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王小波憑《黃金時代》在台灣獲獎,獎金250000元,他當即在北京順義買了套房子,辭掉人大教師的“鐵飯碗”,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有朋友質疑說他傻,可王小波卻堅持:“我做這件事,純粹是因為,這是我愛的事業。是我要做,不是我必須做。”
王小波向來特立獨行,他的一生雖然隻有45個春秋,但活得相當精彩,他下過鄉,插過隊,考過大學,出過國,學過經濟,寫過程序,當過編劇,每件事都能讓人直呼:太牛啦!
王小波雖然隻讀過初中,但恢複高考後,他直接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結婚後,妻子李銀河要去美國匹茲堡大學讀博,王小波說是陪讀,結果自己順便考了個名校的碩士回來。
回國後,王小波又先後在北大、人大任教,業餘自己學習編程,還給自己開發了一款寫作軟件,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輸入法,中關村的一些公司都紛紛給他抛去橄榄枝。
40歲的時候,為了追求文學夢想,王小波辭掉“鐵飯碗”,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之後,他寫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還拿了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編劇獎。就連下鄉時他也收獲頗豐,以下鄉為背景創作了一系列作品,《黃金時代》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讀王小波的作品就是這本《黃金時代》,那時候我還在讀高中,書中露骨的描寫讀的我面紅耳赤,事實上,《黃金時代》也正因為鋪天蓋地的性描寫,在中國出版處處受限,為了出版,王小波跑破了好幾雙鞋子,編輯們看了都說好,可是就是沒人敢出。
就這樣,奔波了幾年,直到遇見華夏出版社趙潔平,她趁着主編出差偷偷出版,後來還被大罵了一頓,生了一場大病。
曾經有編輯讓王小波“收斂”一些,可王小波卻認為“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它有着原始樸素的美,絕不是粗俗醜陋的東西,所以不應該回避!
他筆下的“性”毫不修飾,甚至略顯粗糙,但是卻讓人覺得純潔、自由。而他正是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揭開荒誕現實的“遮羞布”。王小波這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态,在當時可以說是個“異類”,但是這就是王小波的魅力之處,嬉笑怒罵、特立獨行,皆成文章!
但王小波真正成名還是在他去世後,當時社會掀起一陣“王小波熱”,很多人讀了他的文章,都被他不羁的靈魂震懾到!
人們愛他的浪漫不羁,能把情話寫得清新脫俗又無比真誠、坦率:“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就泛起微笑。”、“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着永恒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人們愛他的真實不做作,敢于戳掉道德的高帽:“不錯,痛苦是藝術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你去受苦,隻會成為别人的藝術源泉。”
人們更愛他的一針見血,一句關于憤怒的解讀,解開無數人的困惑:“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雖然王小波生前寂寂無名,但曾看過他作品的人,其實一早就發現了這個“文學的天才”!
他的妻子李銀河說:他那麼一個智慧的頭腦,我舍不得他去幹粗活。
著名作家劉心武在書攤讀到他的作品,立馬驚為天人,主動約飯。
采訪過他的報社編輯李靜說:我敢打100萬的賭,他的作品将是後世反複閱讀的不朽之作。
而用一位評論家的話來說:王小波,是中國近半個世紀的苦難和荒謬結晶出來的天才。而王小波對這些遭遇的思考、反諷和總結,都散落在他的雜文裡。
如果說小說是他的“寵兒”,那麼雜文,就是他對抗現實、洞悉人性的武器!
讀了王小波,你會發現,即便是在那樣一個壓抑、嚴肅的年代,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如此美好、豐盈。而他總能把那些我們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替我們說出來,讀罷讓人恍然大悟,神清氣爽!
最近又在重讀王小波的雜文,每晚睡前翻幾篇,他極具幽默的語言,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還能夠從現實的浮躁中釋放出來。
這麼多年過去了,王小波卻仍然活在每個讀者的心中,而他的文字,我始終覺得是每個人都不應該錯過的精彩。
推薦王小波的這套小說“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黑鐵時代》,還有兩冊雜文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和《沉默的大多數》,經典之作,都值得一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