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沐逸
其實繪畫說起來,根本不需要多麼複雜。我們的祖先直接在洞穴岩壁上畫的時候,沒有這樣那樣的理論,畫就是了。一些專業人士或者說評論家貫之以各種概念和規律。形成了貌似概念化的理念,其實這也從根本上是違背藝術的本源的。
洞穴岩畫
那麼既然有這樣的理論已經形成,我們不妨研究探索一下,也算是學習前人經驗。也未嘗不可。今天探讨的是繪畫的空間問題。
楊志高作品
我們從小學習素描,其實就是三維立體空間的表現。而中國畫多是二維即平面空間的形式展開,并總結出來三遠法,即,平遠,高遠,深遠。如果你畫前後兩座山,用三維的方法隻能畫前面的山,後面的擋住了。但是如果是中國畫就解決問題了,後面的山可以往上畫,即深遠,不僅如此,中國畫的二維還成就了移動透視法,著名的《千裡江山圖》就是移動透視法則,如果用焦點透視,是無法畫成的。
張大千作品
千裡江山圖
王維安作品
上次和王維安老師探讨,曾經說過,西方的基弗和裡希特的作品都是二維空間,基弗作品裡面貌似有焦點透視,但是整個畫面卻是二維的。裡希特的照片繪畫也是一樣的
基弗作品
一個朋友曾經用過一個名稱是“壓縮空間”,姑且就是這個意思。他把空間壓縮了,即把遠處的色彩語言向視覺中心靠攏,這樣以成就了畫面的大氣場。
裡希特作品
塞尚的出現,開啟了現代藝術之門,同時也把西方一直以來的焦點透視打破了。上次唐勇鋼老師說,塞尚的繪畫是“二維半”,也不無道理,塞尚的作品沒有按照透視布局,為了畫面的結構,但局部是卻有三維的處理,所有畫面即厚重,又有自由的結構。
塞尚作品
同樣的畫家,巴爾丢斯,巴巴作品都是這樣的。
巴巴作品
巴爾丢斯作品
兒童繪畫和裝飾畫(比如丁紹光)均屬于二維作品,但是兒童繪畫少了秩序和社會信息……不能稱其為藝術作品(嚴格來說),而畢加索和馬蒂斯則不然,他們雖然學習了兒童天性,卻有着厚重甚至城府的信息。兒童與大師的界限不言而喻。
畢加索作品
馬蒂斯作品
兒童作品(作品由畫家邊甯提供)
但是問題來了,我們一直以來所學習的三維表現技法就一概否定嗎?
回答也是否定的,當然不是。那麼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在接下來的話題會接着探讨……
楊志高2021.5.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