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導與王羲之

王導與王羲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3 10:07:42

王導與王羲之(王羲之的叔叔王導)1

東晉初年是士族的舞台,國家兵荒馬亂,王家兄弟就在此時亂世而起,占據了東晉政壇最輝煌的位置。王導像一位天生的政客,大手一揮,便為琅琊王氏擲出了那塊顯赫的敲門磚。

名門之後,少有盛名

王導,字茂弘,出身于晉朝名門的琅琊王氏。年少時,張工便評價他:“此兒容貌志氣,将相之器也。”在晉元帝司馬睿還是琅琊王時,便與他交好。後政權南遷,王導依舊是司馬睿最得力的輔佐者。司馬睿曾多次慨歎:“卿,吾之蕭何也。”稱王導為蕭何,也着實貼切。司馬睿正是憑借着王導的蕭何之才,建立了東晉初年穩固的政權。

東晉建立,王導先拜為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在魏晉那個拼爹拼姓氏的時代裡,他偏要拼才華取勝。當時是,琅琊王氏在朝堂之上一枝獨秀,王導與王敦兩兄弟,一文一武,一内一外,讓司馬氏都不禁說出那句:“王與馬,共天下。”的經典名言。

但王導縱橫政壇數十年,比誰都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司馬睿與他雖然相交多年,但王導依舊明白君臣有别。無論司馬睿如何尊崇他,王導始終都不肯越雷池一步。

跟随明主,外交天才

稱司馬睿為明主,或許有些片面。但王導能夠在他還是琅琊王時便同他相交,也足矣看出其人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司馬睿是不是明主王導或許不知,但他一定知曉,司馬睿能夠坐上皇帝的寶座。

大興元年,司馬睿繼位,建立東晉。受百官朝賀之時,再三請求王導同坐禦床受賀。王導辭讓不敢當,言道:“如果太陽也和地下萬物一樣,那老百姓該到哪裡去沐浴光輝呢?”他在當時,可謂是皇帝親信的大臣,但他仍能守住君臣有别的底線。這一點,讓王導在司馬睿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王導與王羲之(王羲之的叔叔王導)2

東晉政權初到南方,必然會引起南方本土士族的不滿。王導為權衡南北方士族的利益,兢兢業業做着他們之間溝通的橋梁。《世說新語·政事篇》就有過記載:

王丞相(王導)拜揚州時,宴請了賓客數百人。衆賓客相交甚歡,唯有臨海一位姓任的客人和幾位胡人賓客并不開口。王導便到那位姓任的賓客邊,道:“君出,臨海便無複人。”姓任的賓客大喜。王導便又去到胡人賓客前,彈指雲:“蘭阇,蘭阇。”(胡語)胡人皆笑,這場宴會的氣氛就被王導調動了起來。

但王導畢竟處在新舊政權交替的時代,永嘉元年,司馬睿聽從王導的建議,出鎮建業(後更名為建康)。北方士族大量南渡,傷害了南方本土士族的利益。兩方水火不容,王導便在此時聯絡南方士族中聲望最高的顧榮、賀循等人,結交他們以籠絡人心。吳地士族望風歸順,從此百姓歸心。

定都建康後,士族仍然延續着清談的習慣。他們懷念昔日在洛陽洛水之濱郊遊雅集的生活,便将健康南郊一處驿亭舊址整修,命名為“新亭”。

永嘉五年的冬日,士族官僚聚集于新亭,幾杯溫酒後,西晉舊臣周顗眺望着長江,不禁生出江山如故的歎惋。眼前景非中原景,眼前人非彼時人。中原已經陷落,而他們倉皇南渡,有愧江山。

在座士人聽罷,紛紛相視流淚。隻有王導憤然而立,道:“國家到了這個地步,我們應該齊心協力,收複中原,怎麼能像楚國的囚徒一般,相對哭泣呢!”在座之人皆振奮,而新亭對泣的故事也因此流傳下來。

朝堂之上,大展宏圖

王導對于東晉政權來說,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這也注定了琅琊王氏與司馬家的嫌隙。司馬睿登基後,逐漸不滿琅琊王氏的驕橫,想要削弱王氏勢力,而他第一個下手的對象,便是立下赫赫戰功的王敦。王導也因此被疏遠,但他并未言說不滿,他妄圖以此明哲保身,卻還是無法阻止從兄的一步步沉淪。

永昌元年,王敦以反對劉隗、刁協,替王導伸冤為由,從武昌起兵,一路攻入建康,斬殺戴淵、刁協等人。僥幸逃過一劫的劉隗勸司馬睿誅殺王氏族人,一時間,琅琊王氏成為案上魚肉。

王導此時率領族中兄弟子侄二十餘人,每日清晨便到台閣處等待議罪。可司馬睿到底不是過河拆橋之輩,他想到王導從前的克己複禮,特意還給他朝服,并召見了他。

但對于王敦的罪行,司馬睿并不會輕易姑息。他将這份大義滅親的帽子扣在了王導頭上,将自己任安東将軍時的符節授予王導,徹底将他推到了王敦的對立面。

東晉的曆史就像一出戲,處處都是反轉。當年平定王敦之亂的功臣蘇峻,在幾年之後便也踏上了反叛的路途。

太甯三年,晉明帝司馬紹去世,國政全權交付在了丞相王導手中。蘇峻抓住了這次機會,起兵叛亂。

他的叛軍勢如破竹,所到之處必定大肆燒殺搶掠一通。當時,蘇峻的部下路永、匡術等人都勸說他殺掉王導,誅殺朝中大臣。但蘇峻向來敬畏王導,沒有聽取他們的勸告。後王導策反了蘇峻的心腹路永,想要讓成帝出逃,卻因為蘇峻看護甚嚴,未能成功。隻帶着兩個兒子逃到了白石。

鹹和四年,蘇峻之亂終于被平息。經曆了這一場戰亂後,建康的宮阙廟宇盡乎被燒為灰燼。溫峤與三吳之地的豪傑們紛紛建議遷都,王導極力勸住了他們。

“建康,古來皆是帝王之都,孫仲謀與劉玄德都說這裡是帝王之宅。貿然遷都,便會給北方敵寇以可乘之機。”衆人紛紛噤聲,所有遷都的建議都因他的否定而未能實施。

王導與王羲之(王羲之的叔叔王導)3

為人樸素,極盡哀榮

王導在政壇上揮斥方遒,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是簡樸寡欲。倉中沒有積蓄的糧食,平日不同時穿兩件帛衣。正是這樣的克己複禮,才讓他在改朝換代的洪波裡,始終明哲保身。

他同司馬睿親密如同布衣之交,成帝對他也是尊崇有加。王導每一次提拔受封賞,都要到陵前祭拜,以盡哀思。而百官祭拜帝王之陵的淵源,也正從王導開始。

鹹康五年,王導病逝,終年六十四歲。成帝命朝野舉哀三日,派遣大鴻胪持節監護喪事。下葬時,成帝賜九遊辒辌車、黃屋左纛、前後羽葆鼓吹、武贲班劍百人,又派使持節、谒者仆射任瞻追谥“文獻”,以太牢禮祭祀。

這位東晉政壇首屈一指的丞相離開了,而他留給後人的,是整個琅琊王氏的高光時刻。他的堂侄是一代書聖王羲之,二侄孫娶了名滿東晉的才女謝道韫,五侄孫雪夜訪戴成後人佳話;七侄孫延續了王家書法傳承,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

王家的輝煌時刻到來了,而琅琊王氏的光輝,皆由王導帶來。

宋人李複有詩《王導》:

鄒人羞比管夷吾,可複中原盡羯胡。

郊壘連雲困衣食,縱高練布得充無。

唐時李白遊覽至新亭,想起魏晉風流的時代裡,王導曾立于此地,一洗南遷士族的悲涼,豪言壯志下,保得東晉江山數十載的穩固。他在有生之年沒能看到山河如故,但他卻為無數頹靡的後生,留下了這樣慷慨激昂的青史。

-作者-

霜見十九,00後自由寫手,喜愛一切古風的事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