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遊記中白龍馬最後的去向

西遊記中白龍馬最後的去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4 18:38:15

西遊記中白龍馬最後的去向?有個成語叫“心猿意馬”指的是一個人心思不定,如猴子一樣上竄下跳、如馬兒一樣奔馳難收《西遊記》第十五回的“意馬收缰”,就是表示在修行的路上,要把心意把持好也就是要誠其意誠意才能正心,之後方能修身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西遊記中白龍馬最後的去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西遊記中白龍馬最後的去向(降伏白龍馬就是)1

西遊記中白龍馬最後的去向

有個成語叫“心猿意馬”。指的是一個人心思不定,如猴子一樣上竄下跳、如馬兒一樣奔馳難收。《西遊記》第十五回的“意馬收缰”,就是表示在修行的路上,要把心意把持好。也就是要誠其意。誠意才能正心,之後方能修身也。

為了更好地理解白龍馬這個“意”,我們把此章回中的細節梳理一下。

當那條水中白龍吃了唐僧的馬後,悟空見唐僧哭哭涕涕,忍不住暴躁,沖唐僧喊了起來。此時悟空的心性尚未回收,做不到“意誠”,因故如此。順為小白龍深潛水底,所以讓金頭揭谛去請南海觀音。見到觀音菩薩,悟空三番五次的埋怨觀音菩薩,比如怪她在頭上套了一個箍兒“害”自己。菩薩批評悟空道:

“那猴頭,專倚自強,那肯稱贊别人?”

這就點出了,此時悟空這顆“心”,隻放在自己的身上,表現自己的好勝好強、顯擺賣弄,尚未收斂心性,如同沒有缰繩的馬,易放難收。說明這顆心的修行,其意未誠。

再看那條“鷹愁澗”。悟空喚來土地,問其原因。小說裡這樣寫:

土地道:“大聖不知。這條澗千萬個孔竅相通,故此這波瀾深遠。”

我們都知道“心意相通”一說。悟空的那條金箍棒就叫“如意”,随身攜帶,那就是“随心如意”的意思。悟空有七十二變化,代表其心念千變萬化。那麼,這條白龍居住的地方,便也有千萬個孔竅與此心念相通。

收伏白龍馬後,渡鷹愁澗的時候,出現的工具仍然是一條“筏子”。悟空從花果山立志要求佛求仙求神聖出海時,也是用筏子。佛陀曾經在《金剛經》中說“如筏喻者”,就是把那些佛法比如成過河用的筏子。而時時暗中保護唐僧的那些神祇,也都有深意。小說中這樣寫:

衆神道:“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駕伽藍,各各輪流值日聽候。”……“惟金頭揭谛不離左右。”

這些衆神,其實就是提醒每位讀者,修行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應當每天都要努力。為什麼“金頭揭谛不離左右”?因為“揭谛”的意思,就是“渡吧、渡吧”的意思,就是讓我們修行自己,快快渡到智慧的彼岸去吧。

結合第十四回“打死六賊”,以及第十五回“意馬收缰”,從而猴子這顆“心”,便歸正了。

聖賢告訴我們:意誠,心正。何為誠?“無妄謂之誠,不欺次之。”心中的妄從何而來呢?其實就是從眼耳鼻舌身意中來。因為人們迷戀于外界的紅花綠草,燈紅酒綠,便将此心外走,不知回家。隻有打死外六賊,才能無妄,才能做到誠意,此意馬才會收缰。“誠則明,明則誠”,古人之話誠不欺也。

【待續】

————學習傳統文化,增長人生智慧。歡迎關注知本學社。我是宗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