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瘦金體......
很多同學聽說瘦金體這種書體呢,都是通過《盜墓筆記》。據說,吳邪平時書寫所使用的,就是瘦金體。
那麼,我國著名的前盜墓工作者,如今的文物保護志願者吳邪同志的瘦金體,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筆迹:
這是什麼鬼,還敢不敢再敷衍一點
好了,吐槽完畢,下面是幹貨。
一、用筆的選擇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硬筆練習瘦金體,首先我們要明确一點: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筆?
要知道,宋徽宗趙佶能寫出這樣獨特的字體,和他使用的筆是分不開的。
宋徽宗使用的筆,是長鋒狼毫勾線筆。筆鋒的硬度是瘦金體的筆畫能夠纖細而又不失力度的關鍵。
因此在使用硬筆練習時,為個人推薦使用中性筆。中性筆的筆尖硬度大,彈性較小,書寫出的筆畫較細且缺乏變化,在練習其他書體時,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但用來練習瘦金體,卻更有利于“瘦勁”的表現。
二、書體的特點選擇了合适的筆,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瘦金體的一些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并在書寫中體現出來,你就已經算是入了瘦金體的門了。
首先來看一下筆畫。在筆畫上,瘦金體不同于其他書體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相比于其他書體,瘦金體筆畫更纖細,單個筆畫中變化較少,行筆速度也要相對更快。
第二,在書寫中,瘦金體對于轉折和停頓的表現更為明顯,下面的圖是我用中性筆寫的,
左邊是一般楷書的寫法,右邊是瘦金體的寫法。可以明顯地看出瘦金體筆畫末端明顯的頓筆。
下圖是瘦金體一些基本筆畫的寫法: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瘦金體的結構。
在結構方面,瘦金體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内緊外松。相比與其他書體,瘦金體在“中宮收緊,橫豎舒長“這一方面更為明顯。内部結構緊密,外部筆畫舒展。比如下面的“衣”字:
第二,上緊下松。這一點在上下結構的字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比如下圖的“青”字:
可以看出上半部分的筆畫更為緊湊,而下半部分則比較舒展。
第三,左緊右松。這裡的松和緊并不是指偏旁的大小,而是就結構而言。比如下面的“晚”字:
握了以上幾個基本特點,就對瘦金體有了基本的把握,接下來就是臨帖了。
三、臨帖學習瘦金體,我推薦《宋徽宗真書千字文》。原因在于,《千字文》是用楷書寫成,行書筆意較少,這對于更好地把握字的結構是很有幫助的。
就是這本字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