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做文章,十五歲上書宰相、十七歲做官。
話說唐代初年,山西這個地方出了個神童,六歲會做文章,九歲出版專業性史學著作《指瑕》批駁當時的史學泰鬥之作《漢書》,逐條指出其中的謬誤。音樂、醫學、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跟随名醫曹元用十五個月學習《周易章句》和《黃帝素問難經》;十五歲上書唐朝宰相劉祥道,針砭時弊,言之有物,;十六歲時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被皇帝稱作“神童”;十七歲時,考中當年皇帝設的科舉,成為十三名中舉者之一,正式登入天子殿堂。我們的神童不僅赢在起跑線,而且還遙遙領先。
“落霞與孤鹜”他的才學詩文格局很高,但人生卻遭遇斷崖式下跌
王勃出來做官之後,皇帝很喜歡他,去拜山封禅時都令其跟随。被招為沛王府的“修撰”,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寫了篇《檄英王雞文》,讓沛王的雞來讨伐英王的雞的戰鬥檄文。這篇鼓勵兄弟相争的文章激怒了皇帝。由于擔心玄武門事變兄弟相殘的事,王勃被立即趕出王府。離開王府後,王勃外出流浪。二十四歲那年被任命去虢州,寫出了那首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名動天下的佳句。重新做官之後,由于恃才傲物,深為同僚所嫉,仕途屢遭颠折。最嚴重的那一次,不僅自己丢掉了官職,還被投進監獄,險些送了性命,而且連累了他的父親,被貶到嶺南交趾(今越南,當時為唐代轄區——博主注)。這一年他二十六歲。幸虧趕上皇帝冊立太子,大赦天下,他才撿回了一條命。在去越南看望父親的路上,王勃參加閻伯嶼在江西滕王閣舉辦的宴會。于是寫出了不朽的詩篇《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流傳千古。據說王勃的才學讓韓愈傾慕不已,韓愈聽說自己的詩文能排在王勃之後,感到非常慶幸。
滕王閣序古詩文,這才是古代真實的滕王閣
“天道忌全”大才子殒命越南藍江
676年王勃來到越南藍江(越南宜安省),和父親度過了一個炎熱的夏天,秋八月踏上歸程,由藍江啟航,剛剛駛入南海,即不幸為風浪所噬,終年二十八歲。據越文資料記載,那一天,海水漲潮倒灌,把王勃的屍體頂入藍江,被村人發現,認出這是來自北方的大才子,即刻通知他的父親,然後就地埋葬在藍江左岸。出于對他的崇敬,雕像、修祠,永為紀念。千古文章未盡才,無論就整個文壇還是就他個人來講,都是抱恨終天的憾事。在王勃長眠的越南藍江一帶文風較盛。子弟們潛心向學,有的還科名高中,曆代出現過許多詩人。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被譽為“越南的屈原”阮攸。傳說王勃死後,情懷郁結難舒,冤魂不散,藍江兩岸總有他那飄忽不定的身影;夜深人靜時,風翻葉動,簌簌有聲,細聽,竟是他操着中原口音在吟詠着詩文。
王勃越南墓地
王勃墓荒廢異鄉,多年沒有中國人祭拜,1972年被美軍炸毀
在今天越南義安省海邊不遠一塊凸凹不平的地基,這就是王勃祠廟的遺址,1972年越南戰争空前激烈,王勃墓當年被美軍飛機炸毀。王勃祠廟遭受轟炸後,越南當地一位退伍老兵,冒着生命危險把王勃的雕像搶救出來,沒有地方安置,便在家中騰出一間廳堂供奉起來。上設香案,由上好紅木雕刻,坐姿,為唐朝士大夫裝束,通高約一米四五。由于年深日久,腳部已開始朽損,面孔也有些模糊。我們的唐初大才子客死異鄉,墳墓荒廢多年,一江之隔的中國竟然鮮人知曉,更是多年無人祭拜,我們對中華才學詩文的尊重,還比不上一個越南老兵,看到這些讓我這個域外中國人深深歎息。
不作不死的天才:他因一篇文章名滿天下,也因一篇文章前程盡毀
唐代著名詩人王勃,自幼聰敏好學,六歲時能寫詩作詞,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方圓一帶贊為“神童”。他撰寫的《乾元殿頌》詞美義壯,讓唐高宗都為之拍案稱奇。之後,王勃文名大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合稱“初唐四傑”,并被推為首位。然而,這樣一個聞名遐迩的“天才”卻最終因為自己的“作”而命喪九泉,成為千古遺憾。
公元666年,王勃科試及第,被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後,經主考官的引薦,到沛王府擔任修撰,深得沛王李賢的賞識。
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平時好玩,尤其愛鬥雞。一次,弟兄兩個又在王府的院子裡鬥雞,在一旁看得入神的王勃于是想,何不以此寫篇文章?一來,可以為沛王助助興?二來,也可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于是,經過一番思慮後,《檄英王雞文》被呈到了沛王面前。
檄文的問世,給沛王掙足了面子,一時間,在朝臣之間廣為傳閱。然而,沒想到的是,檄文竟也被傳到了唐高宗手中。唐高宗讀後,龍顔大怒:“兩個王子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但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聲讨對方。這分明就是有意挑撥離間,緻兩王子不和。”随後,唐高宗欽命将王勃逐出長安。如此,王勃剛剛打通的仕途,就這樣被自己的一篇文章毀于一旦。
公元673年,王勃利用家族和朋友的關系在虢州做了一名參軍。雖說官職不大,卻也算是又一次走上了仕途。怎奈王勃恃才傲物,總是看不起參軍任上的其他同僚,認為他們無才無德,緻使相互之間關系異常僵硬。
當時有一個名叫曹達的官奴犯了死罪,王勃因其曾是故人相托之人,于是不顧其死罪的身份,将其私自藏到了府内。後來,因為追捕風聲越來越緊,王勃害怕此事洩露出去會連累全家,于是私下把曹達給殺了。
然而,一向心高氣傲的王勃很快被同僚們發現了異常之處。東窗事發之後,王勃被捕入獄被叛為死刑。後來雖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卻因此事而牽連了他的父親王福,從雍州司戶參軍的被貶為交趾令,被遠谪到南荒之外。
本來仕途的挫折,已讓王勃心灰意冷。而父親的貶谪,更是讓他内疚不已。曾經渴望功名,希望濟世的雄心壯志被埋汰得看不見一點痕迹。
出獄後,萬念俱灰的王勃獨自在家過了一年接近隐居的生活,随後出發交趾去探望父親。
經過長達半年的跋涉,王勃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沒想到一向康健的父親卻在短短兩年之内變得體弱多病,且最終要落個客死他鄉的下場。身為孝子的王勃陷入了深深的羞愧和自責當中。
和父親相處幾日後,王勃踏上了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心情極度郁悶的王勃坐在船頭感歎命運的多桀,不幸溺水而亡,當時僅27歲。
一個才華橫溢、文采斐然的“天才”就這樣被隐沒于海浪之中。
可以說,王勃的人生悲劇,并不純粹是時代的悲劇,更多的他個人的悲劇。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他不是急功好利,就不會寫下《檄英王雞文》,就不會惹得唐高宗龍顔大怒而被逐出王府;如果他不是自以為是,就不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私藏私殺犯了死罪的官奴;如果他不是恃才傲物,就不會被同僚所嫉,從而引火上身……
關于王勃的年齡:
關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根據楊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說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歲。據此推斷,王勃生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種說法根據王勃自己寫的《春思賦》:“鹹亨二年,餘春秋二十有二。”鹹亨二年即671年。據此,則當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現在大多數學者多以後一種說法為準,認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時年27歲。
紅河港灣多颶風
夏日頻發南海中
盛唐才子探嚴父
回程不遇遭此兇
可憐邊埵白髮人
送黑髮兒號天穹
當地父老掩其骸
且修墓祠記其蹤
君不見盛唐一顆冉冉星
落入藍江一墓中
墓祠清幽香火旺
文風廣披百代功
君不見天才文星王勃墓
毀于四十五年前
狂轟濫炸之越戰
孤魂幽靈不安甯
子安子安不子安
我亦年少去越南
越戰從戎紅河邊
目睹漢文之風氣
耳聞漢語之熟嫻
當時老鄉留墨跡
權當用作招魂幡
首日封欲寄將去
滕閣如今已煥然
招曰
子安幽魂些 飄落何處些
快歸來些 返故居些
快來滕王閣些 賦千年新篇些
快去央視些 教教編導和董些
指點一下評委些 快出點大師些
復興詩賦些 千古不朽些
南方不可久居些 返故居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