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餐桌禮儀宣傳?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每個人都是文明創建的參與者,我們每天的文明言行,就是在參與文明創建那麼,如何做一個文明的人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文明餐桌禮儀宣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每個人都是文明創建的參與者,我們每天的文明言行,就是在參與文明創建。那麼,如何做一個文明的人呢?
文明餐桌篇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飲食文化曆史悠久。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餐桌文明也是文明的一種體現。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做文明有禮合肥人。
01
餐桌禮儀——入座禮儀
餐前準備
吃飯之前,可以讓孩子幫忙擺放碗筷,主座留給長輩。
厲行節約,文明就餐,杜絕浪費,做到光盤行動。
吃自助餐不多取,每次适量取餐,理性消費。
請長輩先入座,讓長輩先吃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平時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并先給長輩盛飯。
古訓
“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弟子規》
《弟子規》給出的答案,吃飯的時候要長者先坐,比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飯菜上桌,也是長者先動筷子,這叫先後有序。
02
餐桌禮儀——餐具使用
正确使用筷子
中華禮儀,筷子的使用也有很多講究,父母可以和孩子講講筷子的起源,教給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規矩。
比如:筷子不能插在碗裡;在飯桌上和人聊天時,不能用筷子點人;不要越過别人去夾菜;不能舔筷子;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時,要用公筷公勺。
餐桌禮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使用公筷公勺,既是衛生健康的文明用餐方式,也是促進文明禮儀的一大助力。
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時個人使用的餐具接觸公共食物,可減少病從口入的風險。混用餐具最大的隐患是感染幽門螺旋杆菌,在疫情期間,避免混用餐具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筷子的涵義
筷子看起來簡單,但就是簡單的使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這種餐食道具可以用于各種食物,也蘊含着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03
餐桌禮儀——進餐禮數
盛飯的時候一次不要盛太多;吃菜用筷子,不能用手抓;喝湯要用勺,端着碗慢慢喝也可以。
已經夾到碗裡的食物不要再放回去。
進餐要講禮,不抱怨别人辛苦準備的飯菜,不做沒禮貌的評論。
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我們的每一頓飯,感恩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美味,感恩辛苦烹饪的家人。
04
餐桌禮儀——用餐禮儀
• 吃菜、喝湯不出大聲音
• 若進餐時打嗝、打噴嚏,說聲“不好意思”、“對不起”
• 不在餐桌上當衆剔牙
• 正确使用餐桌上的小毛巾和洗手盅淨手
• 吃飯時端坐,不抖動身體(晃腿)
• 不宜在咀嚼食物時講話
• 在吃到魚頭、魚刺、骨等物時,不随便往外吐或扔地上,需放在自己餐碟裡,或放餐巾紙上。
• 上菜“魚不獻脊,鴨不獻掌,雞不獻頭”
• 上魚應“頭左尾右腹朝前” ,擺放于主賓面前
典故
魚不獻脊:有春秋戰國時期 “ 專諸劍刺王僚 ” 典故。
專諸事先将劍藏入魚腹,獻魚時順手将劍抽出,将王僚刺死。以後“獻魚不獻脊”便成規矩。另外,魚腹刺少肉嫩,味鮮美;脊背有鳍、刺多, 肉質硬,不肥美,因此“獻腹不獻脊”也表示對客人恭敬。
05
餐桌禮儀——離席禮儀
餐畢離席前應主動與家人(主人)或同桌打招呼,說明情況,并請大家慢用。
若是被宴請,餐畢離席前須向主人表示感謝,請主人有時間到自己家中做客,以示回敬。
争當文明市民
從踐行文明行為做起
讓我們一起說文明話、行文明事
做文明人、創文明城
來源:網絡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