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剛結束的第17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 EXPO 2021)上,來自浙江的90後女孩蘇清吾花5個月在自家小院裡複刻“故宮亭”的視頻再度“出圈”。
之前,這則視頻已在哔哩哔哩(簡稱B站)收獲300多萬的播放量。
此次在CCG EXPO哔哩哔哩國風主題日上,蘇清吾的故事又一次打動了衆多年輕觀衆。
愛上故宮就“搬”回家
#1
畢業于廣告學專業的蘇清吾,曾在一家房地産公司從事文案工作。但從小跟着爺爺奶奶生活在山裡的她,始終向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生活。
蘇清吾
#2
沒過半年,她便辭去工作,做起獨立攝影師。因為熱愛傳統文化,她的攝影作品也帶有濃濃的東方韻味。
蘇清吾的攝影作品
#3
直到2018年秋天,蘇清吾幹脆離開城市,回到了從小生活的奶奶家。那是一個距離溫州市區2小時車程的山間村莊,春天漫山遍野開滿雪白的油桐花,美得讓她魂牽夢繞。
第一次在網上看見故宮,蘇清吾就愛上了。傳統的色彩、典雅的紋飾、精美的結構,處處都讓她挪不開眼。回老家後有了空閑,她便着手将喜歡的故宮元素“搬”到家裡來。
她先砌了一堵“故宮紅牆”。沒有經驗的她拿着磚東拼西搭,砌出來的牆根不直,牆面也不平整。好在那抹經典端莊的紅,被她還原了八九分。
蘇清吾在自己砌的“故宮紅牆”前
着手搭建“故宮亭”時,她連圖紙都不會畫,更不用說榫卯、彩繪、地仗這些傳統建築技巧。“我總是先做起來,遇到問題再解決。”
向下滑動查看“故宮亭”建造過程
一個看起來不算複雜的亭子,背後有很多古建築的專業知識,而老手藝多是老師傅口授,她隻能通過論文、視頻、書籍了解個大概,再自己摸索。“亭子比例被我修改了,鬥拱結構也被我簡化了,‘昂’本來應該作為建築的承重,但我隻能做個裝飾。”
力所能及的地方,她就格外較真。在了解到傳統“地仗”工藝後,她立刻就舍棄了直接上油漆的想法,改用桐油、樟丹、豬血、石灰水、瓦灰等混合攪拌後糊在木頭上防腐防潮。這個老配方,不僅麻煩,味道還刺鼻,熏得她“終身難忘”,但她說:“我還是想用傳統的做法去做做看,因為故宮修繕都始終用的是傳統方法。”
蘇清吾的“故宮亭”最終完成的樣子
也是因為搭建亭子頂的步驟陷入僵局,蘇清吾才第一次真正去到故宮采風。
她舉着相機拍建築的鬥拱結構,拍路邊石磚上的花紋,拍屋檐尖上裝飾的神獸,一天下來仍意猶未盡。
蘇清吾在故宮采風
我一邊走,一邊腦海中冒出無數的想法。看到石磚上的紋飾,我就想它能畫在杯子上、繡在衣服上、刻在食物上……故宮,或者說每一棟曆史建築,整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都是無窮無盡的寶藏,裡面的靈感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努力過想過的生活
蘇清吾的B站主頁上寫着:
“努力過我想過的生活。”
什麼是“想過的生活”?
她回答:
“就是在我想要的環境,學會很多技藝,在任何時候、有任何想法都能夠利用各種方式把它表達出來,哪怕是粗糙地、不完美地表達。‘故宮亭’也好,我現在做的别的東西也好,都是在幫自己完善這個理想的環境,同時表達想法。”
”
她的作品不單是建築,大到修亭子、做家具,小到縫衣服、紮風筝、制糕點,關于傳統手工藝的什麼都有。
蘇清吾運用榫卯、大漆、螺钿工藝制作的桌子
“我是要把老手藝用在自己的生活裡。”
蘇清吾每次下決心自己動手,并不隻是為了創作視頻,更多的是“需要什麼就做什麼”。和大家一般有需求就去商店裡挑不同,她會先想“我想要個什麼樣的,能不能自己做一個”。
需要一個碗,她就自己燒瓷、上釉;想在冬天溫酒喝,就先燒制一個小火爐;想在景色别緻的院子裡乘涼,才有了那座“故宮亭”……
蘇清吾自制的碗
凡事自己來,也是因為不願将就:“去商店裡買現成的,是在各種選擇中選個最接近心中所想的,但自己做就是百分百實現自己的想象。”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是傳統手工藝需要的“匠心”。
蘇清吾說:“爺爺奶奶其實不太明白我在做什麼,村裡人還覺得‘年紀輕輕不工作,整天在家呆着’。但他們過年看到我用南瓜雕的孔雀,夏天坐在我搭的‘故宮亭’裡聽蟬鳴水聲,也漸漸開始明白,我在做一些不錯的事。”
奶奶吃着蘇清吾做的年夜飯,逐漸對她有了更多理解
“故宮亭”視頻的火爆,給了她更多信心。原來相隔千裡,她已有了很多素未謀面的“知己”,他們用彈幕替她總結:“會木工,會縫紉,又會做飯,你是個生活藝術家!”
通過網絡,蘇清吾找到了許多同樣愛好國風的“知己”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吳旭穎
圖片:受訪者提供
新民晚報文化部
來源: 新民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