、内容、各自的特點分别是什麼?
生答後,明确:
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文學大師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去領略雲南少數民族那神奇美妙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吧!
二、賞讀歌會: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内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下面讓我們賞讀歌會
首先請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注
學生讀後,教師評價朗讀并引導: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将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内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
1.賞讀“山野對歌”
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說明什麼?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說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這裡作者着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請同學們齊讀這段内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
明确:動作、神态、外貌
從中,你讀出了少數民族農村婦女什麼樣的性格特征?
明确: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
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有什麼作用呢?
明确: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2.賞讀“山路漫歌”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 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悅耳好聽的山歌)
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淳樸本色美)
既然這樣,但作者并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一段錄音,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學生聽錄音“這一條路……接着起飛”)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内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系?
生:這是寫實雲南确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
生: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丙生: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内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人物優美的歌!雲南真的是景美人更美!
3.賞讀“村寨傳歌”
那麼“金滿鬥會”呢?這是一個以什麼為主要内容的盛會?(表面說是避疫免災,主要作用還是傳歌)
從哪裡可以看出歌會盛大?(人多——時間長——盛裝)
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盛況空前,十年難逢)
在這個片段中,作者側重寫的是唱歌的場面,既有全局描繪,又有細部刻畫誰能結合文章内容具體說一說?
生:“大夥兒唱得最熱鬧的叫‘金滿鬥會’有一次,由村子裡人發起,到時候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這些是“全局描寫”
生:“就中最當行出色是龍街村子一個吹鼓手,年紀已過七十,牙齒早脫光了,卻能十分熱情整本整套的唱下去除愛情故事,此外嘲煙鬼,罵财主,樣樣在行,真象是一個‘歌庫’”屬于細部刻畫
師:這種全局描繪與細部刻畫相結合的手法,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點面結合”
三、美點賞析:
好的作品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愛花的人總能時時嗅到她的芬芳下面請同學們鑽研、體會課文第四段,發現這一段中某一個方面的美點,品出文字的“芬芳”,然後向大家進行介紹開始讀書,開始思考
(學生自由朗讀、品析、交流)
生:我覺得這篇課文裡一些動詞生動精彩,比如第四段中“向碧藍天空中鑽去”的“鑽”字,形象生動地寫出雲雀伏搖盤旋而上的姿态,活靈活現
生:在第四段中描寫戴勝鳥“郭公郭公”的叫聲精彩,用拟聲詞将戴勝鳥的叫聲寫得十分生動
生:“小山坡”“土坎邊”這兩個地點讓我們看出,雲南這地方處處綻放自然美,作者通過這種特别新穎的描寫,渲染出十分歡悅的氣氛還有“在輕和微風裡不住點頭”,看那些報春花啊鳥啊,都十分活躍,讓人情不自禁有一種快樂的感覺
師:品得好我再将你的發言升華一點點,那就是“這條路通過的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這是寫“面”;寫粉藍色的報春花是寫“點”,有點有面,筆法多麼高妙啊!
生:我體會的是“呼朋喚侶”這個詞,首先用拟人,把鳥語說成人;另外,“朋”和“侶”是指朋友和情侶,這兩種人都是美好的,能讓人聯想到這是充滿感情的、充滿美的地方
生:從“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一直到“各種本地悅耳好聽的山歌”這一大句話用分号隔開,前面說的是靜止的植物,後面說的是動态的歌聲,一動一靜,很能讓人聯想到當時的境界
生:這一段用拟人手法,作者還将聲和色都寫出來了,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生:在這一段裡,我還看到趕馬女孩走的一路上,有靜景有動景,靜的有樹林、柞木林、竹子林還有花草,動的有女孩子的歌聲和鳥的叫聲,整個這一段豐富多彩,有聲有色
生:本段主要圍繞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描寫了三種歌聲,有雲雀、趕馬車的女孩和戴勝鳥的歌聲,而且趕馬車女孩子的歌聲是具有淳樸本色美
師:另一種歌會形式是大自然裡的歌會這一段用大量的篇幅寫自然風光,對趕馬女孩的唱歌有什麼作用呢?我們也可談一談
生:我想,這樣可以從側面寫出歌聲的美妙動情,你想,連鳥兒都陶醉在歌聲中,那麼更不用說人了
師:這裡的景物描寫起烘托作用,文中有一句話強調“在這種環境氣氛裡”什麼歌都是好聽的,因為這裡太美了因此,作者這樣寫是有用意的如果将趕馬女孩的唱歌再生動地描繪一下,第一段生動地描寫對歌,第二段生動地描寫唱歌,第三段生動地描寫傳歌,那麼文章節奏就沒有多少變化,而這一段以景物描寫來烘托歌聲,文章就有了一點波瀾
生:這一段中,作者首先寫鑽向天空的雲雀,然後寫伏在草叢中的雲雀群,帶點鼓勵的意思相互應和,這也是用拟人手法,而且天空中的雲雀是在接受草叢中的雲雀群的鼓勵,才更有動力的,有種和諧的感覺文中小流星的比喻也很形象,像“鑽”字一樣,寫出小鳥飛下來時筆直輕捷整個片段都給人一種和諧歡快的感覺
師:這是極漂亮的細節描寫,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一氣呵成,寫了一個生動的、靈活的、輕松活潑的畫面
生:這一段對動物描寫得好,我最喜歡“卻歡喜坐在人家屋脊上”一句,“坐”字将鳥寫得可愛、機靈,表現戴勝鳥輕松、快活的特點
生:我又找到了動物描寫也是從兩方面寫: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扶搖盤旋”很容易讓人想像那種意境,“一面不住唱歌”又扣在“歌”上,這有聲有色描寫得更加美好,而且前面景物描寫和動物描寫都從兩方面寫,有形有色,讓人感覺更加輕松
師:她說寫鳥扣住了唱歌我們再來看這一段:雲南到處一年四季是有歌聲的,戴勝鳥對歌唱産生了興趣,小雲雀是邊飛邊唱,趕馬女孩走在山路上也在唱歌,“唱歌”這兩個字也是這一段文字的線索
小結:這篇課文美在“有聲有色”;美在“有點有面”;美在“有高有低”,寫了低處的景色,也寫了雲雀鑽向高空輕盈可愛的情态;美在“有動有靜”;還有美在“有人有物”,用景物、動物的描寫烘托人物的活動,來營造人物活動的美好場景;美在“有詳有略”,略寫人的活動,詳寫景物;美在“有景有情”,作者的喜愛之情流瀉在筆端,不管是用詞還是寫句還是運用的修辭手法,都表現了作者喜愛的情感
四、歌會背後:
師:剛才我們分析了文章中最為優美的地方,但是我這裡有個問題這篇文章原來标題是什麼?
生:“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
師::本文在選入教材時,編者人為地删去了本文前面的一段文字(屏顯:)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
師:活人是什麼意思?
生:有活力的人鮮活的人
師:大家在小組内交流,說說哪些地方體現出了雲南人民的活力?
(學生閱讀交流5分鐘)
師:好,現在我們來聽聽大家的看法
生:第五自然段寫道:“就中最當行出色的是一個吹鼓手,年紀已過七十,牙齒早脫光了,卻能十分熱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從這句可以看出,這個老人充滿了熱情和活力
師:為什麼?
生:因為老人“年紀已過七十,牙齒早脫光了”,一個“已”字和一個“早”字,可見老人年歲已高,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還充滿熱情地傳歌,真是出人意料
師:是啊,歌會讓這位老人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生:“不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個村子裡去打秋千(用馬皮作成三丈來長的秋千條,懸挂在高樹上),蹬個十來下就可平梁,還悠遊自在,若無其事”,女人竟然去蕩三丈來長的秋千,而且還悠遊自在,若無其事,可以看出她們是鮮活的生命
師:是啊,這些生命痛快淋漓,沒有拖泥帶水的僵态一個“還”字,表明作者對這種自由灑脫的生命狀态的尊重和贊美
生:從第三自然段“性情開朗活潑”可以看出雲南人民有活力
師:這段有沒有具體描寫這些女人?
生:有
師:能讀一下嗎?
生:(學生讀)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盤在頭上
師:但有人認為第三自然段對年輕女人外貌的描寫太過哆嗦,建議這樣改(屏顯:),你同意嗎?
“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得一張棗子臉,滿口糯米牙,穿了毛布衣褲,腰間圍個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透孔鞋,辮發盤在頭上
生:不同意,這樣改就沒有雲南的特色了比如“黑中透紅”生動形象地寫出雲南女人臉的特色
師:黑中透紅,與衆不同!
生:删掉的都是一些表示色彩的詞語,如果僅局限于黑白兩色的話,就體現不出剛才所說的活力
師:一般來說,從一個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她的精神面貌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鮮靓麗,可見她們個個活得鮮活滋潤,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可謂活力四射,故不可去掉
生:第五自然段寫道:參加“金滿鬥會”有附近幾個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而且一連三天才散場,這麼多人這麼長時間在一起唱歌,是多麼有活力啊!
師:這樣的場面真讓人感到溫暖但是我有個疑問,一唱就是三天,難道他們沒事可幹嗎?他們都幹些什麼呢?
生:有城門邊挑水洗衣的,打鐵箍桶的工匠,小雜貨商店的管事,鄉村土醫生和閹雞匠,趕馬女孩子、不同年齡的農民和四處飄鄉趕集賣針線花樣的老太婆
師:這些人忙裡偷閑,能在忙碌中抽出時間去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這一刻,他們完全屬于自己,他們的生命是張弛有度的正所謂“一張一弛,方顯生命本色”他們保持住了那中鮮活的生命狀态
師:雲南人民這種蓬勃的生命活力,鮮活的生命狀态,讓我們這些現實生活中疲于奔波的人無比的羨慕與向往
小結:所以,雲南的自然是美麗的;雲南的歌聲是動聽的,雲南的人民是淳樸灑脫的正是這優美的自然環境孕育出這麼具有鮮活的生命狀态的雲南人民,同時更讓我們欣賞到了一場别開生面的雲南歌會學習這節課後,也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去親近自然、擁抱自然,也用一顆淳樸灑脫的心去感受世間的美好,去追尋内心的快樂。
五、拓展延伸:
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着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雲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潮劇、英歌舞、舞虎獅、潮洲大鑼鼓、賽龍舟……)
結語: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這也激起了我們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